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慧
很多高中班主任應該有這樣一種體會,一些學生剛上高一時成績十分拔尖,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泯然眾人矣”,甚至滑入下游。那么這些“尖子”為何逐漸“鈍化”了呢?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班主任經驗簡析如下。
一、尖子生“鈍化”的原因
學生原因。主要有四:一是學習習慣不好。由于高中比初中要多好幾門課程,初中時,學生學習習慣不好,但只要勤奮,還能勉強應付,照樣考出好的成績。到了高中,習慣的重要性便凸顯出來,學生如果不會統籌安排時間,在學科時間分配上必然會顧此失彼,輕則部分學科“掉鏈”,重則手足無措、“全面崩盤”。二是自制能力不強。部分學生從小學到初中一直走讀,到了高中要離開父母住校,由于缺乏父母監督關照,一時擋不住上網、打游戲等誘惑,跟隨別的同學進出網吧及游戲室,而上網、打游戲一旦成癮,往往一發而不可收,自然無心學習。三是心理狀態不好。經過中考的選拔,高一新生里高手如林,高手也必須逆流勇進,來不得半點自滿。許多學生在初中時輕輕松松也能名列前茅,到了高中還是漫不經心,結果“一退千里”,猶遭當頭一棒。成績下降,自然在老師和同學中間“失寵”,心態不好的學生也常常因此一蹶不振。四是青春期的迷茫。升入高中,學生也真正步入了青春期。對性愛的懵懂向往,對幼稚的掙扎擺脫,對前途的迷惘焦慮等等,常常讓學生的性情大為變化。尖子生智商很高,但情商不一定高,當青春期問題突然來襲,情商不高的學生容易陷入情感泥淖,因早戀而耽誤一生的尖子生屢見不鮮。
學校原因。主觀方面:其一,各個學校管理理念不一,有的學校學生常規管理偏嚴,學生使用手機、進出校園等都受到嚴格限制,對尖子生尤其重點保護,不給尖子生“違紀違規”的機會;有的學校學生常規管理偏松,自覺性差的尖子生則有機可乘,玩物喪志。其二,各個教師對學生的要求不一,有的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工作細致,“明察秋毫”,能夠及時洞察尖子生身上的問題,并通過教育引導使問題消除于萌芽之時;反之,等到尖子生身上的問題積重難返,再做思想工作往往事倍功半,甚而無法挽救。客觀方面:一是學校管理面臨兩難,有的學校從嚴管理,連學生早晚自習及周末時間都要滲透管理,這樣做家長叫好,而學生叫苦,社會上對此還常有異議,說到底,學校在常規管理上放手與放任之間的度實在難以把握。二是班主任精力有限,百密一疏,總有一些尖子生通過耍“小聰明”,越出班主任的視野,得不到有效的監管。
家長原因。一是監管“鞭長莫及”。目前,陪讀現象十分普遍,有條件的家長在學校附近租房子陪孩子讀書,方便每天與孩子溝通交流,能夠近距離觀察孩子,及時發現問題、化解問題。但很多家長必須外出打工,沒有條件陪讀,雖然有心監管卻鞭長莫及。事實證明,缺乏家長必要的監管,即使是尖子生,也很難“不打不罵自成人”。二是溝通缺乏藝術。有的家長對尖子生期望值過高,過分干預孩子學習安排,天天嘮叨讓孩子無所適從、無法忍受,吃力反而不討好;有的在外打工的家長從來不給班主任打電話,給孩子打電話除了問需不需要錢和考試名次別無他言,缺乏情感上的呵護,孩子難免心寒。三是過度信賴孩子。有的尖子生家長認為孩子一向聽話如意,上了高中更應懂事律己,便充分放手,聽之任之,孩子在校情況渾然不知,待到孩子出了問題悔之不及。
二、對策建議
影響尖子生成長的因素有很多,作為班主任,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作出努力,盡力不讓每一個尖子生“鈍化”。
要常打“預防針”。開學第一堂班會課,班主任就要告誡尖子生:成績和榮譽只能代表過去,讓學生懂得“山外青山樓外樓,還有英雄在前頭”的道理,要腳踏實地向更高的目標攀登、奮進。要明確諸如上網打游戲、談戀愛等是高壓線,誰都觸碰不得。同時“舉案說法”,列舉以前帶班時尖子生上高中后成績“滑鐵盧”的案例。這些身邊的真實案例可謂“前車之鑒”,學生不難去考證,容易在內心產生強烈震撼。日常管理中,班主任還要通過主題班會、辯論會、家長會、教學內容引申等形式,強力灌輸守紀意識,讓學生心存敬畏,在心頭懸起“達摩斯利劍”。總之,教誨不是萬能的,但不經常教誨萬萬不能。
要筑牢“防火墻”。說到底就是要嚴密防范,盡量不給學生違紀違規機會。班主任要織好三張網:一是學生自治網。一個好學上進的尖子生能帶好幾個后進生,相反,一個萎靡頹廢的尖子生也能帶壞幾個尖子生。可以按走讀生和住宿生分類,成立自我管理小組,把尖子生平均分到各個小組,每個小組一般6-8人,鼓勵小組成員之間互相提醒,互幫互帶,發現小組內有不良苗頭,及時提醒家長和老師介入處理。二是家校互聯網。班主任要經常與學生家長交流溝通,實時把握學生思想動態,及時聯手處理學生身上的問題。三是年級輿情網。要把班級管理工作與整個年級管理工作關聯起來,班主任、任課教師也要經常交流,用獲得的年級輿情,觀照、檢視本班學生情況,有的放矢地做好應對措施。
要敢當“黑包公”。尖子生往往因成績突出而受到老師偏愛,有些班主任遇到尖子生違紀時拉不下臉來批評教育,長此以往,尖子生會產生驕盈心理,自尊心膨脹,批評不得。班主任處理尖子生問題時不能“心慈手軟”,要“寧做惡人不當罪人”,過度縱容其實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對一些違紀違規屢教不改,還自命不凡、自以為是的尖子生,班主任要重罰嚴懲,絕不手軟。事實證明,尖子生誤入歧途,執迷不悟,常常在遭遇當頭棒喝后,方能幡然醒悟。
(作者單位:江蘇鹽城市經濟開發區中學)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