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基宗
年過六旬的老王因身患多種慢性病,
多種藥物可致腹瀉常年服用多種抗生素和解熱鎮痛抗炎藥。近年來,常伴有莫明其妙的胃腸道不適和腹瀉。經多方診治,發現原來是常用抗生素和解熱鎮痛抗炎藥后導致胃腸道菌群失調、微生態失衡所致,藥理學稱之為“藥源性腹瀉”。
除多種抗生素可造成藥源性腹瀉外,多種常用藥,如抗酸類藥、消膽胺等胃腸道藥物,左旋多巴、安寧及抗乙酰膽堿類(阿托品類)等中樞神經系統藥物,洋地黃、甲基多巴、奎尼丁等心血管系統藥物,抗癌藥氟尿嘧啶、甲氨蝶呤等,也可引起腹瀉。
眾所周知,正常人腸道內寄居著數以億萬計的細菌,形成一個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平衡微生態體系,它可促進胃腸道內環境穩定,阻止致病菌在腸道內生長繁殖,防治腹瀉。
抗生素對治療細菌感染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抗生素是一把雙刃劍,在殺滅外來致病細菌的同時,也會破壞人體內的正常菌群。長期使用抗生素會造成腸道內微生態平衡的破壞,益生菌被抑制,少數致病菌和耐藥菌趁機異常繁殖,引起腸道菌群失調,表現出腹瀉等癥狀;并使鈉、鉀、鈣、氮等營養元素隨糞便排出體外,造成營養不良,此即藥理學上的“抗生素相關性腹瀉”。按照病情嚴重程度可以分為單純性腹瀉、結腸炎和假膜性腸炎等三種類型。
藥源性腹瀉的飲食療法
為了預防用藥后胃腸道不適引起的藥源性腹瀉,現介紹一些簡單易行的飲食療法:
1.飲用酸奶:因酸奶中含有大量的益生菌——乳酸桿菌和雙歧因子,故服用抗生素后應喝點酸奶,以補充腸道的有益菌群,每日飲用300~500毫升酸奶有很好的防治腹瀉作用。但兩者不能同時服,更不要用酸奶送服藥物。
2.服蜂蜜、復合維生素、活菌制劑乳酶生和微生態制劑(如整腸生等):目的是恢復胃腸道微生態平衡,可有效地改善胃腸道不適癥狀,防治腹瀉。
3.服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ORS(口服補鹽液):其主要成分為葡萄糖、氯化鈉、氯化鉀和碳酸氫鈉(或枸櫞酸鈉)等,以防止脫水而加重病情。
4.應食清淡、有止瀉作用的流食:如胡蘿卜湯、蘋果泥湯和炒面糊等。炒面糊易于消化,且炒焦部分形成“活性炭”,在腸中有吸附和止瀉作用。為避免腸道產氣發酵,應忌食牛肉、果汁和山芋等“產氣”食物;忌食高脂肪的油煎與油炸食物、熏肉和臘味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5.服用米湯:糙米加水煮45分鐘,每天喝幾碗米湯,輕癥者可食稀粥。米湯易于吸收,有益于腹瀉者的康復。
6.藥粥調理:①食用收斂止瀉的藥粥,如山楂粥、山藥扁豆粥和焦米粥(大米炒黃后煮粥),每日2次,能有效減少腹瀉的次數。②食用調節脾胃的藥粥,如大棗粥、山藥苡仁粥等,每日2次,對脾胃有很好的補益作用。
7.食用含水分和維生素豐富的飲料:如西瓜汁和西紅柿汁,每日200毫升,能有效補充水分和維生素。
8.忌食辛辣食物、高脂肪食物和高纖維食物,杜絕煙酒。
溫馨提示食療僅適用于輕癥者。腹瀉嚴重者應盡快到正規醫院專科就診,并嚴格遵守醫囑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