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輝等
玫瑰香,歐亞種。原產于英國,在我國已有70多年的栽培歷史,是全國各地的主栽品種之一,在山東平度栽培面積約占50%左右。果穗圓錐形,平均穗質量350克,最大3000克。果粒呈短橢圓形,平均粒質量5克,最大8克。黑紫色,果粉較厚,果皮中等厚,果皮與果肉易分離。果肉黃綠色,稍脆,有濃郁的玫瑰香味。在大澤山地區栽培可溶性固形物18%~22%,品質極佳。樹勢中庸偏旺,芽眼結實力高,早果性好,豐產。適合籬架栽培,中、短梢修剪。成熟期和巨峰相似,屬中熟品種。
2012年平度市果樹站在大澤山地區五龍埠尹家村以5年生玫瑰香葡萄做試材,土壤類型為棕壤,pH值5.6,有機質含量14.8克/千克,含氮量0.69克/千克,有機磷75.4克/千克,有效鉀176克/千克;采用單臂籬架栽培,運用鋼管結構的聯棟大棚,覆蓋塑料薄膜、采用避雨與促早栽培技術,實現了提前20天上市,畝收入1.47萬元的經濟效益。
1 整形修剪
根據玫瑰香品種成花特性,采用中短梢混合修剪,適宜樹形為扇形,修剪時間:為落葉后至傷流前(11月下旬至1月底)。
1.1 合理確定母枝留量
據多年調查:玫瑰香、澤香萌芽率均高達95%、果枝率80%。采用中短梢修剪,依據花序多少,通過抹芽調節枝、穗留量。
1.2 按產留枝留穗
玫瑰香葡萄萌芽率和成花枝率均高,可獲得理想的產量,應根據所達到的產量、質量指標,每畝留新梢4500個左右,留穗4300個左右,產量控制在1500千克左右。
1.3 適時摘心
結果枝在果穗8片葉摘心,營養枝12片葉摘心,結果枝與營養枝頂部副梢第1次6片葉摘心,第2次3片葉摘心,即“6.3”摘心法,其他副梢第1次3片葉摘心,以后副梢一律2片葉摘心即“3.2”摘心法,適應于部分品種。
1.4 整穗、疏粒、套袋
一般在花序伸長,少數花蕾散開時進行整穗,疏除歧肩和部分副穗,掐穗尖1/4,果粒黃豆大小時,疏除密生小粒,畸形粒,受傷粒,然后選擇白色木漿單層紙袋,紅地球袋規格380毫米×280毫米,底部有透水孔。
2 副梢管理
葡萄生長發育后期主要依靠副梢葉片進行光合,充分利用副梢葉片,在設施葡萄栽培中更為明顯。
2.1 環割
玫瑰香開花前后環割能顯著提高坐果率,增加單粒重;果實著色前環割能促進果實成熟并提高品質。
2.2 摘心或截頂
減少幼嫩葉片和新梢對營養的消耗,促進花序發育,提高坐果率。
2.3 摘老葉
可明顯改善架面通風透光條件,有利于漿果著色,但不宜過早,以采收前10天為宜。但如果采取了利用副梢葉技術,則老葉摘除時間可提前到果實開始成熟時。
2.4 扭梢
可顯著抑制新梢旺長,提高坐果率且促進果實成熟和改善果實品質及促進花芽分化。
3 肥水管理
3.1 肥料
設施栽培葡萄土壤溫度低,蒸騰作用弱,根系對礦質營養的吸收利用速率慢,容易出現缺素癥;葉片大而薄、質量差、光呼吸作用強、光合作用弱,應減少土壤施肥量、強化葉面噴肥,重視微肥,有針對性的使用專用葉面肥(氨基酸系列螯合葉面肥),噴施該系列葉面肥在補充葡萄植株礦質營養的同時,顯著改善葉片質量(葉片變小、增厚、葉綠素含量顯著增加),延長葉片壽命,抑制光呼吸,增強光合作用,促進花芽分化,使果實成熟期顯著提前,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顯著增加,香味變濃,顯著改善果實品質。
重視萌芽肥(氮為主),追好膨果肥(氮、磷、鉀合理搭配),巧施著色肥(鉀為主),強化葉面肥,施肥量要根據土壤狀況、植株生長指標的需求來確定。
3.2 水分
葡萄從萌芽至開花對水分需求量逐漸增加,開花后至開始成熟前是需水最多的時期,幼果第1次迅速膨大期對水分脅迫最為敏感,進入成熟期后,對水分需求變少、變緩。
3.2.1 萌芽前后至開花期 萌芽前后是葡萄生長和花序原基分化時期,及時灌水可促進發芽整齊和新梢健壯生長。土壤濕度保持在田間持水量的70%~80%。花前如果干旱需澆1次小水(花前一周),可促進葡萄開花的整齊度,促進坐果,但花期不宜澆水。
