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紅梅
摘 要 本文中,筆者就本縣文化館群眾文化輔導熱點做了相關的探討。
關鍵詞 縣文化館 群眾文化 輔導
文化館群眾文化輔導不可能總是按照老一套的做法,而是要選擇性的傳承。只有精心選擇,才能傳遞群眾文化的精華,只有整理和加工,才能使輔導對象能夠接受,只有選擇性的吸收,才能使異地文化與本土文化不斷融合。原封不動地照搬是不符合現代的發展和需要的。文化創新就必須打破舊的文化傳統,不斷地創新,補充和完善。群眾文化輔導就是在傳統文化意識與現代文化意識,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之間起著“聯系”和“融合”的作用。它改造著傳統文化中的落后,保護著民族文化中的精華,它選擇外來文化的優點,發揚現代文化的意識。基于此,本文對縣群眾文化輔導做出一番探討。
一、文化館輔導培訓重在人才隊伍建設
文化館是廣大業余文學、書法、美術、音樂、戲曲、舞蹈等之家。是各個協會組織的橋梁和紐帶,作為管理者一定要為他們服好務,為他們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全面提高業余人才的專業水平。加強人才的培養和各業務門類在職人員的培訓己成為文化館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應該采取措施加大人才培養力度。一是在群眾文化高層次人才培養上,組織舉辦短期或中長期的培訓或輪訓,開設文藝表演、舞蹈、聲樂,攝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專業培訓和優秀人才文化管理研討班。二是群眾文化活動是群眾參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群眾接受輔導、投身創作、參加表演受到了藝術的熏陶,得到了藝術享受和樂趣,在不知不覺中群眾素質得到了提高。群眾性文化活動表面上展示的是藝術作品,藝術人才,而其本質展示的是群眾業務輔導人員在幕后的辛勤勞動,提高文化館業務干部的綜合素質,是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的關鍵。
二、文化館應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近幾年黨和政府加大了對文化事業的投資力度,從中央到地方加大了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廣播電視、全國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等文化體系建設及設施的投放,要不斷探索群眾文化活動的規律,以提供文化服務為天職,除辦好經常性的民間組織培訓、日常輔導外,還要結合節假日群眾文化活動最活躍之機,大力發展通俗文化,使通俗易懂的文藝作品,貼近生活反映普通人的思維和情感,直視平凡人的生活。近年來群眾特別是年經人都喜歡通俗的、現代的、潮流的文化藝術作品。一些原生態山歌,地方戲劇等民俗發間文化不太喜歡,在今后的輔導工作中,一定要改變習慣,有計劃地辦好輔導傳授工作,向群眾推薦一些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優秀文藝節目和精神食糧。促進我縣社區文化、企業文化、農村文化、校園文化、廣場文化的建設。對群眾文化技能的輔導,首先要培養輔導對象的主動性。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輔導對象,在看、聽、想的同時也就是文化藝術的審美操作或制作的行為,他們不滿足于被動地接受,而是要積極地參與,在自我表演、自我創造、自我欣賞中得到美的享受、美的陶冶,這就是培養輔導對象的主動性。其次,就是實踐性。文化技能只有在審美的操作活動中通過訓練才能夠逐步地培養起來。比如說對某一藝術門類非常喜愛,但不掌握其技術與技巧,那么就不可能進行有效的文化審美活動,更不可能有高度的文化審美才能。掌握技能就必須親身實踐,長期實踐就必定會提高技能。
三、文化館應加強文化廣場建設的正確引導
廣場文化是現代城市綜合文化實力的展示,是人們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重要體現。時下各地流行廣場健身文化,廣場文化主要有四種表現形式:即街頭文化、健身休閑文化、娛樂演出活動和廣場文化。開展廣場文化,必須注意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廣場文化應該有利于減輕人們日常勞作的疲勞和壓力,使人們精神享受的愉悅的生活方式;二是,廣場文化要考慮大多人的審美心理和自愿參與性、廣泛性、普遍性、公益性的特點;三是,要具有導向性和激勵性,廣場文化應當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宗旨,弘揚時代主旋律,必須鏟除那些低級趣味與精神文明建設相違背的腐朽的、落后的精神垃圾;四是,文化館應加強對廣場文化建設的正確引導。由于廣場文化的廣泛性、群眾性、休閑娛樂性的特點突出,文化館要緊跟群眾文化發展的時代潮流,時刻為廣場文化建設把好脈。
四、文化館應抓好社區文化建設的服務工作
社區作為我國社會發展新崛起的現代化因素,而迅速地積累和膨脹自身力量,并且以其獨特的功能,向社會的各個領域滲透,通過不斷的吸納社會領域中原有的政府職能,開辟出具有獨立作用能力的自主空間和自主領域。要把社區文化納入社區建設,是社區發展的必由之路。社區文化是群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文化則是推進和諧社區建設的基礎和靈魂。健康的、積極向上的社區文化不僅有利于培育社區精神,陶冶居民群眾的情操,增強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認同感、而且有利于從根本上促進居民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塑造良好的鄰里關系,增強居民的凝聚力,營造穩定的社區環境。把握社區居民的需求,明確社區文化發展思路,探索和找到社區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總之,加強群眾從業人員的培訓學習,牢固樹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職能意識,堅持文化館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的性質,堅持文化館“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的基本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堅持文化館在全縣文化工作中的主導龍頭地位,以對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輔導、創作、研究為主業。只有這樣,我們的群眾文化工作就一定能夠更加持久、穩定、蓬勃的發展。讓領導滿意、群眾高興、為我縣的兩個文明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作者單位:百色市西林縣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