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世康
8月中下旬常有連陰雨天氣。此期間,棗果接近成熟,是會常常發生棗裂果的時期。棗裂果是一種生理病害,裂棗的果皮開裂后,易導致果肉腐爛變酸,失去食用價值,棗生產者的收益必然會受損失。
1 棗樹裂果種類
一種是棗果在白熟期由日燒引起的裂果。
另一種是在棗白熟期后,棗果開始轉紅時遇雨后出現的裂果。這種裂果整個果面上都有可能出現裂縫,但裂縫較淺。這種裂果發生較普遍。
2 裂果的原因
2.1 日燒引起裂果的原因
我國北方產棗區,8月中旬至9月上旬棗果處于白熟期,此期如遇干旱,在當時高溫和高蒸騰情況下,果實失去的水分得不到及時補償,就會引起果皮發生日燒,未能愈合的日燒傷口,在9月上中旬,棗脆熟期時,遇到下雨或夜間凝露的天氣,長時間停留在果面上的雨露,就會通過日燒傷口滲入果肉內,致使果肉體積膨脹,當膨脹到一定程度時,果皮就會以日燒傷口為中心發生膨漲開裂,造成裂果。裂果多發生在棗果的向陽面,棗陽面裂果程度較重,裂果嚴重的,可看到棗核。
2.2 后期遇雨裂果的原因
這種裂果與氣溫、降雨、地下水位、土壤濕度、果園管理及品種等因素密切相關。在棗白熟期,長時間氣候高溫干旱,樹得不到灌溉,8月中下旬常有連陰雨天氣發生的地區,棗果成熟前如果再遇連陰雨天氣或連續性降雨2~4次后,果肉細胞的增長速度快于果皮細胞的增長速度,導致果皮細胞脹裂。由于干旱和遇雨的情況不同,出現裂果的程度也不一樣。若短時間遇大雨,果面很快干燥,裂果并不會大發生;長時間遇小雨、雨后果面陰濕凝露,裂果則會加重。
3 棗裂果防治措施
3.1 灌水,覆草或覆膜,保持土壤水分
因為棗裂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干旱,預防棗裂果,首先要灌水防旱,要求在棗果白熟期間,根據氣候旱情,及時灌水,距地表40厘的土層含水量,要穩定在14%以上,含水量不足時,就要灌水補充。春季在灌水之后進行棗樹行間覆草(麥秸、稻草等),覆草厚度20厘米左右,覆草上蓋一層細土防止草被風刮去和發生火災。若覆蓋地膜,覆膜面積應達到樹冠的邊緣。覆膜應在8月上旬雨季到來之前進行,也可以在早春施肥灌水之后進行。棗樹行覆草、覆膜,除降低裂果的比率外,還可保持土壤的水分,緩解旱情。無灌水的條件棗園,更應樹行覆草、覆膜。8月份如長期天旱,要注意采用溝灌、畦灌的方法及時灌溉,但忌大水漫灌。
3.2 增施有機肥
增施有機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狀,使土壤有機質含量達到1%以上,含氧量達12%以上,pH值處在6~7的微酸性至中性狀態。提高土壤有效磷和鐵、硼、鋅、銅等微量元素含量,使硝化細菌和好氣性固氮菌共存,從而促進根系生長發育,增強根系對土壤有效礦物質的吸收,提高光合效率,增加營養積累,提高抗逆性。
3.3 噴葉面肥
從7月初起,每10~20天,噴1次300毫克/升氯化鈣+0.2%磷酸二氫鉀水溶液。從果實硬核前后開始,每隔1個月噴1次10%有機鈣200倍液或碳酸鈣400倍液,連噴2~3次。噴鈣期間控制氮肥施用量,防止尿素消耗鈣元素。另外,果色轉白期噴布B9,1000毫克/千克,或噴800~1000倍氨基酸液,不但能減輕紅棗裂果,也能增加單果重。從8月上旬開始到9月初,每隔7~10天連用2~3次。
3.4 修剪
夏剪時,適當疏除多余的棗頭枝,使棗樹樹冠通風透光良好。
冬季修剪時,注意保留當年棗頭枝。利用當年棗頭枝結果,可延遲棗的成熟期,推遲棗的白熟期,避開了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先干旱后連陰雨的天氣,則可減少裂果病的發生。
3.5 提前收獲
易裂果品種應提前收獲。果實著色前50~60天,噴布250毫克/千克乙烯利,促使棗果提前成熟,避開連陰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