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美麗
摘要:從新中國成立至今,中國的書籍設計經歷了許多重大變革,呈現出了特有的風格,為我們留下了豐碩的藝術成果,本文將從不同的歷史時期,梳理出新中國書籍裝幀設計中裝飾風格的演變。
關鍵詞:書籍裝幀;裝飾風格;演變
在書籍裝幀中,文字與裝飾元素相輔相成,互相依存。無論是在封面設計當中還是在內頁排版當中,都可以看到裝飾元素的存在。裝飾元素在書籍裝幀中不僅起到美觀的作用,它更可以補足和輔助文字的局限性,更好的表達出作品的內容。一本書擺在眼前,我們首先會看到它的外觀設計,從新中國成立之初到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中國的裝幀藝術經歷了許多重大變革,不同時期呈現出不同的藝術風格。讓我們從不同歷史時期中,尋找中國書籍裝幀的魅力所在。
1新中國前期書籍裝幀設計的拓荒時期(1929~1949年)
在中國早期社會,人們對于“裝幀設計”一詞還是不太理解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才開始慢慢接受,并且開始注意內文的視覺傳達規律和書籍的整體研究,書籍外觀的設計感才慢慢開始有所發展。在這一時期書籍裝幀藝術百花齊放、人才輩出,其中最早開始重視與倡導書籍裝幀的當屬魯迅,魯迅先生不僅親自動手進行封面設計,還指導和啟蒙了一大批知識分子進行設計,他在繼承中國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吸收和借鑒外來因素,創作出了很多優秀作品。
這一時期的裝幀藝術風格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1)“書卷氣”,主要是以名人題字作為書籍封面,或以書法和印章的形式組成封面。這種設計既有現代感,又有濃厚的傳統感覺。(2)“洋味”十足,由于受到日本、歐美設計的影響,書籍設計的面貌變得多姿多彩。繪畫手段開始被運用到封面上,但是早期的設計大都照搬照抄西方繪畫藝術中的形象,沒有將書籍的內容與封面有機的結合起來,封面設計略顯呆板、盲目,但是卻為書籍設計找到了一條新的途徑。(3)受西方現代藝術的影響,可以看出現代派、未來派、立體派、風格派等藝術流派的影子。(4)民族風格開始呈現出來,開始運用具有中國傳統味道的圖案紋飾作為封面設計的主體。最先提出封面民族化的是魯迅先生,他積極鼓勵青年藝術家向傳統學習,創作出了大量具有中國傳統色彩的封面。
2新中國書籍裝幀設計的初創時期(1949~1958年)
新中國成立以后,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出版事業,國家也成立了許多出版總署,統一領導全國的出版發行工作;同時許多著名的藝術家也積極投身到書籍藝術的創作中,為新中國裝幀事業注入了新鮮血液,其中就包括了張慈中、張守義、劉海粟、楊永青等一大批藝術家。
這一時期的裝幀藝術風格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1)大多以革命題材為主,表現手法多同于那個時代的審美特征——紅光亮,充滿了濃郁的革命熱情。(2)設計風格上,主要采用了裝飾手法和寫實手法相結合的形式。除了運用大量革命符號以外,還運用了一些民族圖案和歐洲古典圖案。寫實手法上,大多數設計師都是自己手工繪制一幅繪畫作品,作為書籍封面。
但是當時大量的設計都過于模式化、單調化,都在一味的強調革命的性質,所以導致封面設計缺乏藝術性和設計師自己的一些設計思考。同時也由于受到印刷工藝和材料的限制,裝幀藝術顯得相對落后。
3新中國書籍裝幀設計的初步繁榮時期(1959~1965年)
隨著新中國經濟的穩步發展,以及文化上“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政策的鼓舞,這一時期的裝幀藝術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涌現出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從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設計家擺脫了模式化的政治宣傳形式,積極吸收和借鑒中國的傳統文化,出現了一些有民族特征的設計;還有一部分設計家繼續發揚了魯迅先生所倡導的裝幀文化,在設計中體現出了設計師的創作與思考,這些設計師開始注重整體設計以及書籍內容與形式上的關聯。
這一時期的裝幀藝術風格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1)封面設計不再一味的突出革命性質,而開始加入一些設計師的思考。這是自新中國成立初期裝幀設計的一大突破,為以后裝幀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2)在一些傳統文化題材的書籍上,開始把傳統的圖形圖案與創意理念結合起來,使得封面設計逐漸貼合生活。并且由于印刷技術的發展,印刷的可用色彩逐漸增多,封面設計的質量有所提高。
4新中國書籍裝幀設計的桎梏時期(1966~1976年)
隨著十年“文革”的到來,中國的書籍裝幀事業也受到了空前的打擊,在這十年當中幾乎沒有書籍能夠出版,整個中國書籍封面沉浸在一片紅色浪潮之中,當時塑料皮的“紅寶書”遍布大街小巷。在這一時期,中國的書籍裝幀事業遇到了障礙。盡管受到文革的影響,但是當時的設計師并沒有停下腳步,仍然有一批優秀的設計呈現在人們面前,
5新中國書籍裝幀設計的新的春天(1977~1989年)
70年代后期,隨著“文革”的結束,中國的書籍裝幀事業得以復蘇,改革開放的到來,國門的逐漸開啟,使得是一大批設計師們大開眼界,國外優秀的書籍設計為他們提供了學習和思考的空間,他們開始逐漸探索反思,這一時期的書籍裝幀屆非?;钴S,老、中、青三代設計家紛紛涌現出來,他們在學習西方設計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設計風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設計家有張守義、邱陵、陶雪華、呂敬人等人。
這一時期的裝幀藝術風格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1)書籍裝幀經歷了十年的紅色浪潮之后,“黑色”封面獨具風格。“黑色”具有獨特的歷史意義,被評論家稱為“封面色彩的歷史性突破”。(2)擺脫了文化的禁錮,開始了對美的追求,積極的學習國外的優秀設計。在封面的色彩上,開始使用濃郁的色彩風格,提升了畫面的張力;在圖形的運用上,開始追求一種視覺的沖擊。
6新中國書籍裝幀設計的發展階段(90年代以后)
從新中國成立至今,經過了眾多裝幀藝術家的不斷探索,中國的書籍裝幀事業已經提升了一個水平,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電腦技術的出現,書籍裝幀的技術手段更加完善,印刷技術以及印刷材料的增加,使得書籍裝幀設計有了更多的發展空間。
7總結
新中國的書籍裝幀藝術,經歷了拓荒時期、初創時期、初步繁榮時期、桎梏時期、新的春天等不同階段,經過一代又一代設計工作者的不斷探索和發展創新,為我們留下了豐碩的藝術成果。我們在學習和借鑒老一輩設計師的裝幀設計理念的同時,更加注重書籍的內容與外部裝幀形式的統一,更加注重書籍本身與讀者之間的聯系,設計應該服務與人,應始終牢記書籍方便閱讀這一理念并在這一理念的基礎之上進行設計。
參考文獻:
[1] 李慧媛.書籍裝幀設計[D].華中科技大學,2008.
[2] 鄧中和.書籍裝幀創意設計[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
[3] 杉浦康平.亞洲的書籍、文字與設計[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
[4] 呂敬人.翻開——當代中國書籍設計[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