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覃思
一件東西不好用了,是否可以將其稍微改變一下,添加些什么部件?
在發明創造活動中,我們不妨這樣多想想,說不定會產生妙點子,做出意想不到的發明。這種發明方法,我們通常稱之為“擴一擴”。
在烈日下,媽媽抱著孩子還要打傘,實在不方便,于是她戴了頂太陽帽。可是帽子的帽舌不夠長,孩子還是會被曬到。能不能把帽舌擴展到足以為母子兩人遮陽的長度?如今,有人發明了帶特長帽舌的太陽帽,很受媽媽們歡迎。
一般的電影銀幕比較小,使電影缺少現場感,反映不出大場面。怎么辦?不妨“擴一擴”,把它擴展成寬銀幕的,剛才的那些缺點就都克服了。
象棋比賽緊張地進行著,幾百個人在看,但總不能讓幾百個人頭都擠在一起吧!于是有人用“擴一擴”的方法,做了一個特大的象棋棋盤掛在墻上,讓棋迷們一飽眼福。
書報上的字太小,老年人看不清楚,便借助放大鏡,放大鏡的作用,就是把字“擴一擴”。傘是人們常用的遮陽擋雨工具,有人將它的面積擴大、再擴大,變成了街頭巷尾擺攤者使用的晴雨大傘、露天海濱浴場里的太陽傘……
“擴一擴”真奇妙,我們在搞小創造、小發明時,也可以嘗試著對某件東西“擴一擴”。
一個小朋友在雨天和別人合用一把雨傘,結果兩人都淋濕了肩膀,于是他想到了“擴一擴”,就設計了一把雙人傘,擴大了傘面的遮雨面積。還有一個小朋友看書時愛摘錄好詞好句,但在摘抄時,書頁容易被風吹亂。他先是用回形針夾書,后來也想到了“擴一擴”,利用回形針的原理把回形針擴大,制成了一個既能擱書又能夾書的壓書器。
“擴一擴”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我們應該怎樣運用這種發明方法呢?
首先我們得從東西的用途著手,看這件東西除了大家熟知的用途外,還可以擴展出哪些用途?擴展東西的聲音功能、面積等,用途又有哪些變化?
當發掘出新用途后,我們再按照之前的設想對東西進行改造,發明出新的物品來。
比如,大家都知道吹風機是用來吹頭發的,但在日本,有人卻用吹風機烘潮濕的被褥,擴展了它的用途。后來,還有人在此基礎上用“擴一擴”的方法發明了一種被褥烘干機,銷路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