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寶 李佑民
一樣是蘋果,陜西華圣果業憑啥可以將蘋果每千克賣到了40多元?企業總經理曹繼華說:“做果品生意,最關鍵是食品安全,為了確保食品安全,為了給消費者一個安全的承諾,我們探索了17年。”
1 在大產業與小果園中做出抉擇
1997年,華圣果業在陜西西安成立。當初,創業者看中的是陜西蘋果上乘的品質。誰知剛上手,黃土高原造就蘋果口味醇厚的反面,蘋果外在質量差,表面陽光灼傷突出、劃傷多和著色不勻等問題暴露出來,成了持續發展的致命難題。
華圣果業專門派員到日本學習,一次就買回2000多萬元的蘋果套袋,投放給果農,以期改變陜西蘋果粗糙的外在質量。豈料到了秋季,果農把生產出的好蘋果都高價賣給了外地客商,華圣最后竟落了個“果、袋”兩空。
華圣艱難地摸索,尋找問題的癥結。最后終于發現,最主要的問題是生產沒有標準化,而隱藏其后的核心問題是一家一戶小果園的生產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的方法就是,企業買上幾千畝果園,實現生產標準化,問題就會迎刃而解。然而華圣最后選擇了一條最艱難的發展之路——把果農組織起來,在沒有圍墻的果園中,引導區域果園走向生產標準化、果品安全化路子。
緣何非要這樣干呢?華圣集團老總王魁說:“作為龍頭企業,總應有點社會責任和擔當吧!”
2 沒圍墻的示范果園 果農中的企業職工
2007年,華圣果業開始在陜北的富縣探索“三農服務員”隊伍建設。6年過去了,如今在延安市的6縣1區,一支近800人的華圣“三農服務員”活躍果區,企業走出了一條網絡化服務果農的路子。
華圣的“三農服務員”既是企業職工,而每個職工家里又都有果園;員工每月人人有工資,年終有提成,在家里還有果園收入。單說員工工資一塊,每人年收入均超過2萬元。
三農公司副經理張進說:“平時公司全力抓園藝,并確保做到果園投入品可控”。按企業要求,每個服務員連自家果園總共負責4~5戶果園的技術和生產資料品的把控,嚴格管理果品的生產質量和安全。在園藝技術方面,華圣專門組織了省市縣24名專家,在每個生產季,統一拿出技術方案,確保園藝技術的統一。
投入品的管理是果品安全的核心,也是三農公司運轉的關鍵。三農公司直接從廠家規模購進肥料、農藥、果袋和反光膜等生產資料,這樣做一方面確保了投入品的質量,杜絕了假冒偽劣和違禁商品,另一方面企業把商業的中間環節利潤拿到手,在留足企業運作費用的基礎上,讓利于果農。去年華圣三農公司生產資料銷售額超過了8000萬元。
三農服務公司全年的工作,說到底就是為秋季半個月蘋果的收購服務。而在平常,華圣的“三農服務員”皆統一著裝,在延安市南部180萬畝果園中,無聲地影響、提升著幾十萬果農的生產方式,星羅棋布的華圣示范園,成為當地果農園藝作物的樣板。華圣果業從中獲得了取之不盡的一流貨源。
洛川一位龐姓果農說:“華圣果業為黃土高原的果農帶來不少財氣,平時我們不但買農資便宜放心,即使在秋季蘋果收購季節,外地客商收蘋果時,總要問一句,你的果園投入品是華圣的嗎?若確認無疑,每千克蘋果僅此要多賣0.2元呢!”
3 果品安全有保障 企業果農獲雙贏
在記者采訪中,遇到的“三農服務員”、選果貯藏環節的工人、管理層負責人,都常掛在嘴邊一句話“食品安全是企業的生命”,表明華圣的食品安全意識已貫穿企業全部管理之中。經過17年的努力,華圣蘋果不但通過了“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兩個系統的認證,還通過了“全球良好農業操作”、“歐盟超市聯盟”的認證。
食品安全了,質量有保障了,2009年華圣果業開始編織市場網,鑄造水果名牌。如今,華圣的市場遍及全國,在國內下設華北、華南等5大銷售區,并在上海、深圳和港澳設了3大銷售特區,合作經銷客戶達60多家,分布在全國各地的銷售終端門店達1000多家。一年四季,凡在全國各地市場見到的華圣蘋果,全都是鮮嫩脆甜的品質,華圣蘋果咋就這般好呢?因企業早已實現了冷鏈直貫終端的能力。
華圣蘋果給果農帶來巨大實惠。富縣交道鎮東桐村果農李懷清說:“6年前,我們全村1100畝果園平均畝產量1750千克,華圣‘三農服務員落戶村子后,蘋果產出水平以及整體果品質量逐年提升,如今平均產量已達3000千克,更重要的是,商品果生產水平提升了25個百分點,現達85%,每畝收益提高了2倍多,達到15000元。”
如今的華圣蘋果市場已拓展到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
陜西省果業局副局長范海龍感慨地說:“華圣果業持之以恒地抓食品安全,這是一個企業的發展之本。華圣蘋果現在已成為黃土高原蘋果優生區響當當的名牌。”
(據《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