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萍
摘 要:思維能力是一個人素質結構中的重要方面。沒有良好的思維能力和豐富的思維方式,就不會有良好的素質,更談不上創造性能力的培養。《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提出:“語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維的工具。”“英語課程應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知識、發展技能、拓展視野、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的過程。”
關鍵詞:思維;課堂;學生本位
恩格斯說:“思維的精神是人類最美麗的花朵。”課堂教學離不開思維,課堂學習更離不開思維。如果把學生的大腦比作一片平靜的湖水,那么教師富有針對性的啟發在課堂教學中好像投入湖中的一顆石子,可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開啟學生的心扉。前不久,有幸聽到了一節知識與思維并重,預設與生成互補,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相機發展的一節公開課。一節課下來,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寬度都得到了最大化的提升。
一、思維,在預設中萌芽
新課伊始,教師直接出示魔術師劉謙的照片,并在與學生談論劉謙的話題中展開一步步的教學。對話大致如下:
【視點1】
T: Who is he ?
S: Hes Liuqian.
T: Do you like him ?
S: Yes.
T: Yes , he can do magic ,he is clever. 教學 “clever” “foolish”
T: I think , Im clever. I can do magic , too. 拿出一個透明的空盒子。
T: Can you see the chocolate in the box ?出示句型:clever students can see them , foolish students cant see them.
【賞析】
教師沒有花哨的開場白,而是通過簡單的一張劉謙的照片,建立魔術與劉謙之間的對應聯系,再過渡到教師自己也會變魔術,從而引出“聰明的人能夠看見,愚蠢的人是看不見的”這樣一個文章的主旨。學生的行為從形象思維過渡到邏輯思維,在教師的精心設計中,讓思維之花在不經意間得到萌芽。“教師變的是什么魔術?”“為什么聰明的人看得見,愚蠢的人看不見呢?”“我怎么看不見呢?”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自然而然地進入文本的學習。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正處在由直接興趣向間接興趣過渡的時期,教師敏銳地抓住了學生積極、主動的心理認知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和積極思維,尊重學生的情感態度,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認識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
二、思維,在生成中生長
教師在變完所謂的魔術后,直接切入文本內容的學習,直接揭題 “The story is about the king and the clothes.” 教師先讓學生用中文講述這篇寓言故事后,又拓展了故事的作者是安徒生。再用引導性的語言 “Can you tell us the story in English?”開啟內容的進一步閱讀。
【視點2】
Q: Who are they in the story ?
Q: Who is the man ?
Q: Is he rich ?
Q: What does he like ?
Q: What about the clothes ?
Q: Do the clothes really exist ?
Q: Does the king believe the cheats ?
Q: How do the people say and the boy say ?
Q: Who tell the lie ? Who tell the truth ?
Q: Who cheats the king , why ?
【賞析】
這一板塊教學,教師設置了各個思維的階梯,讓學生能夠夠得著,再跳一跳。文本中10個主要問題的推進,通過聽一聽、選一選、看一看、讀一讀、演一演等活動方式,采用個人思考、兩兩對話、小組合作等形式,從整體感知到細節推敲再到整體提煉,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中思考,教師在學生的思考中設疑,思維的火花像小草一樣茁壯成長,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語言與思維二者有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聯系,語言能力的發展與思維能力的發展密切相關。把語言能力的培養和思維能力的訓練結合起來,不僅不會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而且還可以達到二者相輔相成、彼此促進、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三、思維,在感悟中蔓延
在課結束時,教師提問 :“Who is foolish ?”學生回答: “The king is foolish.”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課開始時那個變魔術的盒子,學生的思維呈現了完整性,而教師精心設計的諺語小卡片蘊含了更多的思維深度。
【視點3】
Be clever , dont be cheated.
Be honest, dont cheat others .
We hope the world could be full of truth ,beauty and love.
【賞析】
在學完了整個寓言故事之后,在思維的一次次碰撞之后,學生真正懂得了“clever”和“foolish”的含義。特別是諺語小卡片,是對文本內容的概括和提升,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讓寓言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面鏡子,引導學生的思維在感悟中得到蔓延。
哈佛大學校長陸延庭在北大講壇講了這樣一段發人深省的話:“在邁向新世紀的過程中,一種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們具有創造性,使人們變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這是我們作為當代教師的職責和不斷的追求。
參考文獻:
葉瀾.“新基礎教育”論:關于當代中國學校變革的探究與認識.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09.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國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