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然

推動西部地區轉型發展再上新臺階,成為首都經濟調結構、轉方式的新亮點和新動力,2013年,西部地區轉型發展重點做好十八項工作
2012年是深入推進西部地區轉型發展的攻堅克難之年。西部地區轉型發展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年初既定的各項任務目標,推動西部地區轉型發展再上新臺階,成為首都經濟調結構、轉方式的新亮點和新動力。
從市發改委產業處獲悉,西部地區經濟保持快速增長。2012年西部四區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29億元,占全市GDP比重連續三年超過10%。西部四區共安排市政府投資118.5億元,增長24.5%,高于全市14.4個百分點;帶動全社會固定資產完成投資1486億元,增長13.9%,高于全市4.6個百分點,接近全市投資總量的1/4。
西部地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基礎設施承載力顯著增強。永定河城市段治理完成,“5+16”交通體系框架基本構建。同時,西部地區實施近三年的西部棚戶區改造如期完成,累計交付使用棚改安置房近1.2萬套,山區險村險戶搬遷進程加快,各類保障性住房陸續開工建設,中心城功能有效疏解,朝陽醫院等一批優質社會資源落戶京西。
在民生方面,西部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保持與全市同步增長,城鎮失業率逐年下降,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2012年取得六大工作成果
從市發改委產業處獲悉,2012年,西部地區轉型發展堅持“市級統籌、區企負責、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取得六大方面的發展成果。
一是全面推動“一核、兩區、三帶”重點功能區開發建設,進一步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加快建設。創新投融資服務機制,擴大“北京服務 新首鋼”股權投資基金規模和項目投資,目前已完成投資2.25億元,放大政府投資近25倍,基金發起設立了全市最大規模、注冊資金10億元的小額貸款公司,為將石景山區招商引資超過21億元,為西部地區轉型發展搭建了兩個市場化運作的投融資平臺。著眼產業集群發展,實施重大項目帶動,試點區產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石景山全區上市企業已達11家,金融機構近200家,服務業發展呈現總量提升、結構優化的態勢。試點區兩年多來帶動石景山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57%提高到目前的62%。
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建設發展有序啟動。拆遷廠中村10.7萬平方米,拆除廠房10萬平方米,啟動區54萬平方米騰退工作全面開展,首鋼總部概念性方案初步形成。中國動漫游戲城完成土地一級開發立項,啟動建設。西北熱電中心正式開工建設,污染土壤場地、交通影響等評價報告啟動編制。成功舉辦了首屆“首鋼燈光節”。
重點功能區開發建設進展順利,產業集聚效應和龍頭帶動作用逐步顯現。園博會工作進展順利。世界種子大會場館開工建設。豐臺科技園區西擴工作有序推進。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產業基地9個街區一級開發全面推進。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4個街區中3個已完成拆遷。中央休閑購物區奧特萊斯旗艦中心年底試營業,中核東方項目開工建設。石龍開發區新引進中鐵資源等12家注冊資金在億元以上的重點企業進駐。
走產業特色化發展道路,“生態京西”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西部地區借助大企業的要素優勢,積極培育京西特色小城鎮。齋堂鎮與中坤集團合作開展齋堂旅游集散中心建設,已完成規劃編制,啟動古村落保護性開發和修復加固,吸引企業完成投資近10億元;潭柘寺鎮與京投銀泰集團合作進行鎮域整體開發,已完成鎮區旅游文化休閑產業發展規劃編制;琉璃河鎮與中糧集團合作建設北京農業生態谷,現已進入建設實施階段。西部地區整合山區農業、旅游等資源優勢,啟動建設中芬生態谷、中瑞生態谷、中國美麗谷等一批京西特色生態谷,環境、產業、就業三者互動融合發展模式逐步確立。
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引導作用,扶持西部礦山關停地區替代產業發展。建設完成西南旅游集散中心,加快建設永定河百里旅游帶,定都峰景區主體建設完成。兩年來,先后安排政府投資2.5億元,支持了一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通過產業扶持,解決了當地2萬關礦失業人員再就業問題。
二是強化科技、文化創新雙輪驅動,積極推動區域產業升級。以中關村空間規模和布局規劃調整為契機,加強西部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將一批重點功能區納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新增政策覆蓋范圍,西部四區中關村政策覆蓋范圍達到48平方公里,新增約33平方公里。加強西部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新認定2家市級重點實驗室和7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兩年來,共認定了5家市級重點實驗室和11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加大西部地區新技術、新產品(服務)的認定,今年共38家企業的74項產品已完成或正被認定為新技術新產品,兩年來共完成了36家企業的67項產品的認定工作。推進石景山北京設計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前三季度,石景山區科技服務業實現收入同比增長40.9%,同時石景山區被認定為“國家及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豐臺區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留區稅收同比增長21.2%;門頭溝區石龍開發區技工貿總收入同比增長29.7%。
