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重鎮綻放新活力
北京市昌平區南口鎮坐落于北京城西北38公里處,天下第一雄關居庸關便扼守于此。從1906年詹天佑在荒石河灘上建造南口火車站起,以南口火車站和京張制造廠為中心,一個集交通運輸、商品集散及文化、居住中心為一體的現代化工業城鎮迅速崛起。1912年,南口成為建制鎮,至今已滿百年。解放后,北京市汽車鋼圈總廠、北京市水泥機械廠、北京保溫瓶工業公司等一批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先后落戶南口,南口的工業重鎮地位進一步鞏固。現今,南口鎮域總面積202平方公里,下轄28個行政村和11個社區,常住人口7.02萬人。2012年,實現全鎮經濟總收入50億元,完成稅收4.1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0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180元。
南口鎮區位優勢明顯,京包高速、京藏高速、京張鐵路、市郊S2線等多條公路、鐵路交匯于此,交通十分便利,距六環路10公里,到首都機場僅需30分鐘,是北京“一小時經濟圈”西北樞紐點。近年來,南口鎮著力提高城鎮服務功能,加快鎮區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新農村“5+3”工程,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小城鎮得到綜合發展全面提高,先后榮獲“北京市奧運會、殘奧會先進集體”、“京郊新農村建設先進鎮”、“首都軍民共建先進鎮”、“首都安全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作為昌平區、乃至北京市小城鎮發展水平的代表,2009年南口鎮被確定為北京市42個重點發展小城鎮;2011年列為北京市10個新型農村社區試點;2012年被確定為第三批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城鎮。
科學發展激發正能量
一、工業產業快速發展
“十一五”期間,南口鎮圍繞“工業經濟、文化教育、新村建設”三大主題,努力推進全鎮經濟轉型。南口的比較優勢在工業,工業經濟占到區域經濟總量的60%以上。為加快規劃項目落地,南口鎮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強化企業服務機制,為企業提供“保姆式”全程服務,加快標準化廠房建設,出臺和昌平科技園區相配套的招商引資政策,充分用好用足市、區企業扶持政策,盤活存量、引進增量、擴大總量,實現工業經濟平穩增長。2009年11月,經北京市經信委、發改委和科委批準,南口西部工業區被納入北京市工程機械產業基地建設范圍。2010年,作為北京工程機械產業基地的龍頭企業,三一北京制造中心落戶南口西部工業區,項目總投資80億元,建成后將擁有 11 條產品生產線,年工業產值和年銷售收入 300 億元以上,年上繳稅收 18 億元以上,提供 3 萬個就業崗位。三一北京制造中心的建設,為南口西部工業區發展高端制造業,延伸產業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工業區內的北京港創瑞博混凝土有限公司,投資4000萬元,引進國內外最新技術,成功建設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節能環保全自動盾構管片生產示范線”,該流水線設計能力為每年生產各種盾構管片13000環,可以滿足15Km的地鐵隧道拼裝需求。北京南口軌道交通機械有限責任公司通過投入近10億元進行大規模技術改造,大型數控加工中心、熱處理生產線、三坐標測量機等一系列產品制造、檢測試驗裝備都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由法國圣戈班集團控股的西普公司,在南口東部工業區設廠,工廠占地面積74000平方米。西普公司同時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法國西普工藝和國內最大的預組裝平臺,能同時組裝兩條500噸/天的浮法玻璃窯爐。南口西部工業區的產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
據統計,目前南口鎮擁有各類企業260家。其中,集體企業62家,國有企業41家,私營企業148家,外資企業9家。年收入1000萬元以上企業36家。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創新活躍,產值已經占到南口鎮企業總產值的89.8%。
二、特色農業錦上添花
1958年,在時任北京市委第一書記彭真同志的號召下,北京市2000余名下放干部和城市知識青年來到南口,駐扎在荒灘地上,成立南口農場,將一萬畝荒灘建設成為首都重要的副食品生產基地。
百合產業是南口鎮農業經濟轉型發展的龍頭產業,也是昌平區“一花三果”主導都市農業。2006年,南口鎮西李莊村開始建造百合日光溫室。到2012年底,西李莊、七間房、興隆口、花塔等幾個村已建起百合種植溫室594棟,累計投資4000余萬元,種植面積20.28萬平方米。百合鮮切花年銷售量近360萬枝,年收入1898.8萬元。同時,南口鎮依托37.5平方公里的山前暖帶,發展蘋果、桃、杏等特色林果業,重新包裝南口蘋果、王莊大桃等優質果品品牌;依托鎮域山場面積廣闊的優勢,大力發展林下經濟,以栗蘑、杏鮑菇種植為主發展林間特色種植業;采用與百合設施種植類似的模式,開發利用荒灘地發展溫室蔬菜種植,建設京郊大型蔬菜供應基地。通過立體開發,多種經營,建立和鞏固南口現代農業的優勢。2010年底,28個村的新農村建設全部完工。
三、旅游業招來金鳳凰
南口鎮黨委、鎮政府重視挖掘歷史人文資源,以溝域經濟建設為契機,積極推動旅游業轉型升級,努力把良好的資源稟賦轉化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現代農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
在北部的崇山峻嶺中,橫臥著虎峪溝、居庸關溝、潭峪溝、大石坡溝四條溝峪。近年來,不斷整合四條溝峪資源,完善基礎設施和道路交通建設,貫通四條溝峪間的道路,全面挖掘溝峪特色,打造‘一溝一品。同時,南口鎮深挖一產特色,促進一產和三產融合發展,以“吃農家飯、住農家院、觀自然景、賞民俗情、享田園樂”為主要內容的鄉村民俗旅游,從1998年起步建設,到2010年,全鎮已建成羊臺子、龍潭、花塔三個市級民俗村,虎峪、興隆口、居庸關三個區級民俗村,共有民俗接待戶94家。還建成接待能力較大的鄉村酒店14家,其中市級鄉村酒店2家。全鎮民俗旅游接待能力為2000個床位,8000個餐位。
目前,南口旅游已經完成了由“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的華麗蛻變,高端項目的集聚效應正在顯現。北京漢遵通商石油設備有限公司計劃投資2億元人民幣,在藥材峪溝打造國際高端休閑養老度假區域,該項目一期工程已經完工。未來人居度假區項目,位于羊臺子村,計劃投資13.9億元,建設低碳環保的人類生活空間、旅游體驗度假區……一批“養生休閑航母”在南口快速崛起。
南口新城鎮未來更美好
按照昌平區打造“高端引領、創新驅動、綠色發展、開放包容的京北創新中心、國際科教新城”的總體目標,南口鎮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昌平區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為契機,以推動小城鎮建設為突破口,以打造北京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和推進清華科技園(昌平園)建設為帶動點,著力加強城鄉建設管理,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大幅度提升現代化產業基礎、科教創新能力以及城鎮功能面貌,構建“東科、西工、南農、北旅、中城”發展格局。堅持城鄉一體化發展,統籌推進鎮中心區改造和新型農村社區試點建設,科學規劃布局,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優化投資環境,打造集商貿、休閑、文化、娛樂為一體的城市綜合體,全面提升南口城鎮形象和品位,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首都新市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