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宇
摘要:信息技術一門富有創新意識的學科,也是一門知識性和趣味性結合在一起的學科,在充分提高學生興趣的基礎上,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還牽涉其他學科知識,這些特點為探究性學習提供了空間。本文就探究性學習在中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探究性學習;信息技術課程;應用
1探究性學習的必要性
研究是人類生而俱來的本能,探究的過程也是一個人求知的過程,也是要深入理解某項內容和某個問題的過程。所謂“探究性學習”,主要是指學生被好奇心驅使,根據具體的問題導向,投入高智力,開展組織內容和形式都非常豐富的活動。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信息的獲取和處理是現代社會人類基本的能力,也是基本文化水平的重要標志。在素質教育被廣泛熱議的今天,教學過程要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在知識信息時代,作為中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信息素養就是用計算機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在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進行探究性學習能夠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深入學習能力,重視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能力。探究性教學的實施,除了給學生傳授相應的知識,還要把重點放在對學生的啟發上面,根據學生的自身發展規律,教會學生怎么去學習課堂知識,怎么去進行上級操作,并給與指導。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的學習,提高了學習積極性。探究性學習還能逐步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計算機知識與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用短暫的課內學習來增補無限的課外學習。因此,在信息技術課程中,探究性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2探究性學習在中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
2.1轉變教師角色,營造研究性學習的環境
在探究性教學中,課堂的主體是學生,課堂學習的特點就是教學活動,要求學生用眼睛觀察,用手進行操作,用腦子進行思考,還要強調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性學習中的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是學生的幫手和小伙伴。根據探究性學習的要求,我們可以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下,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操作,加上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學習資源,來獲取信息技術知識。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要主動進行思考,對知識進行建構,教學設計在這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時還離不開整個過程中教師的指導。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采取正確的方式,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參與探究教學的全過程,給他們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措施。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的時候,要尊重學生的需求愿望,在課堂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了他們知識學習的自主性,從而不斷提高學生進行生物學習的興趣。比如,在“文檔編排”這節課的學習中,給學生設計“假如我是一名教師”為題目,寫一份文檔,要求有圖片、文字和表格,在學生具體操作中,教師在旁邊進行指導,主要是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在學生完成這個文檔設計之后,還組織了“優秀文檔”評選活動,可以讓獲得高分的學生給同學們進行演示,這樣的教學活動,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這就是“學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師不要動手”的道理所在。教師從原來的知識灌輸者變成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協作者。
2.2引導學生探究,激發學生創作潛力
探究性學習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用科學研究的方式進行學習,這樣既掌握了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還提高了學生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性學習的基本思想就是讓學生在發現和組合中學習,讓學生收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斷增強。探究性教學具有開放性,學生的創作潛力是無窮的。比如,在進行FLASH教學的時候,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學方式交給學生學習FLASH的應用效果。對于學生來說,并不是一開始就知道怎么去思考,需要教師進行引導。這個知識點可以這樣設計:先給學生出示一個課題,就是“探照燈的效果”,把本來預先設計好的影片給學生展示出來,給學生半個小時的思考和討論以及創作時間,看哪位同學能在教師講解出來之前做出效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是非常高的,他們熱切的討論,但是似乎思路還不是特別清晰,這就需要老師進行一定的引導??梢詮膬蓚€方面進行:首先這個效果需要多少個層次?每一個層次的內容是什么?其次,這跟我們以前學到的什么案例有相同點?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電影文字”的效果,讓學生認識到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
2.3小組合作,提高學生探究性學習的參與度
小組合作模式能提高探究性學習在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效果,有利于學生積極參與到探究性學習的全過程。在課堂上,教師也不可能就每一個問題都進行探究性的講解給學生,要給與充足的探究時間。教師要針對具體的活動進行認真的分析,找出其中一到二個環節進行教學設計。在教學過程中,要進行相對細致的分工,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其中。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采取正確的方式,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參與探究能力培養教學的全過程,給他們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比如,在讓學生了解“局域網”這個知識點的時候,可以先給學生簡單講解下網絡的分類,再說明怎樣查看局域網,之后讓學生把課本收起來,利用計算機教室的局域網,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帶著問題去查看自己或者他人的計算機來實施研究性學習。要每一個小組都寫出一份譚庫結論,時間為半個小時。之后,所有同學就各個小組探究的結論進行總結,得出結論。這樣一來,原本比較枯燥的局域網設置特征經過半個小時的合作學習,學生有個大致的掌握,教學效果明顯。
3結論
探究是進行創造的基礎,青少年正處在思維比較活躍的時期,也是思維發展比較好的時期,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探究性學習有利于青少年創造潛力的開發,為其終身學習打下基礎。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性眾所周知,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的信息素養,為祖國培養出合格的創造性人才。
參考文獻:
[1] 倪前亮.“探究性學習”模式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0(51).
[2] 曹旺進.信息技術與探究性學習相整合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教育信息化·基礎教育,2012(1).
[3] 李葆萍,李曄,公平,楊開城.以學習活動為中心的信息技術課教學設計及管理設計[J].中國遠程教育,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