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蓉

2013年6月,中國春拍陸續開拍,北京保利、中國嘉德,中國拍賣行業的兩大巨頭皆獲得亮眼成績。北京保利成交額高達28.3億元,中國嘉德亦達到26.48億元。
盡管藝術資訊網站Artner數據顯示,全球藝術品市場在今年第一季表現平平,成交額與去年同期相比甚至減少了7%,而主要原因是中國市場交易額下降,但中國拍賣行依舊雄心壯志。或許,對于龐大的中國市場而言,游戲才正要開始。
上升中的中國
在全球拍賣行收入排名中,北京保利、中國嘉德分別以7.5億歐元,6.37億歐元位居全球拍賣行第三、第五的位置。但按照國家拍賣收入排名,根據法國拍賣委員會的數據,盡管交易額大幅下滑,中國依然穩坐全球第一大市場的寶座。
2012年,中國相比去年拍賣收入為89.87億歐元,與上一年相比下降了22%。美國排第二,2012年拍賣收入為67.84億歐元,與上一年相比增長了11.7%。英國第三,拍賣收入為35.32億歐元,與上一年相比增長了4.9%。
按照城市劃分,盡管北京因為交易額下滑從全球第一的位置滑到第二,但是在全球前十的城市交易額中,來自中國的城市就占據了6位。
它們分別是北京、香港、上海、廣州、杭州、澳門,它們在全球中的排名分別是2、4、5、8、9、10位。
在中國交易額下降的大背景下,2012年,北京和香港兩大傳統拍賣市場同樣遭遇下滑,但是,廣州和澳門的市場卻迎來蓬勃發展。這兩個城市在2012年舉辦的拍賣活動中,產生了全球成交額排名1、3、6位的高交易額,澳門中心的兩件明代藏品,成交額分別為11億港元(1.13億歐元)和7.8億港元(7696萬歐元),而廣東保利的拍賣活動上,一件翡翠擺飾則促成了4.7億元人民幣(5773萬歐元)的交易額。
洞悉中國市場
1991年,中國正式有了拍賣行業,經歷了22年的風雨,中國拍賣界從首次拍賣一年成交總額300萬元到了2012年的一年成交總額近900億元,不得不說中國拍賣界成績非凡。
但同時也應該看到,中國藝術品拍賣與收藏市場在2011年迎來51.5%的巨大漲幅之后,卻在2012年遭遇了22%的下滑,對此,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解讀。第一,受金融危機影響,中國經濟增長的放緩,富人的財富縮水,因此,潛在的收藏家減少;第二,中國投資客偏好古典大師的作品,看好此類收藏的升值空間,而古代文物數量有限,因此影響到收藏機會;第三,中國拍賣市場未形成規范,投機性重,因此常常出現拖欠貨款,甚至是拒絕付款的現象,雖然拍賣成交額亮眼,但未結算的案例仍然時有發生。因此,如何規范委托方、拍賣行以及買方進行正規的拍賣活動,依然是中國市場需要面對的挑戰。
本欄目責任編輯: 張菲菲(changpusansh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