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春山
摘 要:針對偏遠山區的農村如何開展教研工作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農村初中;教研工作;校本教研
偏遠山區一般最高就是初中,學生人數少,且學科專業教師更少,往往學科只有1~2個專業教師,甚至沒有。實踐證明,社會的發展、學校的進步不允許教師單打獨斗,學校只有扎扎實實抓好教研工作,學校才能發展,學生才能切實提高素質,但是像這樣的學校,開展教研工作也確實存在很多困難,如果以學科為單位,2~3人組成教研組,則由于人數的限制,難以形成教研氛圍,很難解決問題。因此,大多數較小農村中學選擇成立文科和理科教研組,有人擔心這樣的教研因為不同學科之間難以找到共同點而會流于形式。其實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只要分組合理,方法得當,教研工作同樣能扎實有效地開展。下面結合我校幾年的探索與實踐的實際經驗,談一下看法。
一、要下真功夫抓好教研組建設
只有不斷加強教研組的建設,形成一股合力,培養出一批自己的骨干教師隊伍,通過他們的引領,引導教師關注于自己教學中最現實的問題。教研組建設包括教研隊伍的建設,規章制度、計劃,時間的落實。學校每年開學初首先制訂行之有效的計劃,如,研究什么課題,如何圍繞課題進行研究,學習理論,授課,說課,評課,具體的操作過程,人員和時間都要一一落實。
二、加強理論學習,提升自身素質是教研工作順利開展的保證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和人類知識進化步伐的加快,知識的更新周期縮短,學科之間的互相滲透、交叉、互動更加明顯。只有加強有關理論的學習,教師才能在教研活動中有自己的體會,發表自己的看法,才能有理有據地亮出自己的觀點。
三、強化校本教研是搞好教研組工作的重中之重
教師要從教育教學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要引導教師更新課程設計和發展的過程,要有共同的課程理念。波航中心學校嘗試“352”教學模式,教研組以其模式為中心開展校本教研。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學校所面臨的各種教學具體問題為對象,關注學生學習生活,挖掘科研潛能,從而促進教師成長。微型課題來源于教學中的細小問題,直指課堂教學實際,它的研究周期短,難度小,見效快。這樣的課題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氣力,又能解決實際教學問題,教師心里不會覺得教研離自己很遠,相反,一旦結題,很容易會產生成就感,能極大地激發教師的教研熱情。
總之,農村教小學校教研組只要堅持以教師的進步為目的,竭力幫助教師進步和發展,同樣可以大有作為,同樣可以開創教研組建設的新局面,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作者單位 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波航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