3.2.2 新梢生長和幼果膨大期
為葡萄的需水臨界期。如水分不足,葉片和幼果爭奪水分,常使幼果脫落,嚴重時導致根毛死亡,地上部生長明顯減弱,產量顯著下降。土壤濕度宜保持在田間持水量的75%~80%。
3.2.3 果實迅速膨大期 此期既是果實迅速膨大期又是花芽大量分化期,及時灌水對果樹發育和花芽分化有重要意義。土壤濕度宜保持在70%~80%。
3.2.4 漿果轉色前 在葡萄漿果成熟前應嚴格控制灌水,應于采前15~20天停止灌水。土壤濕度宜保持在55%~65%。
3.2.5 采果后 果實采收后灌水,樹體正在積累營養物質階段,對次年的生長發育關系很大。
3.2.6 越冬水 葡萄落葉后必須灌1次透水,冬灌不僅能保證植株安全越冬,同時對下年生長結果也十分有利。
3.2.7 注意事項 催芽水、更新水和越冬水要按傳統灌溉方式澆透水,其余時間灌溉時要采取隔行交替灌溉(根系分區交替灌溉)方式灌溉。
4 扣棚升溫
在設施葡萄春促早栽培中,扣棚升溫時間的確定與品種需冷量無關,主要受塑料大棚的保溫能力和當地的氣候條件影響,一般情況下設施葡萄春促早栽培在當地露地葡萄萌芽前的1.5~2個月開始扣棚升溫。
4.1 催芽期
催芽期升溫快慢與葡萄花序發育和開花坐果等密切相關,升溫過快,導致氣溫和地溫不能協調一致,嚴重影響葡萄花序發育及開花坐果。調控標準:緩慢升溫,使氣溫和地溫協調一致。第1周白天15~20℃,夜間5~10℃;第2周白天15~20℃,夜間7~10℃;第3周至萌芽白天20~25℃,夜間10~15℃。從升溫至萌芽一般控制在25~30天左右。
4.2 新梢生長期
日平均溫度與葡萄開花早晚及花器發育、花粉萌發和授粉受精及坐果等密切相關。調控標準:白天20~25℃;夜間10~15℃,不低于10℃。從萌芽到開花一般需40~60天左右。
4.3 花期
低于14℃時影響開花,引起授粉受精不良,子房大量脫落;35℃以上的持續高溫會產生嚴重日燒。此期溫度管理的重點是:避免夜間低溫,其次還要注意避免白天高溫的發生。調控標準:白天22~26℃;夜間15~20℃,不低于14℃。花期一般維持7~15天。
4.4 漿果發育期
溫度不宜低于20℃,積溫因素對漿果發育速率影響最為顯著,如果熱量累積緩慢,漿果糖分累積及成熟過程變慢,果實采收期推遲。調控標準:白天25~28℃;夜間20~22℃,不宜低于20℃。
4.5 著色成熟期
適宜溫度為28~32℃,低于14℃時果實不能正常成熟;晝夜溫差對養分積累有很大的影響,溫差大時,漿果含糖量高,品質好,溫差大于10℃以上時,漿果含糖量顯著提高。此期調控標準:白天28~32℃;夜間14~16℃,不低于14℃;晝夜溫差10℃以上。
5 棚內濕度
5.1 催芽期
空氣相對濕度要求90%以上,土壤相對濕度要求70%~80%。
5.2 新梢生長期
空氣相對濕度要求60%左右,土壤相對濕度要求70%~80%。
5.3 花期
空氣相對濕度要求50%左右,土壤相對濕度要求65%~70%。
5.4 漿果發育期
空氣相對濕度要求60%~70%,土壤相對濕度要求70%~80%。
5.5 著色成熟期
空氣相對濕度要求50%~60%,土壤相對濕度要求55%~65%。
6 病蟲防治
6.1 農藥制劑選擇
根據病蟲害發生時期、規律和農藥防治對象、范圍,特別要依據果實發育的不同時期和病蟲發生的密度,有針對性地選擇最有效的農藥制劑、類型,而不能憑習慣、經驗、推測進行病蟲害防治。
6.1.1 保護性農藥 保護性殺菌劑具有保護作用,在病原物侵入寄主以前使用,以保護植株及周圍環境,殺死或阻止病原物侵入,起到防治病害的作用。其特點,不能進入植物體內,對已侵染的病原物無效。如:波爾多液,銅離子可以破壞病菌細胞中的原生質使病原菌蛋白質凝固變性;有機殺菌劑具有破壞病原菌細胞中酶的活性及氧化還原作用;保護性農藥不產生抗性,可連續使用。
6.1.2 內吸性農藥 當病原菌已侵入或已發病時,必須用內吸劑殺菌處理,使感染的病原物被殺死或受到抑制。其特點:能內吸滲透到植物體內,但易產生抗性,應經常更換品種。一般無機殺菌劑最易產生藥害,有機和抗菌素類產生藥害差,植物源殺菌劑不產生藥害。
