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仁福
[摘 要]當前,語文教學存在許多問題,教師要注意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利用音樂的魅力是一種值得借鑒的模式。有音樂的語文課堂,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關鍵詞]音樂;語文教學;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在目前的語文教學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并不十分濃厚。盡管近幾年來,老師們也認識到了這一點,采取了很多措施,學生們的狀況有所改變,但注意力不集中、思維拓展不開的學生仍大有人在。那么,怎樣才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呢?語文教師不妨利用一下音樂的魅力。
一、音樂,語文學習的調味劑
在語文教學中,每篇課文都離不開朗讀,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朗讀訓練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閱讀教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訓練。語言的感知積累、理解靠讀,掌握語言的規律靠讀,情感的激發熏陶也靠讀。實踐證明,在課堂上讓學生細細地讀,理解地讀,入情地讀,還有助于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因此,加強朗讀,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然而單純機械的朗讀容易讓學生感到厭倦,達不到預想的朗讀效果。那么,怎樣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呢?在朗讀中加上優美的音樂,讓學生享受到“美”,這樣,在“美”的意境中學習,學生的積極性就會得到極大的調動。
如《斑羚飛渡》,伴以鋼琴音樂,讓鋼琴那“咚咚”的敲擊時時叩擊學生敏感的心靈,那伴著震顫的和聲是導引生命旋律的聲響,也是為生命抒寫的偉大的無聲的詩行。學生被深深地吸引著,忘記了身在何處,似乎就站在傷心崖前,憂心如焚而又震撼不已地目睹著那一幕幕以老一代斑羚的生命為代價的生命的飛渡。學生的朗讀便也有了強烈的感情。學生們的情感閘門一旦被打開,他們的聰慧與敏銳,便會像迸發的火山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跡。
語文教學,我們應充分運用音樂,將它與語言的音韻美、節奏美、對稱美、聲響美、方言美、色彩美、語符美、詩境美等有機結合起來,讓它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去,使學生把上語文課當成一種自覺的欣賞、參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用心理學理論,諸如借助視覺、聽覺等感官的圖畫、音樂等手段,創造出良好的教學環境,從而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二、音樂,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之所以不喜歡語文,學習的興趣不高,其中最主要的有兩個原因:(1)對文章中所描繪的意境體會不到,感覺不到作品中的美,所以感到沒有趣味;(2)對教師所講的重點理解不透徹,導致學生“思維受阻”,不愿去學習。而音樂的主要作用是鍛煉人們想象力的豐富和思維能力的發展。而學生在欣賞音樂中,往往會借曲移情,幻想翩翩,時而沉浸于一江春水的妙境,時而徜徉在芭蕉綠雨的幽谷。文學作品中的優美意境自然就會在他們的思維中展現,久而久之,學生的想象力會越來越豐富,對作品的美也就有所感知,體會到了作品中的美,學生就會對語文產生興趣。這樣,我們不但鍛煉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而且還讓學生有了學習語文的興趣,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三、音樂使學生注意力集中
貝多芬曾說:“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誰能滲透音樂的意義,便能超脫尋常人難以自拔的苦難?!睂W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一部分學生能夠對教學內容感興趣,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則是擺脫不了外界環境的影響,如:家庭中父母及親人之間的糾紛或朋友間的摩擦等,這些致使學生上課時不能迅速地將注意力集中起來。因此,在課堂上使用音樂,讓學生沉浸到音樂中,學生便能很快地暫時從困境中走出來,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學習的效果也會大大提高。
四、音樂,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應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币虼耍Z文教學就是通過啟發、熏陶,用情感交流的方法,讓學生沉浸在飽含情感的文章之中,接受道德情操的陶冶和美好心靈的凈化,從而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音樂怎樣幫助語文教師將學生情感激發?《夸父逐日》這篇文言文的一個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感受夸父無比的英雄氣慨,在教師講解過后,若播放一首《中國龍》,學生們在這種氛圍中,即使離開課堂,英雄的那種英勇豪放的氣慨也會久久留在腦海之中,這一點,相信教師會有相同感受,人們往往對激情澎湃的歌曲很難忘記。因此,音樂有助于語文教師用來激發學生的情感。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