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di Kirsten Tatlow
從北京市區向東驅車40分鐘,就能到達燕郊。在這片毗鄰河北省的北京郊區,一座大型養老院正在這綠色的田野上拔地而起。快速增長的老年人口,是中國未來最為嚴峻的挑戰之一。而興建養老院,則是解決該問題的方法之一。
到2015年,“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將會擁有12000張床位,它還配備了一所設施先進的附屬醫院,醫院里設有3000張床位。養護中心和附屬醫院都是“燕達國際健康城”項目的一部分。
對中國來說,未來這些設施將會變得不可或缺。目前中國60歲以上的人口數量達到了1.8億,到2015年,這個數字則將增長至 2.2億。毛澤東相信“人多力量大”,這個口號鼓勵中國的人口在上世紀中期激增了一段時間。到1979年,中國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出生率隨之一落千丈。
專家們預計,40年后中國人口數量將達到15億,但其中有將近4.5億老齡人口,這種人口結構對財政福利及人力資源的需求無疑是個天文數字。
南開大學老齡發展策略研究中心的主任原新教授說:“世界上從來沒有過哪個國家面臨過這么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原新還是一個政府委員會的成員,這個委員會正在設計應對老齡化的相關政策。他說國家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并在積極準備。但很明顯,中國政府沒法獨自解決這個問題。
他在電話里說:“最大的困難是我們在40年內就要面對和解決這個問題,40年對人口結構調整來說實在是太短了。政府不可能扛下全部負擔,社會、家庭以及個人都要跟政府一道,一起分擔這個重任。”
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的總經理薛杉表示,政府和社會都不清楚該具體應該如何面對這個挑戰。他在辦公室接受采訪時,引用了一句中國老話:“對我們來說,這是一條從來沒走過的路,我們不得不‘摸著石頭過河。”
雖然前途未卜,但有一點十分確定,關鍵時刻即將到來。政府的新政策,可能會基于現行的9-7-3模式實施,即老年人中,90%在家養老,7%進入政府補貼的平價養老院,3%進入類似“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這樣的高端私立養老院。
原新預計這個比例會有一些變化,在家養老的人數比將降到80%左右。他指出,把父母送進養老院,在中國社會里會承受巨大的輿論壓力,許多人認為這種行為不孝。
然而,這種傳統道德帶來的束縛正在逐漸消失。不久前CCTV做了一項民意調查,結果在社會中引起了軒然大波。調查顯示約33%的人每年只探望父母一次;12%的人表示他們已經多年沒有回過家;只有約16%的成年人表示他們每周探望父母一次。對許多背井離鄉,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輕人來說,回家照顧父母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中國正在變成一個空巢社會。”薛杉說。
但與此同時,中國人也越來越有錢了。薛杉預計,未來能消費得起像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這樣昂貴的私人養老院的中國老人絕對會比現在多得多。在這里,兩居室公寓的床位費由每月5500元到13700元不等,這也根據所需的護理級別而有所差異。比起美國的私立養老院每月25000元到40000元的價格,燕達的價格并不高,但它依然遠遠超出了大部分中國家庭的承受能力。
薛杉表示,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只是整個藍圖中的一小部分。他說:“解決老齡化問題的方法有很多。國家做的,我們稱為第一階段,那都是些最基本的保障。而我們做的,屬于那種最高端的解決方案。”薛杉還說,國家補貼的平價養老院將變成真正的大眾化解決方案,而政府也應該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推動平價養老院的發展。
原新說全國的平價養老院里目前有700萬到800萬張床位。2012年7月,《中國經濟周刊》對北京市第一社會福利院進行了報道。在這所國營福利院中,每張床位每月收費700元到3700元不等,雖然這個福利院已經爆滿,但還有9000多人在入院等待名單上。
原新說,未來中央及地方政府預算中,國營養老院的補貼比重將有所提高,與此同時,還有部分經費來自養老金體系。他指出,現在養老金體系正在進行大改革,部分原因就是為了應對這一挑戰。
專家們一致認為,無論養老院目標人群的收入水平是否會有所增長,養老院本身都應以最快的速度增加床位數量。原新粗略地計算了一下,4.5億老年人,每人每月哪怕只付出1000元養老支出,半年下來的營收就能達到2.7萬億元。
原新說,到2050年,中國的勞動人口大約只占總人口的52%。而這些人的處境可以說很不妙,他們上有老下有小。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的33%,未成年人則只會占15%。他問道:“中國該怎么保持經濟增長?”
政府現在正抓緊時間進行基礎設施建設。2012年,《新京報》報道稱北京市政府決定劃出大量土地建設養老院,這就如同以前劃出大量土地修建住宅、商場和學校一樣,是在為將來做準備。
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正在這么做。在近期視察工地時,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營銷部總經理郭鵬飛說,他們建了三排高樓,這三排樓功能各不相同,分別對應養老生活的三個階段:獨立生活,半協助生活以及全協助生活。
在那些高度低一些的建筑里,高級養老院特有的標配應有盡有:社區中心、餐廳、老年大學,游泳池和閱覽室。此外,由于是在中國,這里還有一間書法活動室。養老院前方是一所高級醫院,這家醫院也對公眾開放。
在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里,還設有許多宗教設施,這里有一座紅墻金頂的佛寺,一座基督教堂,一座天主教堂,一座清真寺。這些設施無不透露著他們的野心,吸引富裕的海外華人回國養老。郭鵬飛指著這些小教堂說:“我們知道華僑通常都有很虔誠的宗教信仰,所以我們建了這些寺廟,為此我們還專門去申請了特殊的許可。”
在那里的基督教堂里,87歲的李如奇和她85歲的妻子剛做完祈禱。他們說自己是一對“空巢老人”,因為他們的五個孩子都生活在美國和加拿大,很少與他們見面。李夫人開心地笑著說:“這里很好,吃的也好,想吃什么就點什么,盡管我們也在家里做飯。這里有許多事情可做。”李如奇也點點頭,表示同意老伴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