6.1.3 抗菌素類制劑 本身無殺菌作用,主要對病原菌產生強烈的抑制,對枝干、葉部病害防治效果好,在葡萄上一般用于發芽前或發病初期。
6.2 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
貫徹病蟲害防治一體化方針,查清發生時期、過程,傳染途徑并提出有效防治辦法,避免濫配或隨意提高農藥使用濃度。
6.2.1 根部病害及其防治 防治根部病害應從土壤、肥水管理,剪除被害病根等方面進行,用硫酸銅100倍液或5波美度石硫合劑消毒傷口,或用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75%五氯硝基苯600倍液,40%甲醛100倍液,50%多菌靈500倍液曬根后浸根處理。
6.2.2 枝干病害及其防治 蔓枯病危害蔓和新梢,基部枝蔓最易發病;根瘤病則發生在根頸及二年生以上老蔓上,防治時先刮除病斑,切除病瘤,用石硫合劑原液或果康寶20~30倍液消毒;枝蔓白腐病用30~50倍福美雙、退菌特涂抹。
6.2.3 葉果部病害及其防治
(1)黑痘病。主要危害綠色幼嫩組織,屬葡萄前期病害。一般早春氣溫2℃以上,潮濕多雨的環境發病嚴重。防治上,展葉3~4片噴80%噴克600倍液;花前1~2天噴50%多菌靈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謝花后至幼果膨大噴78%科博600倍液或80%必備400倍液;套袋后噴1∶0.5~0.7∶200倍波爾多液2~3遍,發病較重的園噴40%杜邦福星800~1000倍液。
(2)霜霉病。主要危害葉片,重時也危害果穗。屬葡萄中后期病害,一般潮濕多雨、大霧、露水,晝夜溫差大易發病。防治上,早春出土上架前噴5波美度石硫合劑,氣溫達到13~15℃時加重噴藥,花前1~2天噴50%多菌靈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小幼果期噴78%科博600倍液,50%多菌靈500倍液;果粒膨大期噴必備400倍液+80%乙磷鋁600倍液或58%雷多米爾600倍液;套袋后噴1∶0.7∶200倍波爾多液與70%杜邦可露800倍交替使用。
(3)炭疽病。主要危害果粒,屬葡萄后期病毒,陰雨潮濕易發病。防治上,花前噴78%科博600倍液;花后至幼果期噴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80%大生M-45,800倍液,25%炭特靈700倍液;套袋后噴1∶0.5~0.7∶200倍波爾多液與25%炭特靈交替使用。
(4)褐斑病。大澤山地區2005年6月中旬發病,7-9月份嚴重發病,防治上噴10%寶麗安1000倍液或80%大生M-45,800倍液。
6.2.4 主要蟲害及其防治
(1)刺吸式害蟲。主要有綠盲蝽、二星葉蟬、介殼蟲、螨類等。防治上用10%殲滅3000~5000倍液,10%吡蟲啉5000倍液,0.9%阿維蟲清5000倍液,48%樂斯本1500倍液,30%蠟蚧靈1000倍液,1.8%齊螨素3000倍液,99.1敵死蟲400倍液。
(2)食葉害蟲。主要有刺蛾、天蛾、金龜子等。防治上,噴50%辛硫磷1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50%殺螟松1500倍液。
(3)枝干害蟲。主要有天牛、透翅蛾等。防治上,主要剪除被害病枝,樹干涂白、燈光誘殺、刮除蟲卵、刺殺、毒殺幼蟲,用80%敵敵畏1000倍,針管注射后堵塞排糞孔,或用50%殺螟松1000倍噴布殺滅初孵化未入蛀的幼蟲。
6.3 注意事項
選擇大小適宜的配藥容器,農藥要進行二次稀釋,噴霧器噴片要細,噴藥要達到霧化,用河水或存放水,不要用剛提上來的井水,用水要適量,達到均勻、周到,不浪費農藥。
噴藥要講究質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