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惠香 鐘學敏
《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教社政【2005】5號明確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總體要求,即“不斷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說服力、感染力,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在新的形勢下,研究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使得政治理論課成為大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課程,真正發(fā)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既是一個理論課題,更是一個實踐課題。為此,筆者在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學完四門思政理論課程的高年級學生中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學習目的與態(tài)度直接影響到學習效果。從問卷中反映出,有五成以上的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目的比較明確,是為了“提高政治思想道德素質”、“提高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拓展國際視野”(53.6%),但也有37.5%的學生是為了“修滿學分”,5.6%是因為“興趣”,還有3.3%“不明確”。
學習目的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態(tài)度:“平時好好學習,期末考試認真對待”占了41.9%,“平時基本不管,期末考試臨時突擊”的最多(43.7%), “平時不努力,期末考試蒙混過關”的 4.0%的,還有 103%的同學對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說不清”。
從學生對教材的閱讀情況可以進一步反映出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態(tài)度。“四門課的教材都認真看過一遍”的同學只有12.6%,64.5%的學生只看過“部分”,10.7%的只“看過一本”,還有12.2%的“根本沒有看過”。
雖然在高校校園里流傳著“專業(yè)課認真學、選修課隨便學、思想政治理論課不要學”這一說法,但學生學習目的和態(tài)度的問題可能也是整個校園學習風氣的問題,故如何加強學生學習目的和態(tài)度的教育,可以作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來抓。
在問題“你認為高校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有必要嗎?”中,學生選擇“很有必要”和“有必要”的為66.56%,“沒有必要”的或者“無所謂”的都只有百分之十幾(見圖1)。
雖然約有六成以上的學生認為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必要的,但是學生在“你喜歡上思想政治理論課嗎?”的提問中,選擇“非常喜歡”或者“喜歡”的比例卻不高,加起來只有28.6%,大部分同學選擇了“一般”,也有不少的同學選擇了“不喜歡”或者“說不清”(見圖2)。

圖1圖2
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重要性的認識和08年的調查結果基本一致,但學生喜歡的比例上升了4個多點(08年為24.1%),說明通過這幾年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改革和建設,教學的吸引力方面有了進步,但是如何提高吸引力,讓學生真正喜愛思想政治理論課仍然是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際效果的重要出路和艱巨任務。
在“你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所起的作用如何”這一問題中,6.4%的同學認為“作用很大”,14.6%的認為“作用大”,認為“作用不大”的有24.8%,認為“作用一般”有47.6%,“作用不大”的有28.4%,2.9%的認為“說不清”(見圖3)。
可喜的是在“你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確實能讓你終身受益嗎?”這一問題上,15.47%的學生選擇了“能”,52.51%的學生選擇了“可能”。選擇“不能”的只有18.8%,其他為“不知道”(見圖4)。
以上調查說明高校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對于大學生的成長,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有必要的、而且也是起了一定作用,但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課”真正成為受大學生喜愛、并讓他們終身受益還有許多值得研究和實踐的問題。
在“你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授課中最應該具有的素質”這個問題中,有68.62%的學生選擇了“廣博知識”,18.94%的學生選擇了“堅定信仰”,18.19%的學生選擇了“高尚師德”,另有4.25%的選擇了“不明顯”(見圖5)。可見,作為一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概念,只有不斷增長知識,才能適應學生的需求。

圖3

圖4

圖5
從大學生對于“作為一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你認為對學生影響更大的素質是哪項”這個問題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最能影響大學生成長的教師素質不是“教學水平”和“理論水平”,而是“人格魅力”,有74.84%的學生選擇了這個選項(見圖6)。
學生心目中理想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既有知識面又有人格魅力,但如果僅僅和教學水平進行比較,學生則更注重于教師的人格魅力。這一結果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所擔當?shù)呢熑问峭耆恢碌模驗樗枷胝卫碚撜n在高等教育中承載著德育和智育雙重使命,其德育特征相對于其它學科更為突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人格對學生不僅有示范、感染和凈化作用,同時也是說服、轉化、提升大學生思想素質的最有效手段。試想一個沒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很難讓學生有所收獲、終身受益的。

