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 要 人不能脫離環境而生活,當然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可能在真空中進行,它總是處在一定的環境之中,環境對思想政治教育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新時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建設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系統的過程,面對當今社會環境的多維性、復雜性、開放性和變化性,就要做到全方位、多層次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趨于更加完善。
關鍵詞 新時期 思想政治教育環境 思想政治教育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在于社會性。其中人不能脫離環境而生活,必須接受為自己準備好的環境,并受它的影響和制約。馬克思曾指出:“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當然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可能在真空中進行,它總是處在一定的環境之中。這樣環境就對思想政治教育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處在當今社會,環境的多維性、復雜性、開放性和變化性進一步增強,當然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也就日益突出。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貫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個過程,那么在當前正確認識和把握新時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延展時間維度,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終身受益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影響人們思想品德的重要渠道,就不能只是停留在一時的教育和感染,要做到實實在在的內化為人們的品格,則把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建設成一種終身教育和受益的環境是一個重要的途徑。
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從時間維度上延展成為終身教育環境,這就意味著思想政治教育將成為貫穿人一生的教育形態,是一種從搖籃到墳墓的教育。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終止于青年期,它應伴隨人的一生而持續地進行。應該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貫穿于人的整個一生與人的發展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需要注意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是一個復雜的巨系統,如何最大程度的實現其終身教育功能就要做好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做到在這個巨系統下使各個環境的子系統得以有效銜接實現質的飛躍,發揮其最大功能。因為人的思想是一個逐漸成熟和不斷完善的過程,所以在人生的不同發展階段,人的思想品德會因為環境的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調整。那么在建設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時就要注重保持各個環境子體統之間的有效銜接,這樣就可以減少人們面對不同環境時出現巨大落差。二是針對人的思想品德在不同發展階段特點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有效影響。人在不同時期所表現出來的特點是不同的,比如說在青少年時期比較魯莽,在老年時期容易保守。那么通過調動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因素來彌補人的這種結構失衡,真正達到終身教育的效果。
二、拓展空間維度,實現全社會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
從空間維度出發,努力建成全社會人民學習的社會,使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教育發揮出最大功效。我們知道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人的思想品德水平與社會發展要求之間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正是為了人的思想品德水平與社會發展要求之間的差距不斷縮小。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也應該積極向這個方向靠攏。
為了縮小差距那么在實踐中就應該注重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建設應與社會發展要求相吻合。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是否與社會發展要求相吻合,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對于人的思想品德影響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建設如果有利于社會發展,那么人的思想品德就會在這種有利的環境因素下,積極地向社會發展要求的方向靠攏。其次,為了實現全民教育全社會發展,就不應該僅僅以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獨立地影響人們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而應該加強與其他教育環境之間的溝通與聯系,在發揮各自優勢的情況下,取長補短,有機融合。通過從這兩方面有效入手,就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真正成為一種全社會、開放的學習型環境。
三、構造符合生態規律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關注生命教育
有人曾提出“對生命的遺忘是教育最大的悲哀,對生命的漠視是教育最大的失職與不幸。關注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是教育的第一要義。”符合生態規律主要是指從生態文化的角度探討道德教育過程中的人文關懷和生命的本真意義。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一環,通過讓社會生態滲透到道德教育實踐中去,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為調控社會生態平衡、達到和諧提供動力基礎。因此我們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建設中應該意識到生態環境建設的這一重要教育形態,積極合理的利用生態教育環境,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我們可以通過在生態環境的熏陶下引起人們更多關于生命的思考,以此來喚醒人們的本性,讓人們在生命自身的可能與精神呼喚的結構中實現自身發展,通過內化和外化這一相結合的過程來達到教育的目的,這一過程也是生命的精神化和精神的生命化的過程。應當以此來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價值取向和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所追求的一個向度。
四、注重硬環境和軟環境的有機結合,實現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
思想政治教育的硬環境主要是指自然環境。具體來說,就是人們在其長期的生活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有形的物質實體環境和生態環境。也就是說周圍所存在的各種人文景觀都會給人們一種無形的感染力和凝聚力。比如說在生活周圍建設一些標志性的建筑或古今名人雕像,久而久之就會在無形中感召人們,對人們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軟環境中包含許多相互聯系的構成要素,比如說健康向上的社會風氣、正確的輿論導向等。構建優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軟環境,要充分考慮人們身心發展特點、內在的道德需求等因素。
新時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要在硬環境和軟環境的基礎上,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形成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在有機結合上要做到按情況采取硬環境滲透到軟環境或者軟環境滲透到硬環境以此相互融合達到最佳效果。比如說為了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可以通過電視或者網絡宣傳一些動人事跡感召人們,再適時在硬環境上給與一定的渲染氣氛。這樣一內一外,就比單純的采取一種教化方法起到的作用明顯的多。需要意識到的是硬環境和軟環境的一體化并不等于兩者的簡單相加,而是實現了1+1>2的系統整體功效,這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建設所追求的最佳效果。
總之,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新時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建設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系統的過程,這就要做到全方位、多層次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趨于更加完善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龔喜球,鄧輝.淺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J].邵陽學院學報,2003.
[3]史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問題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6.
[4]何永宏.淺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功能[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9.
[5]岳金霞.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界定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2004.
[6]邱柏生.要重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環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4.
(作者單位:西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