一、教學目標設置依據
依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相關內容
1.在閱讀中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2.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愛、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二、學習目標分解
1.本文是一篇小說,主要學習內容是讓學生了解“諾曼底”號遇難的經過,能掌握、簡述故事情節,掌握場面描寫和人物描寫的方法并能夠用在小練筆的環節里。
2.在學生品讀交流中感受船長的形象,體會小說中感人的情境,接受熏陶。通過歸納文章內容、分析人物形象以及小練筆等環節,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力,從中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
三、教學重難點
學習目標2。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1.創設情境、以讀代講、先扶后放,“雙主”教學法。
2.創設有利于調動學生情感的多媒體情境,在大量的語文“讀”的實踐中,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探究性教學活動。
3.本節課信息技術成為創設情境的工具,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資源信息加工的認知工具。
五、教學過程
1.激情導入:(播放“泰坦尼克”號沉船這一情節錄像)
教師:當海難發生時,無數鮮活的生命頃刻間葬身海底。人們悲傷、祈禱……然而海難能否避免?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雨果寫的《“諾曼底”號遇難記》。
2.作者的相關背景、小說的相關知識。
3.整體感知。
(1)寫出生字詞(上黑板展示,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做練習。)
(2)查出解詞:
失魂落魄:意思是形容心神不定非常驚慌的樣子。
相提并論:意思是把不同的或相差懸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來談話或看待。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及情節。
(要求能使用黑板上五個成語中至少三個,以見習水手克萊芒的口吻,講述當年哈爾威船長的故事。講故事的要求:按照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發展、高潮和結局。)
4.設計目的
落實了“我”第一人稱講述,在講述故事的同時就把文脈理清了。
5.合作探究
(1)小說的環境描寫有怎樣的特點?
明確:小說的環境描寫主要采用自然環境的描寫以及對場面的描寫。
(2)下面請同學們研讀課文,圈畫哈爾威船長的動作、語言描寫,寫出你的批注。
(請用這樣的句式(這句話運用了 描寫。我認為它寫出了船長的 。可以看出船長是個 的人。)
(3)剛才老師巡視看到很多同學圈畫了第16段到第36段的船長與別人的對話,下面請3位同學來分角色朗讀。
六、教學反思
1.以學生為主體,是否處處考慮到了學生的學?我們要抓住語文評價中比較多元化的特點,使每一個學生在評價過程中都有所收獲,當然收獲大小要依據學生的自身水平。
2.教師從備課、上課到輔導學生,要時刻考慮學生的發展。設計完一個問題或活動后,要站在教師和學生兩個角度去考慮可能會碰到的問題或能收到什么樣的效果。我們要提倡民主評價,把評價對象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尊重學生,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評價的方式方法上,應以溝通為主,適當寬容。
(作者單位 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港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