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雜志完工后,閑暇之余去了趟書店,因為和老板比較熟悉,所以在那待了一上午,我發現書店內中年人頗多,尤其是50歲以上的人,大多抱著食品、養生、保健的書在看。
聽這位開書店的朋友說,健康養生類的書賣的是又快有多。看來人們在解決溫飽后,開始注意身體的健康和生活的質量了,其核心都是想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健康持續的延長。
想起早上去公園散步,看到鍛煉的中老年人非常多,唱歌的、跳舞的、打太極的、抖空竹的、釣魚的,散步的、跑步的,活動方式多種多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總結的鍛煉方法。前段時間回農村老家也是,鄰居那些老太太老爺子早上晚上出去遛彎兒,年輕些的小媳婦們去參加扇子隊和腰鼓隊。現在很多人在工作之余的剩余時間比較多了,也就有了更多的鍛煉時間。
人們在填飽肚皮之后,也注意提高物質生活的質量和精神生活的愉悅了,精神生活離不開物質生活的奠基,精神生活豐富了,人們身心得到了愉悅,那么精神文明才可能有開花的可能,但精神文明的整體提高較之于此慢了很多。
在當今這個紛繁復雜的時代,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思潮橫流,很有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意味,君不見網絡上從個人到一些當政者或者某一當局,為了一些物質的利益而奇招百出,只要能得錢財,就無論采取任何手段甚至非法手段,什么道德,法律,人格,尊嚴都被擲落在地而遭踐踏了。
什么時候能隨著人們物質水平、養生意識的提高,精神文明程度也大大提高呢?
養生是必須的,說明人們更尊重生命,也更尊重自己的生活,那么,在此之外,是否也應該思考怎樣也尊重別人的生活、別人的生命呢?并能為別人的生活創造更多的快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