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
摘要:影視作品中人物的造型設計具有直觀性,直接決定著人們對影視作品的感知與審美的第一印象。因此,對于影視作品的人物造型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人物造型設計需要不斷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不斷塑造人物的造型,以吸引觀眾的目光,增強影視作品的藝術張力和表現(xiàn)力。
關鍵詞:年代劇;人物造型;社會影響
現(xiàn)今我們說所的年代劇一般指表現(xiàn)辛亥革命之后至新中國成立之時,這一歷史時期的影視作品。這一時期是中國經(jīng)歷社會激蕩,新舊觀念混雜,東西文化碰撞的時代。奪得政權的革命者希望通過剪辮、放足等舉措施行民眾教化。人們也通過服飾、發(fā)型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場、審美追求等。由此更突出了人物造型在年代劇中的重要。人物造型設計通過化妝造型設計、服裝造型設計和發(fā)型造型設計對劇中人物進行整體設計,使得演員在最大程度上跟劇中人物在形象上契合,并透過人物形象反映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為使影視劇更具觀賞性,在人物設計時我們也加入一些現(xiàn)今的流行元素,在不脫離歷史的前提下進行一些細節(jié)的調整,更吸引各年齡層次的觀眾。
1年代劇中對人物的化妝造型設計
在影視作品中,劇中人物往往通過妝容設計的改變來體現(xiàn)人物的不同處境、不同身份。同時也讓觀眾眼前一亮,將人物形象塑造的栩栩如生。這里我們對電視劇《敵后便衣隊》中的賀蘭的妝容進行一下解析。賀蘭是抗戰(zhàn)時期的一名新四軍戰(zhàn)士,作為敵后便衣隊政委的賀蘭在妝容設計上突出自然,帥氣。健康的亞麻色膚色,不加修飾的一字眉,以及自然的唇色都顯示出新四軍戰(zhàn)士的樸實、自然。淡淡的暖桔色腮紅則增加了人物在戰(zhàn)爭年代充滿戰(zhàn)斗激情的情緒。為深入敵后更好地完成任務,賀蘭喬裝成海外歸來的大小姐。這時我們采用清新淡雅的透明底妝呈現(xiàn)出高貴的氣質,一彎柳葉眉勾勒面部線條,精細的眼線凸顯聰慧,帶珠貝彩的眼影和嫩粉色的腮紅流露出女性的嫵媚,魅惑的紅唇成為整個妝容的點睛之筆。通過兩種截然不同的妝容幫助演員在兩個人間自由轉換、游刃有余。
在眾多的影視作品中,影視劇人物的妝容造型設計有時讓人眼前一亮,將人物的形象塑造的栩栩如生。我們可以對《大上海》中的人物妝容進行解析一下。比方說少女時代的葉知秋,她的妝點是柳眉妝加上粉嫩腮紅。葉知秋與來日成為上海大梟雄的成大器是青梅竹馬,然而時光的流逝與時空的限制使得雙方脫離了對方的軌道。這時的葉知秋一橫纖細的柳葉眉將臉部的立體線條塑造出來,兩頰的粉嫩腮紅流露出她的羞澀與甜美,淡淡的橘色唇彩唯美動人。
對于青年時代的葉知秋,最大的妝點是細黑的眼線加上啞光唇彩。這時的葉知秋已嫁為人婦,細細的柳眉勾勒出她深邃的輪廓,淡雅的底妝呈現(xiàn)出一種優(yōu)雅恬靜。細細的眼線流露著淡淡的哀傷又夾雜著女性獨有的毅力與堅強,啞光的唇彩知性而高貴。
再一人物的妝容更是一代表,就是與成大器結婚后的阿寶,她是煙熏眼妝加上高挑的眉妝。這一時期的阿寶渾身散發(fā)著濃濃的女人味,小煙熏的眼妝性感迷離,高挑的眉妝彰顯出女人的氣概與魅力。而啞光色澤的唇彩將她的魅惑氣息進一步凸顯。
2年代劇中對人物的發(fā)型造型設計
發(fā)型在辛亥革命后的中國有過革命性的改變,在其后的幾十年中人們的發(fā)型也受到東西方文化碰撞的影響。男女發(fā)式都顯示出精彩紛呈的變化。因此年代劇中的人物也因不同的時代背景,不同的人物處境給設計師提供了創(chuàng)作的空間。男式有剪去長辮的“一匹瓦”,有勞動人們的“圓寸頭”,有留洋歸來的“飛機頭”等等。女式就更加數(shù)不勝數(shù)了,從早期的成年女子挽髻于前額頂,如螺似鬟;年輕女子的長辮加燕尾式劉海,或一字式劉海。隨著西方思潮和技術的涌入,出現(xiàn)了時髦女郎的燙發(fā),和青年學生、知識女性的短直發(fā)。在影視作品中,人物的發(fā)型往往能夠幫助造型師在塑造人物時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電視劇《鐵血兄弟》中江流的造型則通過發(fā)型的改變,使觀眾看到江流從一個懵懂少年到力求文化拯救中國的文人的轉變。劇中開篇的江流還是清時期的少年,由于拍攝需要,我們采用瓜皮帽加清頭套的造型,給觀眾呈現(xiàn)出一個青澀懵懂的少年形象;在江流赴法留學時則去掉帽子,露出頂發(fā)自然向前,后腦和兩鬢做層次推剪,這時的江流已然通過剪辮表明了自己與舊時代的決裂和追尋理想、真理的決心;從法國歸來,我們給江流設計了一個稍長,有分路的發(fā)片,發(fā)片貼在頭頂部位,發(fā)質處理蓬松,雖有分路,但并沒有吹整成型,稍稍向前搭在額前,整體感覺有些疲憊,有些無奈,又有些倔強,映襯出江流渴望通過辦報而文化救中國,但又被現(xiàn)實一次次擊倒,又一次次爬起向前。
