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芬
很多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畢業生能力有限,只能從小本生意著手,但小本生意容易被抄襲,不能持續占據優勢,盈利空間狹窄,甚至很快就經營不下去。有兩次創業經歷的阿翔認為小本生意的關鍵在于挖掘特色。
阿翔,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頭腦活絡的80后男生,離開大學5年,目前處于工作和創業兼顧的狀態。2008年畢業的他也曾義無反顧地投身于559萬高校畢業生找工作的泱泱大軍之中,但由于非名校也沒有專業優勢,阿翔與很多不錯的就業機會都失之交臂。在那些薪水僅能滿足每個月日常開支的工作崗位面前,他深感未來生活壓力會更大,于是下定決心在創業的道路上試一試。
創業之初求穩為主
去年11月,在房產評估機構工作的阿翔和朋友合伙投資了一家樓宇便利店。他說,現在是過渡時期,工作是為了給創業鋪好退路,畢竟投入的錢都是自己辛苦攢下的,還要養房、養車,剛開始主要考慮收入穩定。如果一切上了軌道,他會選擇專心致志去創業。
投資樓宇便利店并不是阿翔第一次創業。畢業后不久,他就投資了一家外賣奶茶鋪,經營兩年多,最終因為店鋪續租問題不得不歇業,繼而又做起小吃店,維持了半年多也關門大吉。雖然前兩次創業都以失敗告終,阿翔卻沒有賠錢。他告訴記者,“我投資的都是投入少、利潤低、風險小的項目,最壞的情況無非就是不賺錢但肯定保本。剛畢業大學生通常沒有多少積蓄,創業資金或者來自父母扶持,或者從銀行小額貸款,如果妄圖在短時間內獲得高回報,往往會血本無歸,再次創業的機會也變得渺小,所以一切求穩為主,腳踏實地,哪怕創業失敗也無傷大雅。
問及選擇樓宇便利店而不是社區24小時便利店的原因,阿翔解釋,“和社區24小時便利店相比,樓宇便利店位于在寫字樓內,客源不如社區的開放,按理說,社區便利店應該更有人氣,然而,在京廣滬等一、二線城市比比皆是的24小時便利店在福州卻一直難覓蹤影。首先,福州城區不大,連鎖大型超市和小型便利超市的分布足以覆蓋一定范圍居民的生活需求,對便利店的關注比較低;其次,高昂的租金使得便利店的商品價格比普通超市貴,這也是不少人難以接受的原因之一;再則,福州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也與大城市不同,福州的夜生活相對短,需要在半夜隨時買東西的人屈指可數,加上便利店本身從凌晨2點~6點的營業額只有白天的5%,但商用水電成本都一樣,成本收入懸殊大導致很多便利店都放棄做24小時的念頭。除此之外,在上海、北京,市民買報刊雜志、早點熱食都直接去便利店,這種消費習慣在福州還需引導。因此,24小時便利店很難在福州拓展市場。”
阿翔告訴記者,樓宇便利店的主要投人在于租金,而寫字樓的租金又比社區的低,雖然位置相對封閉,但客源穩定,只要保證服務質量,應該是一樁不會虧本的買賣。如果能搶占先機,其它競爭對手就很難復制。
關鍵是特色
很多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畢業生能力有限,只能從小本生意著手,但小本生意容易被抄襲,不能持續占據優勢,盈利空間狹窄,甚至很快就經營不下去。有兩次創業經歷的阿翔也領悟到一些值得借鑒的創業經驗。他認為,小本生意的關鍵在于挖掘特色。
“在經營初期,外賣奶茶鋪和小吃店的贏利還是相當可觀的,但它們都很容易被復制,當附近有同質競爭者出現時,利潤就慢慢地走下坡。在我開奶茶鋪時,這種趨勢非常明顯。”阿翔表示,對于福州而言,在寫字樓內開便利店還是新鮮概念,而且便利店更多地針對公司員工需求提供相應服務,這是社區便利店無法做到的。
在京廣滬等一線城市,樓宇便利店已經發展得很成熟。上海華聯羅森有限公司旗下的羅森便利走進包括金茂大廈在內的中高檔寫字樓的門店已有上百家,占了羅森門店總數的兩成。上海羅森堅持“一切為了顧客”的經營理念,處處以目標消費群體的需求作為出發點。在羅森新型POS機界面上,消費者可以看到實時天氣預報。另外,上海羅森還堅持做大做強即時食品的銷售,目前,羅森便利的壽司和飯團成為不少上海白領一族喜歡的即時食品。
一線城市的樓宇便利店服務已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代收罰單、代交保險費,提供傳真、網絡購物、照片沖洗等各種便利服務,快餐和熱飲也能在便利店購得。一家開在華為大廈內部的便利店在開業兩周內,雖然僅面向華為內部員工,但每日營業額均上萬元。
阿翔告訴記者,他們的便利店選址在五四路商圈,現階段的主營業務還是出售商品和及時派送,所在的大樓有700多戶,相當于一個小型社區,派送范圍最多覆蓋周邊兩座大樓。由于大廈底層有很多服裝店,到現在為止,便利店的生意還不錯。
“我看中便利店的資金需求低,大慨投入了不到6萬元,但便利店的毛利也不高,還有淡旺季區分,所以夏天很重要。我們打算夏季的日均目標是2500元,但現在只達到1500元,希望剛剛到來的夏季能出好成績。”阿翔說。
對于便利店未來的發展,阿翔告訴記者,他們正逐步向一線城市的樓宇便利店所提供的服務看齊,計劃將來把便利店做成網絡虛擬購物,線上選擇,在線支付,線下派送和提供服務,縱使沒有實體店,仍然可以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