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芝加哥太陽時報》裁撤攝影部
自互聯網大行其道以來,人們對攝影記者職業前景的憂慮從來沒有消失過。不過現在有人開始動真格的了。2013年5月30日,美國《芝加哥太陽時報》(Chicago Sun-Times)宣布裁掉攝影部全部28名員工,其中包括普利策新聞獎得主約翰·懷特(John White)。該報隨即表示,今后將更加依賴自由攝影師和文字記者拍攝照片。其總編克雷格·紐曼(Craig Newman)這樣說:“未來幾周,我們將開始對所有在職記者進行相關的知識培訓,以便報道更多的內容,培訓就包括iPhone的拍攝基礎。”
此次裁員事件很快成為業界重點關注內容,更不乏來自其他媒體同行的聲援。有人抨擊《芝加哥太陽時報》的做法粗魯,有人質疑該報管理層的目的,也有人諷刺該報每況愈下的財務狀況。美國當地時間6月6日,下崗的28名攝影記者還集合同行好友在報社門前進行了示威抗議。可無論如何,這28名攝影記者的飯碗恐怕終究還是保不住。
沒有攝影記者的報紙是什么樣的?再過幾個月,《芝加哥太陽時報》會給我們最為鮮活的案例。其他媒體會效仿嗎?真沒準兒。
世界最長的億像素照片亮相
億像素全景照片已較為常見,但是長達9000公里、寬達185公里的億像素全景照片目前卻獨此一份。這就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今年4月用衛星拍攝的世界最長億像素照片。
這張照片由一顆名為“地球資源觀測衛星資料持續使命”(Landsat Data Continuity Mission)的衛星拍攝。2013年4月12日,該衛星到達預定高度705公里。一周后,衛星從俄羅斯開始掠過大半個地球,用時15分鐘到達南非,其影像系統完成了56張高像素照片的拍攝和拼接,最終照片擁有190.6億像素,猶如一條彩帶,呈現了地球環境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雖然照片精度由于拍攝距離太遠而無法看到地面細節,但是照片上的高山、平原、河流、峽谷等自然景致的連貫性仍非常出色。
讀者可登錄以下網址瀏覽該照片:http://earthobservatory.nasa.gov/Features/LDCMLongSwath/?src=youtube
Flickr升級欲挽頹勢
8年前的圖片分享網站Flickr在業內可謂處于絕對領先地位,擁有眾多鐵桿粉絲。而今,Flickr的影響力已被Facebook和Instagram,甚至500px趕超。很多人,包括Flickr的一些用戶都認為它被雅虎公司搞砸了。
面對頹勢,雅虎卻不甘就此敗陣,繼推出Flickr的iPhone版和安卓版APP應用后,于2013年5月20日再對Flickr網站進行全面升級,不僅進行了全新的網頁設計,把照片放大,使用無縫布局,還為每位注冊用戶提供了1TB的免費儲存空間,支持單張圖片最大尺寸200MB,支持視頻上傳功能,可承載1080P全高清視頻,單個視頻時長可達3分鐘。
此外,更新后的Flickr不再有付費Pro用戶分級,而改以植入廣告的方式來解決網站的盈利問題。用戶可選擇成為免費廣告用戶或Doublr用戶,Doublr用戶通過付費來去除廣告(費用為49.99美元/年),并獲得2TB的儲存空間。
雅虎CEO瑪麗莎·梅耶爾接受《財富》雜志采訪時說:“Flickr曾經很棒,但之后走了下坡路。我們會讓它再次變得很棒。”不過,Flickr升級的消息發布后,國外很多網絡媒體的評論欄里,更多是質疑、憂慮和不滿。Flickr欲挽頹勢,路還很長。
馬格南攝影師韋恩·米勒逝世
2013年5月22日,前馬格南圖片社總裁、著名紀實攝影師韋恩·米勒(Wayne Miller)逝世,享年94歲。
韋恩·米勒出生于美國芝加哥市,年輕時在洛杉磯藝術中心學習攝影,畢業后曾跟隨愛德華·斯泰肯(Edward Steichen)。二戰爆發后,韋恩加入美國海軍戰斗攝影小組,成為職業攝影師。他也是第一批抵達日本廣島拍攝原子彈貽害的美國攝影師之一。戰后,韋恩·米勒兩次獲得古根海姆基金(Guggenheim Fellowship),完成其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對北部各州非裔美國人生活的記錄。1958年,韋恩·米勒加入馬格南圖片社,并在1962~1966年期間擔任總裁。退休后,韋恩致力于保護美國加州紅樹林,紅樹林幾乎成為他之后唯一的拍攝題材。
馬格南現任總裁亞歷克斯·馬約莉(Alex Majoli)這樣評價韋恩·米勒:“他為我們這些試圖深入街區描述生活的攝影師樹立了榜樣。韋恩是攝影界的先驅,值得永遠尊敬和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