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健敏

《明室》一書中,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寫道:“攝影復制的是永不可重復的事物,每張照片都有偶然性的輕盈透明的外殼。”它不是藝術,是“魔法”;它看見的不是物體,是時間。
然而,在這個審美已被標準化,遵循經濟邏輯的世界里,偶然正變得稀缺,連攝影這“偶然性的魔法”也不例外。今天,相當多的照片里,控制快門和取景框的不再是眼睛,而是一些充滿陳詞濫調和商業企圖的頭腦。
器材和技術在不斷更新,我們的眼睛卻不斷退化。當照片離偶然和眼睛越遠,也就離時間和“魔法”越遠。
幸運的是本世紀初,隨著帶拍攝功能的智能手機的出現,每個人都得以成為一個潛在的街頭攝影師。在飛速流逝的時間里,每個人都有機會去捕捉那靈光乍現卻又轉瞬即逝的“決定性瞬間”。
感謝網名“祖乙”街拍客,正是在微博上看到她隨手發布的“游戲之作”,讓人感到在高度標準化的21世紀里,攝影依然存在一種可能—粗糙,隨意,充滿詩意與偶然性。
攝影依舊可以拒絕預設,讓時間從封閉的觀念和思想中解放出來,讓下一刻成為一個饒有趣味的謎語。
正是受此啟發,我們有了這樣一個街拍欄目的設想。本欄目以“擁抱偶然性”為訴求,不對照片的入選標準過于苛刻,符合以下條件便可—
1.隨意而不刻意,用心但不用力;
2.有孩子氣的天真;
3.表現生活中那些不確定、靈光乍現的瞬間;
4.不求高品質畫質,但求觀察的角度和生活的質感,鼓勵手機拍攝;
5.時間即空間;空間即人物;人物即事件。
已經有多久,你沒注意過那些擦肩而過的陌生人?未覺察他們細微的表情、動作以及透露出的困惑和迷惘?資本的欲望邏輯為現代社會創造了太多種消費形式。目不暇接的欲望幾乎奪走了人們所有的能量和注意力,即使行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也鮮少有人關注那一張張生動而陌生的臉龐。這一切本像流星一樣稀有—一面之后,極可能今生今世永不再見。可人們總是被包裝成“稀有”的商品所吸引,卻放過了身邊這觸手可及的“稀有”。
在《發達資本主義的抒情詩人》中,瓦爾特·本雅明(1892~1940)引用恩格斯(Friedrich Von Engels,1820~1895)的話:“……他們彼此從身旁匆匆走過,好像之間沒有任何共同的地方;他們彼此毫不相干,只在一點上建立默契,就是行人必須在人行道上靠右邊行走,以免阻礙迎面走來的人;誰對誰連看一眼都沒想到,所有這些人越是聚集在一個小小的空間里,每個人在追逐私人利益時的這種可怕的冷漠,這種不近人情的孤僻就愈使人難堪,愈是可怕。”
智能手機的誕生,讓這種“都市冷漠癥”進一步加劇,人們通過手機的小小屏幕窺視著遠方,仿佛它是人類的第二雙眼睛,而整個世界已轉變成屏幕中社交網絡的數據流;同時智能手機的拍攝和發布功能又在試圖喚醒人類的第一雙眼睛,為了向浩如煙海的社交網絡提供新的數據流,人們開始用第一雙眼睛控制屏幕,來捕捉身邊的美麗事物。
街頭景象有了在手機或相機中被重新喚醒的可能,人們也重新掌控了自己的眼睛,并開始留意身邊那些陌生的臉。
2013年1月19日深夜,在青島臺東八路,陳昌禮看見一位進城務工人員正迷茫地站在街頭,仿佛正在追問路在何方(圖01);1月25日深圳龍城廣場上,黃曉楓看見一位疲憊地倒臥在長凳上的父親和他身邊迷惘的兒子(圖02);李菁菁在夏天的烈日下,記錄了兩種古銅色肌膚的偶遇(圖03)。凝視這些陌生的臉,這行為本身足以讓物質利益和虛榮占據的心變得柔軟。
那些陌生的臉上還濃縮著每個人的情緒。在春節的哈爾濱街頭,吳瓊察覺到熱鬧的節日氣氛中潛伏著某種騷動。在她的畫面里,我們看見一只繡花口罩和一雙美麗的眼睛(圖04);看見打哈欠的少女和皺著眉頭看手機的婦女(圖05);看見一個戴著厚棉帽卻舉著三根雪糕的年輕人(圖06)。
網友“颶風的傷”則看見一對坐在武漢曇華林街區長椅上休閑的男女。他們身后那只大狗和一只小貓也在互相凝視(圖09),時間在這里是靜止的;邢躍生在古鎮周莊一張復古的美人圖前,看見哄孩子的少婦,牽手張望的情侶和巷子深處的背影,虛擬的月份牌和現實生活被神奇地縫合在同一幅畫面里(圖07);劉翔在風景如畫的鼓浪嶼,遇見了一對新婚夫婦,在現實之中,演出現實之外的浪漫(圖08)。
當觀察這些陌生的臉時,街拍客可以選擇對同一個主體進行長時間的凝視。就像貴陽的彭年所拍攝的這組街頭露宿者的照片(圖10~12),這是來自深山的民工對城市生活的一次顛覆。這些結伴而來的“入侵者”顯然還未被城市生活改造過,在他們的臉上,看不到悲苦;他們活在自己的節奏中,對生活有自信,聚在火堆邊親密無間地相互取暖,在夜晚寥落的城市街頭,不靠席夢思就能睡得踏實安穩。世界上有兩種貧窮,一種發生在外部,一種發生在內心,至少此刻在這些陌生的臉龐上,并未呈顯來自內心的匱乏和迷惘。
還有一種方式,你可以采用散點和積累的方式去看這些臉,每張照片單獨看或許平淡,但當它們聚集在一起時,卻能讓你看到某種來自靈魂深處的呼喚。這里選用了一組祖乙在1月上班路上擷取的街拍照片,在那不穩定的構圖方式中,觀者可以體味生活的潛流;在這華麗繁忙的都市中,每個人的面孔上似乎泄露出重重的心事,讓人不由自主地聯想起羅大佑《未來的主人翁》的歌詞:“在人潮洶涌的十字路口每個人在癡癡地等,每個人的眼睛都望著那盞象征命運的紅綠燈。”
在這一刻,偶然性呈現出人生最真實的面目,沒有過猶不及的修飾,沒有言過其實的虛偽。一切都是沉默、沉重卻真實的。
也許這些被選登的照片,并不是最有代表性或者最優秀的,卻都是有啟發性的,它們好像在說:“你準備好了嗎?睜開你的眼睛,看看涌動在身邊的那些陌生的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