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智峰
在古城西安,有這樣一所以石油石化為特色的高校,正以她昂揚的姿態,樸實的作風向建設高水平大學的目標邁進。
西安石油大學,前身是創立于1951年的西安石油學校,1958年成立西安石油學院,2003年更名為西安石油大學,目前屬于陜西省人民政府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共建院校。自2011年被列為陜西省“十二五”期間高水平大學建設院校以來,西安石油大學全體師生著力深入思考大學為什么要重視文化建設、建設高水平大學要有什么樣的文化自覺、怎樣增強文化自覺等重要問題。
建設高水平大學,須堅持石油石化特色。西安石油大學在開展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過程中,十分重視產學研結合,并針對我國西部地區,尤其是鄂爾多斯盆地油氣資源勘探開發遇到的低滲透、生態環境脆弱等難題,開展了一系列攻關,取得了顯著成效。近10年來,西安石油大學共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近200項、企事業項目近千項,科研經費已連續10年穩步攀升,并連續3年突破億元大關,年提供橫向技術服務項目1500多個,創出經濟效益100多億元。
大學精神是大學文化的靈魂和核心,體現著一所大學的辦學理念、精神追求。建設高水平大學,首先要在弘揚大學精神上高度自覺。而“團結、勤奮、求是、創新”“好學力行、自強不息”是我們始終秉承的嚴謹校風和校訓,“鐵人”王進喜是我們心目中共同敬仰的英雄,立志成為一名優秀的“石油人”已然是每一個石油學子的共同理想。
大學是優秀文化傳承的載體,是思想文化創新的高地。大學之美,美在文化的充沛與豐盈,美在創新精神與追求卓越。學校每周邀請陳忠實、華黎明等知名作家、學者、教授,作客“明德大講堂”“石大青年論壇”,與廣大師生面對面交流、學習、分享;近年來,學校學生連續兩年在全國機器人大賽中分獲冠軍、亞軍;在實施“走出去”的人才培養模式中,學校也走在陜西高校前列。正是由于在校園媒體實踐平臺的磨礪,筆者才能有機會在“2011中歐青年周”“2011全國校媒主編新媒體訓練營”“大學生村官學習十八大精神”“2012年全國兩會”的報道等諸多活動中親身參與其中。這些都和學校的文化先行戰略和人才培養模式分不開。
“把最優秀的學生輸送到社會”,是西安石油大學對社會的承諾;為人誠實、基礎扎實、作風樸實、工作踏實,是用人單位對學校畢業生的整體評價。石油人的那種肯吃苦、樂奉獻的精神終會成為提升自身競爭力的砝碼。
面對石油高校人才培養工作不斷面臨的新挑戰和新形勢,西安石油大學積極實施校企合作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新模式,企業向學校下“訂單”,“買斷”或“部分買斷”畢業生。面對嚴峻的就業壓力,西安石油大學本科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連續18年保持在92%以上,2012屆本科畢業生一次就業率更達到93.82%,先后被教育部、陜西省授予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西安石油大學還通過校企合作,每學期組織學生參加夏令營和暑期社會實踐,讓學生充分利用有限的機會,真正地參與到石油企業文化活動中去,接受石油企業文化熏陶,這樣學生會更全面地了解企業內部的真實情況,明確企業用人需求和人才標準,從而更加注重某一方面素質能力的培養。
2012年起,學校面向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其中,理工、文史類全部本科專業在陜西省本科一批次招生,理工類部分專業在山東、河南等10余個省份本科一批次招生。
青年小夢,民族大夢。西安石油大學,期待與你一起成長,見證你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