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璇 徐三強
摘要:隨著中國現代陶藝的興起與成熟,傳統民俗文化被不斷應用于現代陶藝當中并形成潮流。民俗文化在現代陶藝中的應用形式主要有主體式、穿插式和點綴式幾大類,表現各異。民俗文化應用于現代陶藝當中,對于推動現代陶藝的發展、促進民俗文化的傳承、促進現代陶藝地域化與本土化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現代陶藝;現代陶藝;應用形式;意義
0引言
民俗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中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陶瓷藝術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載體,歷朝歷代陶瓷藝術中均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民俗文化元素,成為其藝術風格與寓意的主要內容。無論古今,民俗文化都應在陶瓷藝術中得到充分體現,當代傳統陶瓷藝術固然是傳統民俗文化的載體,而標志著時代發展方向的中國現代陶藝雖然是在“西化”背景下形成的,但是更有責任與使命承載民俗文化,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以一種民族陶藝的姿態立于世界陶藝之林而不致被同質化。
1民俗文化應用于現代陶藝的興起與成因概析
上世紀80年代以后,在西方陶藝文化的影響下,中國現代陶藝開始興起并逐漸繁榮,并且從最初的照搬西方陶藝形式不斷走向成熟,尋求更具民族個性精神的藝術元素來擺脫文化定位不確定和不受公眾認可的窘境,于是民俗文化被不斷引入到現代陶藝作品當中。這一看似矛盾的現象,反映出中國現代陶藝家的創作精神已經從反叛傳統走向文化尋根,從而為中國的現代陶藝尋求到更廣闊的出路。于是我們便看到,在進入21世紀以后,民俗文化的大舉融入現代陶藝作品中已經成為一種創作大潮而令現代陶藝家們趨之若鶩,紛紛高舉起民俗的大旗,以“草根”文化之表象演繹著時尚與前衛之內里。將民俗文化融入現代陶藝之潮流的形成,決不是如某些人所認為的是現代陶藝家們由都市文化向鄉村文化的集體轉向,更不是現代陶藝家們新農村意識膨脹,而實際上是來自于對躋身國際陶藝舞臺的渴求。因此,在現代陶藝中玩味著民俗文化的是“學院派”陶藝家中更為進步者,他們對民俗文化于現代陶藝發展的作用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也就是說,當代現代陶藝的精英們率先將民俗文化應用到現代陶藝中,并不斷將其深化,并引發現代陶藝界的群體模仿。如果考察民俗文化融入現代陶藝的發展演變軌跡,我們可以較清晰地看到其大致是由現代民間陶瓷藝術持續轉化而來。現代民間陶瓷藝術的起點一般認為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由秦錫麟倡導的現代民間青花,在隨后的數十年間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現代民間陶藝流派,盡管均高揚傳承民俗的宗旨,卻無一例外均屬于“學院派”,而非民間藝術家。各種現代民間陶藝流派除創作大量瓷畫作品以外,還創作大量富有民俗文化氣息的現代陶藝作品,從而推動民俗文化融入現代陶藝潮流的形成與持續發展,而現代陶藝家集群分布的特征亦使這種風潮很容易擴散開來。
2民俗文化在現代陶藝中的應用形式
如果僅從主題選擇上來判斷,民俗文化在現代陶藝中的表現與傳統陶瓷藝術顯然并沒有區別,其基本內容完全是一致的,由此可以分明地看到二者之間的傳承關系。現代陶藝中所表現的民俗文化主要為各種傳統民間陶瓷藝術以及其他民間美術、傳說、故事等,可以說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民俗文化在現代陶藝中的藝術表現主要取決于其應用形式而絕非主題內容,其應用形式大致可分為主體式、穿插式和點綴式三大類。主體式應用形式是指民俗文化在現代陶藝中占據主體地位,在作品中發揮著主導作用,作品的造型、內容、立意均以民俗文化的形式來加以呈現。這是一種相對直接和簡便的應用方式,其直接性在于:作品中民俗文化的內容可以大部分甚至是直接移植于傳統民俗文化藝術形式中;其簡便性在于,作者可以直接擷取民俗材料加以植入,而不需要對形象進行太多原創性構思。