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楊芳
一位以“科技報國、服務社會”作為自己使命的科技工作者,在探索研究稀土永磁新材料、勇闖科技創新的道路上,不畏艱辛,甘為“孺子牛”,充分展現了一名科技先鋒的時代風采。他就是鋼鐵研究總院副總工程師、全國勞動模范、我國著名的稀土永磁材料專家—李衛教授。
其實,李衛的頭銜很多,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第十屆和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等,但在李衛的心中,永遠以作為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感到自豪。
2012年,我國燒結釹鐵硼毛坯產量占到了世界產量的80%以上,產品研發水平和產品質量位居世界前列,中國已成為世界稀土永磁領域的制造中心、研發中心。這一成績的取得,浸透著李衛教授的心血。他作為一名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的學科帶頭人,在金屬磁性材料尤其是稀土永磁材料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創新成果,為我國新材料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具有“磁王”之稱的釹鐵硼永磁材料(一種高性能永磁材料),20世紀80年代初在國際上被發掘使用,并在航天、通信、機電、儀器儀表、冶金、化工、量子工業等諸多領域廣泛應用。如果能攻克釹鐵硼永磁材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而李衛則是該領域的領頭人之一。

李衛在日內瓦世貿組織總部舉行的2012年議會世貿大會年會上
李衛在初進鋼研院工作時就選擇了稀土永磁材料作為自己的主攻方向,他經歷了以實驗室制備技術的第一階段、實驗室技術向工業化轉化的第二階段、以高檔磁體和產業化關鍵技術為主線的第三階段,使我國高性能稀土永磁研究及產業從零開始,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這期間,李衛嘔心瀝血地奉獻他的聰明才智和汗水,一切都只為我國稀土永磁材料的發展實現突破,能夠“更上一層樓”。付出總會得到回報,如今,我國的稀土永磁材料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這一切都與李衛及其團隊的無私奉獻分不開。
作為主要開拓者之一,李衛教授在該領域的每一階段都做出了系統的、開創性的貢獻。20世紀80年代,年僅28歲的他就擔任了國家“七五”重點攻關課題的重任,出任課題組長。
在研發49兆高奧的磁體項目時,李衛憑著年輕人的朝氣和不服輸的精神,與團隊協同合作,日夜奮戰在實驗室和圖書館里,經過反復設計實驗方案及無數次的冶煉、磨粉、燒結,最終得到49兆高奧的磁體,該成果被評為我國1989年冶金十大科技成就之一,并獲國家“七五”科技攻關重大成果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該成果的完成使我國成為了世界第二個獲得45兆高奧以上的磁體的國家。

李衛在調試中試設備
此后,李衛帶領他的團隊開展集成創新,優化了生產高檔釹鐵硼的核心技術與裝備,解決了千噸級高性能釹鐵硼永磁生產線中存在的共性問題,使材料的綜合磁性能—最大磁能積與矯頑力之和—實驗室水平大于75,批量產品大于71,該成果經鑒定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同時,李衛還開拓了高強韌性稀土永磁材料和低釹、低重稀土永磁材料等研究方向,開創了具有我國特色的釹鐵硼的鈰替釹技術、熱壓金屬永磁產業技術。
一個科技工作者最自豪的事情就是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夠被推廣應用,帶動相關產業共同進步,為國家的強盛、國防現代化做出貢獻。
隨著一個個問題得到解決,一個個技術獲得突破,技術成果輻射到行業內的主體企業,推動了產業整體水平的提升,我國的稀土永磁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燒結釹鐵硼產量到2012年已達8萬多噸,占世界產量的80%以上。研究工作無止境、為國奉獻無遺力。面對我國開采出的大量高豐度廉價稀土無法利用及寶貴的重稀土節約利用的問題,李衛目前又滿懷熱情地投入到了資源節約型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發過程中,開發出了雙硬磁主相復合稀土永磁材料,使我國稀土資源得到了平衡利用,該研究成果經鑒定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李衛與航天員聶海勝在一起
李衛工作的30年里,一直堅守在稀土永磁新材料基礎研究、工程化關鍵技術、新產品研發創新等幾個領域,經歷了幾代稀土永磁材料從實驗室研究到產業化大生產的發展歷程,促使中國稀土永磁產業在國際上掌握了話語權。他主持和主研了30多項國家攻關、863重點、973、國家自然基金重點、國際合作和軍工配套等項目工程,是我國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研究領域的開創者之一,他的研究成果帶動了我國稀土永磁產業的整體進步,并保證了國家重大工程如“神舟系列飛船”、“探月工程”、“天宮一號”等對永磁材料的需求,2013年他獲得國防科工局頒發的“探月工程三期關鍵技術攻關和方案研制”優秀個人獎;同時,他還為國家培養了一批磁性材料領域的高素質骨干人才。
2011~2012年,李衛獲得全國“講理想、比貢獻”榮譽稱號。在領獎臺上,李衛有太多的感言,他說出了自己的心聲:“作為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我一直認為個人的理想要和國家的需要保持一致,我和我的科研團隊始終堅持一個信念,那就是國家需要什么,我們的國防需要什么,我們就一定要把它研究好。”這一切成績的取得,緣于李衛教授在稀土永磁領域的堅守,也緣于他科技報國的信念。
作為全國兩會的一名科技人士代表,李衛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十分關注民生問題,他將本職工作與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相結合,為實現科技強國夢和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盡心盡力做工作。近幾年,他參加了20余次國家經濟發展重大問題的專題調研,由他提出的《關于充分發揮科研院所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作用》也獲得了全國政協優秀提案獎。
多年來,李衛在科技一線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立足崗位、攻關創效、建功立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獲得了包括中國工程院光華工程獎和科技進步一、二等獎以及國家發明三等獎在內的省部級獎勵16項。李衛還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歸僑僑眷先進個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冶金系統杰出科技青年、中國青年科技獎,并被選為人事部首批“重點資助優秀留學回國人員”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李衛執著、嚴謹、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和熱心、寬容的品質加上他高超的學術水平,把一大批優秀的科技工作者和學生團結在一起,形成了勇于創新、敢打硬仗的科研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