3年代劇中對人物的服裝造型設計
在影視劇中對于服裝的造型設計是至關重要的。一為影片的環(huán)境造型,即為故事情節(jié)服務;再就是人物造型,即為塑造人物的外表形象服務。成功的服裝造型設計能夠促使演員逼真的進入角色,從而使表演成功,能使觀眾身臨其境,關注劇情的發(fā)展,得到視覺、聽覺方面的美感享受。在年代劇的人物服裝造型中我們不得不要說的是旗袍對于人物造型設計的重要作用。它以其流動旋律、濃郁的詩情,表現(xiàn)出中華女性的賢淑、溫柔、典雅和清麗的性情與氣質。
三十到四十年代是旗袍的鼎盛時期,這時出現(xiàn)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旗袍更為稱體合身。也是在此時,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臺上的不可代替的重要地位。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電影行業(yè)獲得快速的發(fā)展,從王家衛(wèi)的《花樣年華》到李安的《色·戒》,旗袍也成為電影中對人物進行服裝設計的首選。《花樣年華》中的旗袍表現(xiàn)了它高貴、典雅的特征,在《色·戒》中旗袍則表現(xiàn)了它性感的一面。在《色·戒》中王佳芝的旗袍大多開衩至臀,腰身緊繃,女性的曲線美顯露無遺。王佳芝被塑造的風情萬種,以致于易先生將那古典的意象美撕裂,撕開了那輾轉的愛恨情仇。旗袍在絲質面料上留下窄長的縫隙,看上去那么自然,若隱若現(xiàn)中表現(xiàn)出了女性的美。年代劇中,旗袍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讓人物形象更加的飽滿,更加的充滿韻味。
而對于男士的服飾而言,這也是視角色而定的,對于不同的角色在對服裝的選擇上也是不盡相同的。但是,在影視劇中更傾向于西裝,一身筆挺的西裝,皮鞋被擦得油光嶄亮,看上去給人的感覺是灑脫、瀟灑,很有紳士風度。所以對于男士的服裝更多的是講究簡約、整潔、得體,體現(xiàn)男士的那種風度。這主要是針對那些影視劇中的主要角色而言的,像一些小角色,則還是身穿長衫,馬褂,頭戴瓜皮帽。這樣就更加襯托出了影視劇中的主要人物。如果,一部影視劇在服裝的運用上很細致,就會幫助影片起到烘托時代氣氛,交代人物環(huán)境的重要作用。
4結束語
年代劇作為那個時期社會歷史的反應、人們生活的寫照,對表現(xiàn)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社會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透過這些年代劇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那個時期的社會生活,更好的了解那個時期影視劇中對人物造型的設計。現(xiàn)如今的社會生活中,人們越來越追求那種古典、典雅的美,越來越崇尚舊時代的人物造型設計的觀念。所以說,深入的研究年代劇的人物造型設計對現(xiàn)實社會而言也是一種借鑒與進步。
參考文獻:
[1] 薛梅.國產(chǎn)大片應該成為捍衛(wèi)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武器——國內(nèi)外電影意識形態(tài)比較研究[J].電影評介,2007(18).
[2] 包燕.懸浮中的自救焦慮和艱難確認——轉型文化語境下當代中國電影場域的多重身份認同(19832004)[D].浙江大學,2005.
[3] 周夢.淺析電影中服飾的象征意義——以20世紀40年代至60年代的好萊塢影片為例[J].電影文學,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