圖6
長期以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習慣于老師以講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造成學生處于被動的接受狀態(tài),不利于學生的潛能發(fā)揮和個性發(fā)展。那么怎樣的教學形式是最受大學生歡迎的呢?本次的調查結果如下:
在“專題講授”、“案例教學”、“講授加多媒體立體化教學”和“討論互動式教學”等幾種教學形式中, 最受學生歡迎的是“講授加多媒體立體化教學”(41.2%),其次為“案例教學”(38.9%),“專題講授”和“討論互動式教學”的比例分別為13.9%和6%。
對于多選題“你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應采用以下哪種輔助教學方法?”這一問題,45.8%的學生選擇了“觀看錄像”,24.4%的選擇了“走出去,請近來”,21.3%的選擇了“課堂討論”,8.5%的選擇了“問題式教學”。
我們特意設計了“你認為黨代會精神‘進課堂’、‘進頭腦’的有效途徑是:”這個問題來進一步了解學生對教學方法的認可程度,結果是半數(shù)以上的學生選擇了“結合熱點進行討論” (59.80%),還有21.9%的學生選擇了“聯(lián)系講授”,“課后輔導”的為10.4%,“學生自學”的為7.9%。可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的改革必須重視學生的參與度,利用多種教學形式進行。
在“你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有沒有必要結合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給予評分”這一問題中,認為“很有必要”和“有必要”的比例高達77.66%。而在回答“你希望‘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的考試采用什么形式?”這一問題時,選擇“注重應用能力,采用平時開展社會調查、期末開卷考核相結合的方式”的學生高達82.4%。
從我們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學生認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實效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教學內容說教”(41.8%),“教學內容脫離實際”(23.8%),“教學形式單一”(28.3%),還有6.2%的認為是“教師水平不夠”。因此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真正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需要從以下幾點進行改革:
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傳播者和建設者,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門政治性、理論性、政策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提高,有賴于高水平的教師。鑒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中擔當?shù)奶厥馐姑驼n程的特殊性,不僅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有敏銳的洞察力、堅定的理想信念,還要有廣博扎實的專業(yè)知識、較高的理論水平、開拓進取的創(chuàng)新精神,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偉大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質。2008年《中宣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中強調要培養(yǎng)一批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理論功底扎實、善于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領軍人物、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yè)務精湛、師德高尚、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這對于解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問題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
教學內容是教學的最重要因素,教學內容的質量直接決定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因此在教學內容上,不僅要傳授基本的理論知識,更要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不僅要結合社會焦點問題和學生的實際問題,增強教學內容的針對性;還要結合國內外的實際情況,增加教學內容的時代性;而且要結合理論研究前沿,增強教學內容的先進性。同時要增加社會實踐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參與調研,在實踐中理解理論知識,開闊視野,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改革教學方法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學任務的完成和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xiàn),只有認真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方法的研究,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才能有效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實現(xiàn)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的。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法上,不僅要有教師講授,還要有“案例教學”、“辯論教學”、“演講教學”、“專題講座”、“實踐教學”等互動的教學模式,由“教師本位”轉向“學生主體”、由“注入式”轉向“啟發(fā)式”、由“單向式轉向”互動式”、“單一式”轉向“多樣式”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外在的傳授、規(guī)范和導向與學生內在的需求結合起來,注重認知和體驗的結合。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科學的、正確的評價不僅具有教育功能,而且還具有管理功能、發(fā)展功能。考試的功能在于檢驗教學效果,同時對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予以較客觀的評價,起到一種競爭的激勵作用。對于學生成績的考核,不僅要完善期末考核的方法、內容,更要注重考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和學習能力,把學生的平時出勤、課堂表現(xiàn)、小論文、讀書筆記、課外實踐等內容都納入考核體系,全面考核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的情況。采取平時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結合、理論考核和實踐考核相結合、能力考核和素質考核相結合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力求對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形成的技能和發(fā)展的潛力進行全方位、立體化考核,打破一張考卷定終身的傳統(tǒng)考核。真正通過考核讓政治理論課入耳、入腦、入心,真正使考試成為激勵學生學習的手段。
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是國內外形勢發(fā)展的需要,是全社會的期盼,也是高校廣大教師、學生的呼喚。要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以教材建設和學科建設為基礎,以教師隊伍建設為重點,以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為關鍵環(huán)節(jié),以加強組織領導為保障,全面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爭取經(jīng)過若干年的努力,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成為大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優(yōu)秀課程。我們務必以創(chuàng)新和改革精神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以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光榮感,扎實工作,開拓創(chuàng)新,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1] 陸主成.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案例教學法應用于教學設計創(chuàng)新指導手冊[M].北京:中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龔惠香等.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相關問題的調研報告[J].教育教學改革研究,200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