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


經過二十多年的建設與發展,華僑城集團形成以旅游及相關文化產業經營為主導的大型文化產業園區,構筑了完整的文化旅游產業鏈。目前,華僑城擁有全國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的文化旅游產業群,旅游收入年年攀升,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上取得了雙豐收。2010年以來,連續兩年華僑城集團公司入選中國“文化企業30強”榜單,充分展示了華僑城文化產業的綜合實力和影響力。
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中國農歷春節期間,深圳東部華僑城共接待游客約25萬人,同比增長50%。東部華僑城各酒店的入住率更是高達百分之八十。據悉深圳東部華僑城自2013年1月起啟動“冰雪度假 雙城迎春”活動的序幕,春節期間吸引了大量游客、市民前往出游,今年珠三角游客的比例更是有所提高。
深圳華僑城,位于深圳經濟特區杜鵑山,是華僑城集團繼錦繡中華、中國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后興建的國內最新一代大型主題公園。華僑城集團公司成立于1985年,經過二十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形成旅游及相關文化產業經營,房地產、酒店開發經營,電子及配套包裝產品制造等三項主營業務,是隸屬于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大型中央企業。截至2010年底,華僑城集團總資產逾670億元,營業收入344億元,利潤總額43.5億元,其中,文化旅游綜合業務收入合計102億元,占到總收入的近1/3。
華僑城集團自2004年被評為首批全國文化產業示范基地,2007年被評為首批兩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之一, 2010年以來,連續兩年入選中國“文化企業30強”榜單,充分展示了華僑城文化產業的綜合實力和影響力。
文化意識成為華僑城發展基因
讓文化意識融入企業發展基因,讓核心產業都擁有文化內涵,這是華僑城集團能夠成為“文化經濟”先行者的訣竅。文化自覺意識,在華僑城隨處得到體現。華僑城注重企業長期發展,彰顯出華僑城獨特的文化視野和強烈的文化追求。
華僑城大酒店改造重建,留下酒店門面一堵有20年歷史的外墻,體現出華僑城對歷史、對文化的尊重。1991年,華僑城建成華夏藝術中心,成為弘揚高雅藝術的殿堂。之后,一座國家級美術館——何香凝美術館在華僑城誕生。在華僑城城區中部有一塊占地約6萬平米的空地,如果用來建住宅項目,按當時的價格至少可以賺幾個億??扇A僑城決定不再建住宅,反而還要再投1個億,建一個公共的生態廣場。生態廣場建好后,有山丘、溪流、瀑布、叢林和綠地,有圖書館和雕塑群,還定期舉辦各種社區文化活動,成為華僑城居民文化休閑的樂園。
華僑城旅游狂歡節是華僑城自2000年開始精心打造的第一個中國人自己的狂歡節,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十二屆。2004年7月,華僑城狂歡節走出景點,進入社區,成為一個完全開放的、公眾的節日。2009年,隨著東南西北四個歡樂谷的建成,華僑城狂歡節走向全國,成為中國第一個全國性旅游狂歡節。
文化內涵融入華僑城核心產業
華僑城始終堅持“文化”為旅游的靈魂,始終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來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始終堅持賦予旅游以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先進的文化導向。
1989年,中國第一個主題公園錦繡中華在華僑城開業,成為中國旅游史上的一塊“里程碑”。兩年后,中國民俗文化村拔地而起,24個村寨,56種風情,薈萃了中國各個民族的民間藝術、民俗風情和民族建筑特色。華僑城把中國五千年燦爛文化,通過包裝和展示變成了供人消費的“旅游產品”,吸引了大批港澳和外國游客。1994年,世界之窗開業,以“你給我一天,我給你一個世界”為主題,匯聚人類文化的精華,展示人類文明的進步。開業后,主要經營指標長期名列全國旅游景區第一。
1998年華僑城又建成了歡樂谷主題公園,創立了注重參與體驗的新型旅游文化品牌。2006年7月,北京歡樂谷正式開業,并成為北京首批文化創意產業基地;2009年成都歡樂谷、上海歡樂谷相繼開業,2009年也被定為歡樂谷連鎖經營的元年。2012年4月29日武漢歡樂谷開業迎納游客,形成東西南北中五地歡樂谷聯動的局面,華僑城向著“打造世界一流的連鎖主題公園”的目標堅定的前進。
在文化旅游業開創先河之后,華僑城又以前瞻性眼光投資興建了以西班牙文化為主題的白金五星級標準的華僑城大酒店、以意大利文化為主題的威尼斯酒店、以瑞士風格設計的茵特拉根酒店、以東南亞文化為主題的海景奧思廷酒店、以佛禪文化為主題的菩提賓舍等主題精品酒店。華僑城主題文化酒店以獨特的文化體驗、一貫的高品質和人性化服務贏得了顧客的高度認可。
文化創新奠定華僑城市場優勢
創新是文化產業保持活力、持續發展的原動力。大型旅游文化演出是華僑城最具創新性和特色性的文化產品。
華僑城從1991年成功推出第一臺大型旅游文化晚會《藝術大游行》以來,累計推出超過57臺大中小型演出,演出63000場次,接待觀眾近7600萬人次,擁有2600多名專業演職人員和23個千人以上的大劇場。其中《東方霓裳》《金面王朝》《天禪》《龍鳳舞中華》等演出劇目榮獲過中國舞蹈荷花獎、IAAPA(國際主題公園協會)最佳演出獎等多項國內外重量級獎項。2010年10月深圳世界之窗《天地浪漫》和東部華僑城《天禪》兩個演出劇目被列入國家文化旅游重點項目旅游演出類名錄。
“節慶”是華僑城應對激烈的旅游市場競爭的重要文化創新產品。“大節造影響,小節做市場”。華僑城的很多節慶活動已經辦成響當當的文化品牌。其中世界之窗的國際啤酒節已經連續舉辦了十六屆、歡樂谷的國際魔術節連續舉辦了十二屆、瑪雅狂歡節連續舉辦了十一屆等,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文化責任推動華僑城長遠發展
華僑城一直注重踐行企業的社會責任,作為黔東南三穗縣、天柱縣對口扶貧的中央企業,長期幫扶當地教育和醫療等設施建設,臺灣地震、青海玉樹地震之后,華僑城都在第一時間捐款,履行中央企業的一份責任。2011年,華僑城集團對外捐贈共計370萬元。
作為一個有強烈文化追求和使命感的中央企業,華僑城一直注重公共文化建設,為城市注入藝術品質,為藝術家和普通市民搭建藝術交流的公共空間,并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提供專業平臺。目前,華僑城旗下擁有和管理何香凝美術館、OCT當代藝術中心、華·美術館、OCT-LOFT、華夏藝術中心等一批文化藝術展覽機構,不遺余力投資建設了全國單位面積最多的雕塑,成為中國文化藝術機構最密集的社區。
展望“十二五”,華僑城集團預計將在2015年擁有和管理文化旅游景區20個,年接待游客3000萬人次,文化旅游業務收入突破100億元,鞏固中國文化產業領軍企業的地位,力爭進入“全球旅游景區集團四強”,構筑起更為完整的文化旅游產業鏈,致力于“打造中國文化產業的航空母艦”,成為中國文化強國戰略的一支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