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球 楊立新
當按照常規思考問題時,我們常常受到經驗的支配,不能全面、正確地分析事物,而從相反的方向去探索,采用全新的觀點看事物,卻往往有所發現。
相傳北宋史學家司馬光在兒童時期就聰明過人。有一次,他和一群伙伴在一起玩耍,有個伙伴不小心跌進了盛滿水的大缸中,缸太高,他們沒法拉他上來,急得手足無措。這時,司馬光撿起一塊大石頭,并舉得高高地扔向缸體,將缸砸破,水流了出來,落水的伙伴得救了。
在缸高人小的情況下,司馬光敢于采用悖于常規的方法,可見他的與眾不同。
一個三口之家決定搬進城里,于是去找房子。他們跑了一天,直到傍晚,好不容易才看到一張寫著“公寓出租”的廣告牌。
他們找到房東,準備咨詢關于房子的事情。房東上下打量了他們一番,然后說道:“實在對不起,我們公寓不對有孩子的住戶出租。”
丈夫和妻子聽了,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只好默默地走開了。那5歲的孩子把事情的經過從頭至尾都看在眼里,心想:真的沒辦法了?
他又跑去敲房東家的大門,對房東精神抖擻地說:“老爺爺,這個房子我租了。我沒有孩子,只帶來兩個大人。”
房東聽了后,大聲笑了起來,決定把房子租給他們住。
不僅如此,很多發明都是人們運用這個方法設計出來的。比如傳統的破冰船都是依靠自身重量壓碎冰塊,因此它的“頭部”都由很笨重的高硬度材料制成,轉向非常不便。如何能讓它行駛自如呢?
前蘇聯科學家反其道而行之,考慮變向下壓冰為向上推冰,先讓破冰船潛入水下,依靠浮力從冰下向上破冰,于是發明了一種新型的破冰船。
這種破冰船設計得非常靈巧,不僅節約了許多原材料,還不需要很大動力,安全性能也提高了。遇到堅厚的冰層,它能像海豚那樣上下起伏前進,破冰效果非常好。這種破冰船因此被譽為“最有前途的破冰船”。
勇敢地向常規說“不”,在做發明時,我們不妨經常提醒自己轉換思考角度,多想一想:調換一下位置和順序會怎么樣?從已有的因果關系出發,變“因”為“果”能否發現新現象、新規律?這樣,你也能成為小小發明家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