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果是棗生產中存在的嚴重問題之一。一般年份裂果漿爛率達15%左右,成熟期多雨的年份,高達50%~80%。易裂果品種一般年份裂果率在50%~70%,嚴重年份達95%以上。給生產造成重大損失。
1 棗裂果的原因
棗果在接近成熟時含糖量增高,滲透勢降低,吸水能力強,吸水后膨壓增加,果實開裂。影響棗裂果的因素主要有:品種、果皮厚度和韌性、果實中糖和激素含量、降雨量、栽培管理措施等。
2 防治方法
2.1 選擇抗裂品種
不同棗品種抗裂能力不同。極易裂品種有:壺瓶棗、無頭棗、北京尜尜棗、金絲小棗、婆棗、駿棗、梨棗等。易裂品種有:靈寶大棗、贊皇大棗、圓鈴棗、灰棗、相棗等。中裂品種有:俊棗、晉棗、婆婆棗、北京泡泡棗、灌陽長棗等。抗裂品種有:長紅、柳林木棗、水棗、束鹿婆棗、連縣木棗、湖南康頭棗、小算盤等。目前多數抗裂性強的品種綜合品質較差,應當培育綜合性狀優(yōu)良的抗裂品種。
2.2 從幼果期開始噴鈣
0.2%~0.3%的硝酸鈣或氯化鈣,或噴“防裂王”,每隔15天噴1次。
2.3 噴激素和生長調劑
在果實白熟期以后噴20~40毫克赤霉素、10毫克NAA等。
2.4 澆水
在生長季干旱時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土壤溫度變化小可以降低裂果率。長時間干旱突然降雨導致裂果嚴重。
(據《陜西科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