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菊梅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中小型科技企業的主要特征、融資現狀、融資困難原因的基礎上,通過借鑒國外對中小型科技企業資金支持的經驗,提出解決中小型科技企業融資困難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中小型科技企業;融資困難;原因;對策
一、中小型科技企業的特征
中小型科技企業具備數量眾多、分布廣泛、決策機制靈活、管理成本低廉、能夠適應市場多樣性的需求等特點、在技術創新方面有獨特的優勢、規模相對較小、經營變數多、風險較大、信用能力較低、作為整體資金需求量大等特征。
二、中小型科技企業融資現狀分析
我國中小型科技企業的融資渠道主要有內源融資、直接融資、間接融資和政策性融資。但基于中小企業易受經營環境的影響,風險大,資金需求量小頻率高及負債能力有限等特點,大量中小型科技企業因融資渠道使用條件的種種限制,經常缺乏融資主動權,融資規模相當有限,企業資金短缺和市場融資困難等問題一直制約著企業的自我發展。據調查,在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中,中小企業貸款占到70%以上。據國家發改委2003年底對中小企業發展較好、信用擔保機構較多的省份的調查,中小企業因無法落實擔保而被拒貸的比例為23.8%,再加上32.3%因不能落實抵押而被拒貸的,拒貸率超過56%。可見,中小型科技企業融資困難重重。
三、中小型科技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分析
(1)信用制度不健全。信用是現代市場經濟的生命。近年來,我國經濟生活中失信失范的行為越來越廣泛,呈上升態勢。在企業融資過程中,企業做假賬,偷稅漏稅,會計師事務所助企業出具假財務報告,基金投資者聯合作局誘騙股民時有發生。企業融資過程中,由于存在著失信和欺騙問題,造成投資者有資金不敢投,即使有好項目,也得不到投資者認可、信任,進而得不到資金。(2)企業制度不完善。企業內部制度不規范,財務運作隨意性大。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2002年7月)指出:制度和融資是當前創業企業發展的瓶頸。企業內部制度不明晰,財務運作不規范,信息不對稱問題突出,投資風險大,是現實中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首要矛盾。(3)銀行貸款困難。銀行信用貸款是企業發展中最普遍的融資方式之一,對于科技型中小企業來說,銀行信貸是最直接的資金支持渠道,據統計,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大約70%的資金是由銀行提供的。然而,由于科技型中小企業規模小、實力弱,特別是發展初期就缺乏資金的支持,又缺少相應的抵押擔保,很難得到銀行的支持。從風險的角度講,科技型中小企業本身發展存在風險,銀行借貸給中小企業會面臨更大的風險。信息的不對稱直接導致貸款難和放款難的兩難現象。(4)缺少核心技術和技術型人才。人才是高科技中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投資者對高科技項目的考察特別注重企業團隊效率。現實中,企業人才流動頻繁。對于高科技中小企業來說,核心人才的流失意味著團隊的瓦解,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下降,從而影響投資者的投資決策。缺少核心技術和缺乏技術型人才會使企業缺乏競爭力,可能會導致企業破產。因此,可以看出知識產權保護重要性以及規范人才流動的現實必要性。
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對策
(1)中小企業自身要加強各項制度建設,提高信用等級。中小型企業應完善財務制度,編制各種有利于銀行等金融機構了解企業經營狀況,以便于對企業經營能力及潛力進行分析的完善的報表。這有利于降低銀企信息的不對稱性,有利于社會中介機構對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資信狀況的了解,便于對其進行信用評級,降低銀行獲取信息的成本,降低銀行發放貸款的風險,從而提高銀行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的積極性。同時,中小企業要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和信用觀念。自我發展能力和信用觀念是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最終解決融資難問題的根本出路。(2)加快推進金融體制改革,建立健全能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中小金融機構體系。一方面,建立中小金融機構,形成為中小企業服務的中小金融機構體系。這可以結合現階段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進行。在中小企業分布較多的縣級以下經濟區域范圍內建立多種形式的金融機構。在國有商業銀行退出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控股等形式進行改造,在農村信用合作社的基礎上,建立適合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的中小商業銀行。另一方面,加快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建立與完善,打開中小企業融資的直接渠道,拓寬中小企業融資途徑。(3)培養技術人才,留住人才。留住人才,最主要的是以歸屬感和利益雙管齊下。歸屬感指的是員工能在企業有溫暖的感覺,能夠以穩定積極的心態工作,這就要求企業做到對員工進行人性化管理,注意體察員工的情緒,能夠滿足員工的合理要求,讓員工覺得他們是公司的重要一分子。
參 考 文 獻
[1]王鐵軍.中國中小企業融資28種模式[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
[2]劉博,鮑矛,李彥雪.中小型科技企業上市融資的利與弊[J].企業導報.2010(7)
[3]趙尚梅,陳星.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