文化創意和旅游休閑產業為特色的產業發展格局漸顯。加強規劃政策引導,石景山區和豐臺區分別制定出臺了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試行辦法、盧溝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產業發展規劃等文件,促進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建設發展。房山區加快重大文化設施建設。門頭溝區92項旅游項目開工率達到60%。西部四區文化創意及旅游休閑產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前三季度,石景山區規模以上文化創意產業單位實現收入同比增長13.1%。豐臺區主要旅游景點實現營收同比增長1.3倍。門頭溝區預計全區旅游綜合收入同比增長11.1%。
重大文化活動成為提升形象、增強影響、吸引要素的有效平臺。石景山區舉辦“北京設計產業高端論壇”,首鋼成功推出首屆“首鋼燈光節”。豐臺區成功舉辦2012北京國際鐵人三項賽。門頭溝區成功舉辦了第三屆北京國際山地徒步大會、第二屆環北京職業公路自行車賽等系列賽事活動。房山區策劃舉辦了世界葵花游園嘉年華、2012春季北京國際長走大會、第二屆花田音樂節、第二屆圣蓮山老子文化節、房車露營大會等多項品牌賽事和高端文化活動,最大程度滿足群眾休閑娛樂需求。
三是強化生態環境建設,增強產業要素吸引力。下大力氣實施一批重點生態建設工程,生態環境不斷優化。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和太行山綠化工程,兩年來共完成綠化造林7.37萬畝。今年還將完成彩葉造林0.52萬畝,公路河道綠化70公里。全面完成西部地區平原造林工程,共計綠化造林2.15萬畝,栽植各類苗木80余萬株。房山區、門頭溝區濱河森林公園建成開放,南大荒休閑森林公園加快建設。
加強重點流域生態治理,防洪能力有效增強。在完成永定河“四湖一線”工程基礎上,建成園博園濕地工程,新增水面90公頃,形成了“五湖聯動”景觀,永定河城市段治理任務基本完成,為永定河綠色生態發展帶產業要素集聚奠定了良好生態環境基礎。啟動大石河、馮村溝、黑河溝等一批中小河道清淤治理工程,區域防洪排水能力進一步提高。
加強森林健康經營撫育,完善了山區生態效益促進機制。專門設立了3億元的西部地區礦山關停地區生態修復補償轉移支付資金。堅持實施森林健康經營項目,兩年來,西部地區共撫育林木41萬畝。開展煤礦“打非治違”專項行動,有效防范和遏制了非法開采礦產資源行為。
四是加快實施一批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基礎設施體系日趨完善。“5+16”對外交通通道建設進程加快,交通體系框架基本構建。M14號線西段建設基本完成,房山線通過與M9線貫通運營實現與M1號線接駁。區域對外交通通道加快建設,京良路——京昆高速(京石第二高速)等通道建設穩步推進。新城和重點功能區外圍配套道路不斷完善。京周路新線等一批道路工程陸續開工。
重點市政設施建設進展順利,市政保障能力顯著增強。西北燃氣熱電中心開工建設,房山老城區供熱資源整合工程基本完工,5座大型集中供熱中心建成投產。古城、中門寺變電站建成投產。西部地區17項老舊小區電力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加快建設。推進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步伐。首鋼生物質能源項目紅線內設施基本完工。同時,山區便民工程持續推進,農民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
五是扎實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促進社會和諧發展。高質量全面完成三年棚戶區改造任務。門頭溝區采空棚戶區改造建設計劃超額完成,累計實現開復工建設逾220萬平米,同時新棚改100萬平米進展順利,創新采取“企業建設、政府回購”的投資模式,全部落實建設資金。豐臺長辛店老鎮棚改安置房項目部分樓體主體已完工。各類保障性住房加快建設。西部地區各類保障性住房建筑總面積約83萬平米,建成后可提供公租房1.2萬套,滿足西部地區超過3萬人居住需要。
加快實施一批社會公共服務設施服務,區域公共服務能力有效提升。加大公辦幼兒園建設投入力度,優化中小學教育資源布局,推進職業教育發展,著力培養適應西部地區產業轉型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支持西部地區建設養老服務機構。加快推動一批區級文化中心開工建設。加大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探索投資模式創新,門頭溝區利用BT模式,建設了一批公共服務設施。
六是及時有力組織調度,積極應對“7 21”特大自然災害。及時應對,最大限度降低災害損失。集中財力物力,全力做好災害救助工作。全市共撥付搶險救災資金15.7億元,爭取中央專項轉移支付資金2.7億元,幫助災區。市發改委簡化審批程序,下撥資金3.5億元,爭取中央投資0.8億元,全力支持災區修復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水務部門在今冬明春將完成區縣13條段70公里河道治理、1座小水庫除險加固和14個小流域治理。完善全市防洪體系建設。電力部門集中力量做好電力設施修復。
加快實施人口搬遷,險村險戶搬遷進程加快。房山閻村、青龍湖、良鄉3個安置房項目啟動建設。同時,新一輪山區地質災害隱患區、煤礦關閉地區、生存條件惡劣地區農民搬遷工程啟動,計劃用5年時間完成搬遷改造,財政等有關部門已研究制定山區泥石流易發區農民搬遷補助政策。
2013年需做好十八項工作
從市發改委產業處獲悉,2013年西部地區轉型發展突出產業結構深度調整和城市功能精細再造兩大戰略任務,以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開發建設為重點,著力深化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著力培育新興替代產業,著力強化生態和公共設施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強區域發展的內生動力,推進京西綠色發展新區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2013年,西部地區轉型發展重點做好十八項工作。主要包括:
