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衛東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科研人員做了個很有趣的實驗:把鼻管插在鼻子上讓人喘氣,然后把鼻管放在冰水里10分鐘。如果冰水不改變顏色,說明此人心平氣和;如果冰水變白了,說明此人很內疚;如果冰水變紫了,說明此人很生氣。把紫色的冰水抽出1~2毫升注入實驗鼠體內,1~2分鐘后,實驗鼠就死了。由此可見,負性情緒對機體健康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
七情學說是中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醫心理學的重要內容。情志泛指人的一切精神活動,常以情感、情緒、思維等形式表現出來。七情狹義上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緒,廣義上是指人體對外界事物和現象所作出的以喜、怒、憂、思、悲、恐、驚等為主要狀態的情感反應,屬于人體正常的精神活動。說得更通俗一點,人的情緒是人對周圍事物產生的心理反應。
正常范圍內的情緒波動并不傷及人體,如果精神刺激過度,常可引起體內陰陽、氣血以及臟腑功能失調而產生疾病。清朝的養生家石成金主張“說七情,和悅人生”,以防患七情失調于未然。“說七情”就是不因外界的刺激而使七情波動起伏,使七情始終保持平和的狀態。“和悅人生”就是以平和愉悅的態度對待自己的人生際遇和人際關系,以使自己的七情始終處于平和的狀態,不使體內陰陽失調。對七情采取適當的方法進行調攝,使其保持平和,是養生的重要方法。
處理負性情緒有五個主要方法:一是躲避,二是轉移,三是釋放,四是升華,五是控制。轉移就是人家惹怒你,你去下棋、釣魚,當作沒發生。釋放是找知心朋友談談,不要憋在心里。升華就是人家越說你不好,你越要好好的??刂凭褪强刂魄榫w,這是最主要的一個方法。
“說七情,和悅人生”,可以避免七情過度所導致的多種疾病,有益于健康長壽,這是中國養生之道的重要內容。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攝生十二少:“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并說“此十二少者,養性之要契也”。這十二少中,對于情緒的調攝占了絕大部分,可見,調攝七情,保持體內陰陽平和,對身體健康具有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