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花
新的經營假設的核心是:價值由顧客和企業共同創造。這樣的經營假設,企業需要從消費者出發再回到消費者那里,一切源于消費者的價值創造。
在非洲,人們說渴望分為兩種:渺小的和偉大的。渺小的渴望,是指獲取維系生命所需的東西:必需的商品和服務以及購買這些東西所需的金錢,這些是每個人都需要的。而偉大的渴望,則是追尋一個問題的答案:生命的意義是什么?當企業必須承擔偉大的渴望的時候,企業自身以及管理者本身的價值觀都需要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全新的經營觀包括兩個部分的內容:超越商業領域、擁抱未來。哥本哈根未來學研究院(CIFS)甚至把公司比喻為部落,企業有自己的歷史、神話、儀式和價值觀,甚至擁有自己的英雄和反對派。簡言之,這是社會縮影,企業不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體,企業還需要也必須要滿足一個共同的目標:尊重和滿足人的需要。
人們已經不再被財富所迷惑(雖然我還是要承認今天財富依然具有強大的力量),任何事情都可以商業化的這種趨勢,并不是人們真正想要的生活,金錢只是生活的工具,并非人生的意義,人生具有未來的無限可能性。
這種可能性豐富了生活,也豐富了世界,也因此具有了多樣性和差異性,這一切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市場和前景。正是這樣的共識,要求人們做出改變,從商業化的流行趨勢中解脫出來,回歸到人生的真正意義上來。
全新的經營觀必須是超越商業領域的,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必須能夠體現這樣的價值追求。如彼得·德魯克經常指出的那樣,企業面臨空前的挑戰,企業必須制定和宣傳戰略,來激勵員工和合作伙伴,從而讓他們具有明確的共同目標和方向。
正如德魯克75年來一直堅信的那樣,企業是實現重視個人價值的重要引擎。正是對于這個問題的重視,德魯克一再告誡人們,大多數企業經營所依據的假設都不再適應現實。企業需要在一個全新的假設下來面對現實提出的挑戰,這些挑戰可以稱為一場“安靜革命”。如果企業和組織不能夠重新定義,就會像恐龍一樣難逃覆滅的厄運。
傳統的經營思考起始于這樣的假設:價值是由企業創造的。通過選擇產品和服務,企業自主地決定它所提供的價值。新的經營假設的核心是:價值由顧客和企業共同創造。這樣的經營假設,企業需要從消費者出發再回到消費者那里,一切源于消費者的價值創造。
如果真正用顧客的思維而非企業的思維方式來經營企業,就要求超越商業領域,回歸到顧客的價值上來,圍繞著人以及人的需求展開,而非企業的利潤。反觀一系列不該發生的企業事件:達芬奇事件、山西陳醋事件等,都是沒有明確的基于顧客價值的經營觀所導致,這些企業所追求的僅僅是企業自身的利潤,忽略了對于顧客的承諾,而忽略了這一點就會導致企業走向相反,甚至是失敗的方向。
全新的經營觀必須是擁抱未來的,或者可以用更簡單的方式來說就是:以未來決定現在。衡量一個企業最重要的標準是其預見和投資明天機會的能力,是其先于顧客需求變化而做出改變的能力。更多的時候我會被這樣一些公司所感動,正是因為它們的努力,我們獲得了了解自然的能力,無障礙溝通的能力,窺見微小世界的能力。沒有這些企業,我們也許失去了實現夢想的可能性。擁抱未來就是具有不斷創新和創造的能力。
我喜歡IBM,它總是讓我從它的發展方向上看到未來的變化和趨勢;我和很多人一樣被蘋果公司的革命性產品所折服,蘋果公司的每一款全新產品出來,幾乎都會引起市場巨大的反響,在一個產品極度豐富的年代,還會出現爭先恐后、通宵排隊購買產品場景,一定是蘋果公司所創造的奇跡。
這些公司不僅用創新帶來了強勁的增長,更重要的是借助于它們的創造,使人們獲得了更多的體驗,從而能更有效地發展自己。最近看到的一個案例讓我更確信全新的經營觀所具有的魅力,就是與顧客互動的“1號店”,成立僅4年的時間成長為國內領先的B2C網上購物平臺。
1號店非常善于運用新媒體進行營銷,并進行了很多營銷創新。1號店現已有超過5萬多微博用戶關注其官方微博,形成了微博用戶群,簡單有效地鎖定了目標客戶,并通過微博達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其次是采用了移動二維碼識別。在各個大型的地鐵站內,巨幅的1號店二維碼宣傳海報隨處可見。這些海報不但可以觀看,更可以拿起手機直接掃描海報上顧客想要購買商品的二維碼,直接發送購買所示商品,這種新穎的消費模式已經在年輕人中流傳開來,成為了都市消費的新浪潮。
全新的經營觀要求企業一定要關注自身的基本假設,時刻檢討企業與顧客、與環境、與變化、與未來之間的關系,保持與企業和環境的互動。更重要的是需要基于人的發展來展開企業的經營活動,而不是圍繞著獲得利潤展開經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