一是建立健全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高校建設管理運行機制。充分發揮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發展建設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作用,推動政策研究、規劃制定、土地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等各項工作,編制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年度行動計劃。研究支持區域轉型發展的財政、土地等相關政策,積極爭取國家城區老工業區整體搬遷改造相關政策。
二是全面啟動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核心區開發建設。加快核心區土地一級開發前期手續辦理,啟動區域污染土壤修復治理,力爭啟動核心區開發建設。加大招商選資力度,促進中國鐵礦石交易中心等有影響力、帶動力的大項目落地,建設首鋼群明湖國際燈光藝術廣場。研究制定地下空間、綜合交通、新能源、市政基礎設施、社會公共服務等相關專項規劃。
三是推進一批重大功能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爭開工建設長安街西延等重大基礎設施,啟動蘋果園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完善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外圍交通框架。確保地鐵14號線西段建成并投入運營,實現梅市口西延等工程建成通車。建設京昆高速等通道,力爭實現京昆高速北京段竣工。
四是全面建設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研究制定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指導性意見。用好國家服務業引導資金,支持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促進文化創意及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積極吸引國家級重大服務業要素落戶。推動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建設全國首個“制造業總部集聚區”。
五是高水平舉辦2013年第九屆園博會。集中展現“綠色北京”、“美麗京西”的新成果。深入研究園博園展后利用方案,促進永定河沿岸開發建設和產業升級。
六是著力推進中國動漫游戲城和中國綠能港建設。抓緊實施中國動漫游戲城7萬平米居民回遷安置房建設。完成特鋼地區控規調整工作,啟動中國綠能港開發建設,力爭部分地塊達到上市條件,著力吸引節能環保研發型總部企業入駐。
七是積極推動長安街招商選資和商務樓宇建設。深化首鋼總部廣場規劃方案設計。推動長安街沿線重點地塊上市。加快一批標志性工程項目審批手續辦理。促進東方博特等總部大廈項目落地。
八是扎實推進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產業基地,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建設。加快石化新材料基地核心區東區土地一級開發,抓好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擴區工作。
九是大力推進中關村豐臺園西區、應急救援科技產業園建設。開工建設應急救援產業園,打造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應急救援生產制造基地。
十是務實推動西部地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積極推進房山歷史文化旅游集聚區建設。啟動盧溝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建設。積極推進齋堂古村落古道文化旅游產業集聚區建設。
十一是扎實做好2014年世界種子大會建設籌辦工作。加快青龍湖國際會都建設,完成種子大會場館、種子展示基地改造升級,實現國際種子監測實驗室全面竣工。
十二是深化“一企一鎮”合作機制,加快推進中國北京農業生態谷、中瑞生態谷、中國美麗谷等一批京西特色生態溝谷建設。推進西部地區轉型發展示范鎮試點建設,深化汽車賽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
十三是打造西山文化旅游帶、永定河百里旅游帶,建設首都旅游休閑新目的地。大力推進石景山西山八大處文化景區等一批旅游景區建設,打造西山文化旅游帶。利用永定河山峽段、城市段良好生態和旅游資源,打造永定河百里旅游帶。將西部地區建成著名的戶外有氧運動場、影視外景拍攝地、風景書畫寫生處。
十四是積極扶持礦山關閉地區替代產業發展。建設門頭溝妙峰山地區“妙峰奇石“文化創意產業項目,打造書畫藝術創作園區。加速培育新興替代產業。加快推進房山青港百碾溝域等旅游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十五是積極支持新興人文服務業發展。利用西部地區良好生態環境,引進社會資本,積極發展高端養老、醫療等新興人文服務業,啟動首鋼養老產業項目,加快門頭溝中信高端養老院項目規劃編制等工作,建立疾患老年人康復中心,構建集醫療、康復和養老一體化的服務模式。
十六是繼續實施平原造林、京津風沙源治理等生態建設工程。建設完成西部地區5.95萬畝平原造林,啟動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建設,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加快推動重點鎮公共綠地建設等。
十七是繼續推進棚戶區改造,大力完善社會公共服務設施。推進門頭溝新棚改100萬平米安置房建設,確保五個地塊安置房全部開工建設。完成豐臺57萬平米安置房全部開工。積極推進房山良鄉高教園等項目建設。
十八是加快實施“7 21”災后恢復重建和山區人口搬遷工程。積極實施水毀修復工程,抓緊實施房山閻村、良鄉、青龍湖及豐臺河西地區集中定向安置房項目建設,積極實施山區人口搬遷,完善集中安置地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