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課由來已久。學校常規課賽課,教學競賽賽課,教學研討賽課,評職稱、評優秀教師也要賽課。然而,在賽課熱中,我們不妨作一些冷思考,給賽課降降溫或許是好事。
一、課可不可以賽?
賽就是要分個高下優劣,并且可以分個高下優劣,競技體育可以賽一賽,唱歌跳舞、畫畫寫字,甚至寫文章都可以賽一賽,一則它們有時有必要分出高下優劣,二則它們可以一賽分出高下優劣,別無異議,是比較可靠的評價。
課可不可以一賽分高下、定輸贏呢?
課的高下優劣標準何在,實質是什么,這尚是個正在探討的問題。籠統地說,課效果好、效率高,屬好課,反之則屬差課。但效果和效率卻是難以衡量和測定的東西,一下子是不好下結論的。賽課一般都煞有介事地擬有評分標準,但評分標準是否“標準”姑且不論,單就操作而言,最后往往都自覺不自覺地落實在可視性和觀賞性上,諸如普通話好不好、板書美不美觀、課件制作得如何、教態大不大方、課堂熱不熱烈、體現新課程理念充不充分等外在成份上。可以說,賽課的評價往往是表面的或片面的,并不及實質。
從另一角度來說,課堂教學是個系統的過程,一節課往往前呼后應,只是整個教學系統中的一個環節,不能孤立、也無法孤立地評價一節課,只有把一節課置于整個教學系統中,才能對它作出客觀科學的評價。一節課好與壞,我們一則沒有多大必要作出評價,二則以一節課給賽課定輸贏,也太簡單化、太武斷了。
二、賽課的結果如何?
與交流課、研討課不同,賽課的立足點其實不在于探討一節好課好在哪里,課應該怎么上,效果如何,其著眼點往往在于對執教者加以評價和區分,是對教師進行檢測和評價的方式。這就發出一個強烈的信號:如何上課能得到聽課者尤其是評課者的認同、欣賞,就怎么上。這樣一來,教師們首先不是準備“課”本身,而是千方百計了解和研究評委,研究評分標準,做到知己知彼,然后再投其所好,有的放矢地表現自己,結果課上得五彩繽紛,卻往往華而不實。
賽課的這種現實,直接誘使教師們在所謂的“教學基本功”上下大力氣,練就全套花拳銹腿卻頗為實惠的工夫。然后看準一節課,精雕細刻,反復打磨,在賽課時一顯身手。憑著這樣的一節課,可以不斷參加賽課,層次不斷攀升。猶如一名歌手,憑著一首歌唱遍天下。自此誰還去踏踏實實上一節樸實無華的“課”?誰還實實在在在提高教學效率上干些出力不討好的實事?誰還愿在教學底蘊這種“內功”上費力氣?
縱觀千姿百態的賽課,但凡賽課優勝者,多半形象青春靚麗、普通話好、更加熱衷多媒體手段,在教學內涵上,卻未必具有優勢。僅此視之,賽課的膚淺與謬誤,可見一斑。
三、賽課盛行的根源何在?
當然,賽課的弊端及賽課暴露出的問題,并非不為人所見,賽課之所以盛行,是有著它深刻的根源的。賽課因其在教師評價上具有直觀性、簡易性及可操作性,而受到學校、教育主管部門、學術團體的格外親睞。有時這種評價還有著非常實用的目的,比如用以評選優秀教師、教壇新星,或者對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進行所謂的業務考核等等。
對于教師來說,教書育人一向默默無聞,賽課則是顯露“才華”嶄露頭角的絕佳機會和最好捷徑。只要賽課優勝,往往能夠“一鳴驚人”“一飛沖天”。這比日常一節課一節課老老實實地耕耘,實在要“經濟”得多。于是許多教師對賽課異乎尋常地熱衷,以至趨之若鶩。
在全面推進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育主管部門、學校誰也不甘落后,并且急于立見成效。賽課形式上熱熱鬧鬧而具有觀賞性,是十分好的展示和宣傳的方式。組織者通過賽課,展示課程改革的力度、深度以及豐碩成果,展示教師的風貌和教學素養也無可厚非。
一言以蔽之,賽課勞而相對少功,大家卻樂此不疲,是功利思想、浮躁作風和形式主義傾向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