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設計的門類既專又廣,須要讓學生具備全方位的認知項目掌控能力,將認知、溝通、技藝和材料等各種能力有效整合起來。不一定每個學生最終都能成為全能戰士,但是通過將通識教育融入專業教育,在專業學習中提高藝術水平,可以培養學生有全能戰士的素養。
關鍵詞:專業;文化;課程;融合
知識系統化的學科課程和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活動項目課程是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的兩種基本課程模式,高職教育在課程設置上主要采用后者進行教學,然而藝術設計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和傳統通識文化知識的學習又有著很大的不同,如何將專業設計學習和文化素養提高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是我國新的經濟形勢下高職教育面對的新問題。
1設計與文化
設計是指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創造行為,當這種創造構成人類活動的組成部分時,便成為一種獨特的生產力——設計力。在科技發達的今天,設計已經滲透于經濟、生產、政治和文化等各個領域。文化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主要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等。文化與設計,兩者在各個層次與結構上都互相影響,可以說,設計始終是在文化的制約和推動下不斷發展。文化融于設計,設計體現文化。文化是設計的靈魂和核心,優秀的設計,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在經濟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設計體現了現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融合,體現了現代文化精神,反應了現代文化的特色。文化影響著設計,設計也在不斷創造新的文化。文化是無形的、抽象的,它需要通過藝術家以具體的形式表現出來。藝術創作的過程,就是把現實或不現實的事物,在文化的意義上提煉、加工、升華,達到藝術家、設計師自我表現的過程。所以,在高等職業教育過程中,如何協調和處理好設計與文化的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
2關于雙融合課程體系
藝術類高職培養的應是全面發展的具有藝術專長的高技能高素質人才,然而當前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教育或多或少相對缺乏系統、科學和連續性,在課程設置、教學安排等方面受“技術意識”的影響,沒有很好地融合專業和文化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專業教育的發展。這就需要我們加強專業課程與公共文化課程的融合,加強專業技術技能與文化素養的融合,形成雙融合課程體系。
(1)專業能力是基石。高職課程是為就業崗位技能的形成和發展服務的,所以突出職業技能非常重要。專業能力的培養需要專業課程提供,但一個學生的專業能力往往更多的限定在具體某一個專業方向,傳統的三段式:“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在理論的深度把握、實踐的針對性和應用的有效性等方面,不夠重視與設計職業相關的專業素質和人文素質的培養。
(2)藝術素養是源泉。目前的文化課程學習和專業技能的培養相對獨立,往往更多的獨立于專業課程之外,這就更加有必要在專業技術教育的同時滲透人文思想和提高文化素養,實現專業技能和文化素養的有機融合,在注重訓練專業技能的同時,注意融入人文思想教育,使得學生整體素質協調發展,同時也為學生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
(3)雙融合的必要性。中國藝術設計教育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已成共識,但遺憾的是,多數高職院校注重“技術技能”,而忽略了“藝術素養”。對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設計學習和理論文化培養進行互相融通和延伸是該專業技術領域的任職要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客觀需要,由于藝術設計行業中科技含量的不斷提升,職業與職業之間的界線變得模糊,不同專業彼此之間的融合已日益成為主流發展趨勢。
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面向一線崗位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既要有嫻熟的專業設計技能,又有良好的藝術文化素養。設計的門類既專又廣,需要讓學生具備全方位的認知項目掌控能力,將認知、溝通、技藝和材料等各種能力有效整合起來。通過理論文化教育融入專業教育,在專業學習中提高藝術素養,培養了學生專業素養和文化素養的全面發展,由此可見雙融合十分必要。
3如何有效融合專業設計和文化素養
現在基礎教育的教學改革進展迅速,高職院的藝術設計教學必須改革創新才能與時俱進。
(1)專業設計能力是硬實力。當今,技術已經不再是機械“力”的凝結,在通過基礎課程、核心課程等不同層級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應該有效劃分課程單位,適時引入與技術相關的藝術人文知識,使得課程學習有主有次。在專業的課程教學中融入相關專業課程,例如英語、心理學、社會學、音樂等相關通識課程。
(2)藝術文化素養是軟實力。專業藝術類高職教育往往不重視人文教育,其實通識人文教育不僅可以拓展知識,且可以為專業學習提供可持續發展的人文支撐。而將藝術、人文等內容引入通識課程教育過程中,也可以更好的提高專業技能的發展,拓展學生今后的職業生涯,也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
(3)如何有效融合。1)準確認識專業課與文化課的關系。高職教育應通過課堂教學、網絡教學、實踐教學等多種方式組織和開展。專業課和文化課不是簡單的課程疊加,應尋找新的契合點,不斷進行跨界和融合,培養學生謀求職業的能力以及未來的職場適應能力。要做到一專多能,沒有文化課的支撐是不行的。因此,二者的關系是相依相存、辯證統一的關系,缺一不可。2)平衡協調技能訓練和素質育化。在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中,要做到分層教學,形成多層次的知識單元,專業技能已經達標的可以進階新的知識單元,未合格的則可多次訓練,激發學生的危機感,增強學習動力。充分利用各種網絡工具,在課上課外進行知識的傳授和學習。同時也要建立相應的動態評價機制,教師可根據學生的不同課程學習評價結果,及時調整和因材施教。在教技能學實踐中探索研究,采用多層次的課教學評價方法,例如在素描、色彩等基礎專業中引入數碼繪畫和設計心理學等的相關專業知識的普及,對學生學習文化課也能起到很好的激勵作用。專業技能的訓練內容要結合現實企業需求加強針對性,完善課外教學機制,如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實訓基地演示,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理論水平。
4雙融合未來發展趨勢
專業教學需要跨界。現代社會對設計師的要求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技能,尤其是藝術設計的專業教學,教師的教學需要跨界,學生的學習也需要跨界。只有不斷探索專業課與文化課之間的新結合點,在設計教學中融入文化,在文化熏陶中體現設計,通過多種學習渠道,將教學內容進行分層,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化的快速特性,有效整合教學資源,形成良好的教與學的師生互動。缺少了藝術素養的設計是蒼白的,眼高手低的人才也不是我們教學的目標。雙融合未來發展必須要在課程教學中輸入藝術的養分;同時,也必須要在技能訓練中汲取到相應的理論營養,以便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
參考文獻:
[1] 喻蕓.從與專業課程融合的角度議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J].現代教育技術,2008(13).
[2] 樊旭敏,沈利斌.關于高職文化素質課程與專業課程融合的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1(24).
[3] 王彩霞.試論高職人文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J].中國林業教育,2010(05).
[4] 王祥薇,張梅論.高職專業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2010(01).
作者簡介:戚毅,男,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