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去年11月在中共“十八大”上就任總書記以來,習近平至少五次談起了“中國夢”。在這些時候,習近平將“中國夢”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等同起來,并補充道:“這是中華民族在近代史中最偉大的夢想?!彪m然習近平并非理論家,但人們已經將“中國夢”視為了將持續到2022年中共二十大的習李時代的主要口號。
不過,疑問仍然產生了:“中國夢”的實現究竟能否被提升到前任國家主席和總書記江澤民和胡錦濤所提出的口號——“構建和諧社會”、推行“科學發展觀”,以及“三個代表理論”——那么高的地位呢?更為重要的是,由于“中國夢”的含義模糊并且無所不包,懷有不同信念的干部和知識分子正就這一概念與改革前景的關系展開激烈的辯論。
官方版本:富國強兵
在最簡單的層面上,“中國夢”——或者說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僅僅意味著經濟上的繁榮與軍事上的強大。當習近平于去年11月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參觀一場近代史展覽時,他首次表述了這一思想。他特別提出了經濟增長的兩大目標:到2021年中共建立100周年時,中國應該實現“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更進一步,到20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100周年時,中國將發展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據國家發改委的經濟學家王一鳴所言,到2020年前中國的GDP將達到90萬億元人民幣,屆時人均GDP可能會突破10000美元這一在心理上至關重要的分水嶺。王一鳴還預測道,到2050年前,中國的GDP將達到350萬億元人民幣,人均GDP將達到26萬元人民幣。
那么社會和政治方面的發展——尤其是民主理念的勃興呢——又居于什么地位呢?在三月的全國人大上就任國家主席后,習近平在重提“中國夢”這一主題時暗示會進行各種形式的推動平等的改革。他指出,“中國夢既是中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他還進一步承諾,所有中國人都有機會追求自己的生活?!八麄儜撓碛凶约旱膲粝氤烧娴臋C會,他們應該享有與祖國和時代一同成長和進步的機會?!?/p>
不過,同時兼任中央軍委主席的習近平所指的顯然不是西式的或普世的平等和民主權利等價值。畢竟,習近平曾誓言,中共既要避免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會走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旗易幟的“邪路”。在全國人大的講話中,習近平指出了實現“中國夢”的三個先決條件:首先,只有走中國道路才能實現“中國夢”;其次,實現“中國夢”意味著弘揚中國精神;最后,實現“中國夢”還需要凝聚中國力量。這從根本上排除了引入西方思想和治理機制的可能性。此外,習李政府還通過進行一系列的行政重組,將更多的權力集中到了少數高級別、不透明的黨組織手中,例如中央委員會秘書處。
保守派的意見領袖警告說,不得將習近平的口號解釋為為“資產階級自由派”價值觀背書。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教授王義桅斥責自由派知識分子“試圖將‘中國夢等同于全盤西化”。他認為,將“中國夢”與“憲政之夢”“民主、人權之夢”等同起來是錯誤的。在《環球時報》的一篇文章中,他還補充認為,“中國夢”實際上意味著“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在對同一主題的一篇評論中,向來強硬的《北京日報》指出,習近平的呼吁目標在于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以及對于中共命令的服從。文章指出:“我們必須將國家的夢、中華民族的夢與每個人的夢結合起來……‘中國夢是中共黨員努力奮斗爭取的目標……還代表著所有中國人的愿望。”
自由派之夢
盡管在過去的十年間,習近平一直避免觸及政治改革或是意識形態自由化這一敏感問題,但眾多自由思考的知識分子還是對“中國夢”做出了自由化的詮釋。一位知名的異見人士呼吁“回歸到人民的夢想”,他指出,至少“中國夢”的主體被承認為每一個中國人,而不是國家。他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中國夢不應該被國家所壟斷,國家應該允許普通人實現自己的夢想。”類似的,北京大學法學教授賀衛方也給出了自己的解讀:“現代化國家最重要的目標是讓人民有尊嚴、自由和權利,令每個人都能夠通過辛勤工作實現自己的夢想?!?/p>
值得注意的是,就連那些與黨的核心體制緊密相關的學者也為“中國夢”提供了相對而言反正統的解釋。在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看來,“中國夢”意味著“每個中國人都能夠在民主、平等、公平、正義、有序的和諧社會中工作和生活”。他還補充道:“國家應該執行這樣的政策,使得每個努力的人都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绷硪晃恢醒朦h校的著名學者辛鳴為“中國夢”歸納出了類似的特點,他認為“中國夢”具有以下含義:充分的民主、良好的法治、神圣不可侵犯的人權,以及每一個自由且全面發展的公民。
對“中國夢”含義和重要性的爭論還體現在對中國外交政策的不同解釋上。習近平明確表示,“中國夢”這一理念不僅僅局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公民。在3月接受來自“金磚五國”的記者采訪時,習近平指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其夢想將給世界帶來機遇,同時,“中國夢”將通過和平的道路得以實現。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發表演講時,他再次表示,“中國夢”不僅將造福中國人民,還將造福其他國家的人民。在訪問坦桑尼亞期間,他對“中國夢”的全球意義做出了最清晰的表述,在提及“非洲夢”和“世界夢”時,習近平表示,與國際社會一道,中國人民和非洲人民將共同努力實現可持續的和平和共同繁榮這一全球夢想。這些為全球聽眾量身定做的聲明,似乎表明了北京更積極地投入“和平發展”、驅散“中國威脅論”的愿望。
然而,必須注意的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一“中國夢”之中顯然含有軍事的——以及在全球范圍內具有侵略性的——維度。在去年12月視察中國人民解放軍時,習近平重申了“中國夢”還意味著“強國夢”和“強軍夢”:“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必須堅持繁榮的國家與強大的軍隊相結合的原則,我們必須孜孜不倦地建設和鞏固國防和強大的軍隊?!痹诤芏鄨龊狭暯蕉家蠼夥跑姽俦皽蕚鋺鸲?,并贏得戰爭”。
此外,解放軍的高層似乎也熱衷于以這種方式來解釋“中國夢”,以此來增強自己獲得更多經濟資源和在國防事務中更大話語權的游說砝碼。在近期一篇題為“全軍必須提供堅決有力的支持,保證‘中國夢的實現”的社論中,《解放軍報》指出,國防力量將“努力實現強國、強軍之夢……只有國防建設達到了良好的狀態,經濟建設才能有強有力的保證”。這份軍隊的官方報紙進一步補充道,促進國防建設也將有力地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
與前任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任期的類似階段的行為相比較,新的領導人能夠更加迅速、穩固地加強在黨、政府和軍隊內部的權力基礎,如今,他們必須向國內外的支持者證明,自己不光能夠在思想上不落窠臼,并且還能夠創造性地、有效地解決中國面臨的無數問題。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權利水平,“中國夢”就可能演變成為空洞的愛國主義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