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主體式應用即是一種現代陶藝創作的捷徑,事實上,藝術家仍然必須要經過再創作過程以求得新意。再創作過程主要是指藝術家需要仔細考慮以何種陶瓷材質和裝飾手法來呈現民俗文化,以及對民俗文化進行重構、解構、變形等,使之既能傳達民俗文化內蘊而同時不失陶瓷韻味和現代性。穿插式應用形式則是指現代陶藝作品中既有民俗文化內容,亦有其他現代文化內容,兩部分內容在作品中相對均衡,進行穿插應用,民俗與現代在作品中形成強烈文化反差,也使得作品主題更為耐人尋味。藝術家應用穿插形式時可以采取多種多樣的方法,既可以利用現代構成和美學原理進行構思布局,亦可以采取具有個性化情感表達的自由方式,充分體現著藝術家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點綴式應用形式則是指現代陶藝作品體現出的是現代文化理念與主題,民俗文化只作為次要內容在作品出現,以豐富作品的視覺感受或增添一些歷史穿越感。這種應用形式同樣有著豐富多樣的表現方式,藝術家只需截取某種民俗文化具有代表性的不完整片斷加以呈現即可。當然,在這種應用形式中,藝術家也需要對全局的把控,避免因排布的不適當而破壞作品的整體藝術效果。
3民俗文化在現代陶藝中應用的意義
縱觀現代陶藝數十年的發展歷程,從最初的對西方陶藝的模仿到簡單借鑒,再到無本土文化的創作,經歷了無序紛亂的過程,而直至民俗文化在現代陶藝中得到廣泛應用之后,中國現代陶藝才似乎找到了真正的文化之根源,因此,民俗文化在現代陶藝中的應用是中國現代陶藝發展的歷史必然,對于推動現代陶藝向前發展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群體性是民俗文化的本質特征之一,正是群體性的存在使民俗文化得以廣布周知,表達著共同的審美理想和價值追求。從民俗文化在現代陶藝中的應用軌跡來看,群體性亦是其一大特色,現代陶藝所引入的民俗文化絕大多數是民眾所喜聞樂見、一望而知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因而,這類現代陶藝作品具有較清晰的易于為公眾所接受的文化內涵,借此便可以獲得更廣泛的公眾關注與認可。民俗文化在現代陶藝中應用的意義絕不僅在于現代陶藝,而于民俗文化本身的傳承亦是大有裨益的,彰顯著傳承民俗文化的功能。隨著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加快,許多民俗文化已經離我們遠去,變得不再鮮活和生動,而融入了民俗文化的現代陶藝作品主要陳設于都市文化機構、白領階層家庭等場所,對于民俗文化的傳承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的民俗文化具有很強的地域性特征,是中國各地風土人情的生動寫照,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民俗傳統、自然環境和審美習尚,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現代陶藝引入民俗文化屬于一種營銷策略,它使作品能夠在最大程度上迎合各地的風俗習慣,從而使現代陶藝可以適應與滿足廣大地區的地方性審美需求。這也就促進了現代陶藝地域性特征的形成,形成諸如西部陶藝、海洋陶藝、客家陶藝等各種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現代陶藝群體,從而使中國現代陶藝表現風格更為異彩紛呈,并形成更為鮮明的本土化特色。
4結語
民俗文化賦予了中國現代陶藝新的生命力,使現代陶藝獲得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既可得以深入大眾,亦可借此躋身全球,因而民俗文化在現代陶藝中的應用正受到越來越多的現代陶藝家的高度重視與青睞,而日益活躍的創作活動又使之得以更加成熟與發展,從而不但推進中國現代陶藝向前發展,也必將對整個中國陶瓷藝術的未來走向產生重要影響。
參考文獻:
[1] 羅小聰.淺議民間文化元素在現代陶藝創作中的應用[J].美術觀察,2006(09).
[2] 尹伊君,王國武.民俗文化的特征、功能與傳承[J].學術交流,2009(11).
[3] 楊志.民俗陶藝的產生背景及其原因[J].中國陶瓷,2007(08).
[4] 余莉.民間美術的形式特征在現代陶藝中的應用[J].佛山陶瓷,2009(06).
作者簡介:陸璇,江西省景德鎮學院,藝術設計系助教。
徐三強,江西省景德鎮學院,藝術設計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