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焱
專利數量是衡量創新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記者從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了解到,2012年,開發區專利申請量達到了2773件,同比增長32.17%,大大高于北京市同比增長18.41%的水平;與2008年的1127件相比,專利申請量增長了1646件,增長率為146%,五年間專利申請量逐年攀升,翻了一番有余。
專利申請量五年翻番
2012年,開發區年專利授權量達到了1744件,同比增長37.32%,是北京市同比增長率23.54%的158.54%;與2008年的311件相比,專利授權量增長了1433件,增長率為460%,五年間實現了從“百”到“千”的跨越式增長。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為475件,比2008年增長了394件,增長率為486.4%;實用新型專利授權量1073件,比2008年增長了893件,增長率為496.11%,五年間的專利授權量持續增長,勾勒出陡峭的上揚線。
截至2012年12月底,北京市有效發明專利量達到69554件,其中開發區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508件,占全市發明專利擁有量的2.16%;全市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33.6件,其中開發區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為181.25件,是全市平均萬人口擁有量的5.39倍。
2012年,開發區企業專利申請量達到了2510件,占全區專利申請總量的91%;開發區企業專利授權量1622件,占全區專利授權總量的93%。電子信息、先進制造技術領域專利數量占全區專利數量半數以上,成為開發區專利最密集的技術領域。從總體上看,開發區企業專利發展態勢良好、特點鮮明,凸顯了開發區作為現代高端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區的資源優勢。
政策獎勵增強企業動力
專利數量的快速增長,固然受到市場需求的拉動,而更為重要的則是得益于知識產權和科技創新激勵政策的推動。
針對開發區科技企業聚集的特點,2008年以來,開發區頻出重手,鼓勵企業加大自主創新力度,相繼推出了《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科技創新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技術標準鼓勵資金管理辦法》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鼓勵企業獲得中國馳名商標、北京市著名商標認定的獎勵辦法》,設立每年1~1.5億元的“科技創新專項資金”,對開發區范圍內的企業進行的技術研發、成果轉化、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標準、研發機構和馳著名商標等科技創新活動進行支持,獎勵力度在全市首屈一指。
目前,開發區知識產權年度資助金額已突破兩千萬。2008-2012年間,知識產權類項目資助資金呈現逐年快速增長的勢頭,知識產權類項目年度資助金額達到了千萬元以上,2011年發放資助資金1771.36萬元,同比增長136.89%,2012年發放資助資金2582.7665萬元,同比增長45.81%;2012年,技術標準類項目資助突破千萬元,資助資金1115.27萬元,同比增長22.56%。
2012年度,在開發區知識產權局的積極組織和大力推薦下,開發區企業獲得了來自北京市、中關村的多項知識產權資助。開發區企業獲得北京市資助向國外申請專利項目資金62.12萬元、獲得北京市專利商用化資助資金50萬元;獲得中關村技術標準資助資金136萬元,獲得中關村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貼息資助8萬元,獲得中關村專利創業資助資金19萬元。
探索知識產權保護新模式
開發區于2010年11月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為國家首批實施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推進工程的示范基地。開發區知識產權局制定出臺了《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推進工程實施方案》,確定了優勢中小企業培育標準和培育方案,并于2011年開始實施。
開發區知識產權局對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專利試點單位、專利示范單位、符合開發區產業發展方向的企業給予重點培育,通過對開發區中小企業的PCT申請數量、專利授權數量、有效發明專利情況、技術標準的制訂情況、獲得商標的情況等指標進行了考察與綜合評價,截止到2012年底,已經篩選出40家優勢中小企業進行了重點培育。在未來三年內,將完成百家優勢中小企業的培育工作。
為了推進知識產權工作發展,開發區知識產權局不斷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在北京率先創建了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園、保護知識產權舉報投訴服務中心,成為了開發區知識產權工作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開發區知識產權局與北京市保護知識產權舉報投訴服務中心協作,圍繞北京12330知識產權保護“1+X”服務模式,先后于2009年成立了開發區匯龍森知識產權保護服務工作站、于2012年成立了嘉捷科技園知識產權保護服務工作站和北工大軟件園知識產權保護服務工作站,開通了區舉報投訴和咨詢服務熱線,以幫助企業樹立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解決企業在知識產權維權中遇到的問題。同時,針對工作站積極開展了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培訓、知識產權保護公益宣傳活動,為開發區企業提供了及時有效的維權服務、咨詢服務、需求服務等知識產權服務。
企業煥發知識產權新優勢
在各項政策的引導下,部分龍頭企業在開發區知識產權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榮獲“中國專利獎”和“北京市發明專利獎”。2012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開展了第十四屆中國專利獎的評選工作,開發區3家企業的5項專利獲此殊榮,其中京東方的“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的驅動裝置”專利榮獲第十四屆中國專利金獎,中交通信、中紡優絲特種纖維等公司的專利榮獲第十四屆中國專利優秀獎。此外,北京市發明專利獎已舉辦兩屆,北方微電子、正大綠洲、航天長征化學工程等公司的發明專利獲得北京市發明專利獎。
通過重點推進,開發區企業的知識產權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以京東方為例,作為北京市專利示范單位,2012年,京東方專利申請數量突破了2000項,可使用專利數量近9000項,居全球同行業前列,已獲得了由北京市知識產權局頒發的“首批北京市年度千件專利企業”稱號。這樣的創新業績使得京東方連續收獲獎項,不僅榮獲“2012全球競爭力品牌·最具持續競爭力品牌”大獎,還獲得了“2012(第四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特別金獎”。
在政策激勵和專項資金的撬動作用下,通過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的積極培育,對企業知識產權創造的引導、知識產權保護的指導、知識產權管理的推動,有效激發了開發區企業創新發展的活力,帶動了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企業加快推進自主創新成果知識產權化、商品化、產業化。開發區企業依托自身的創新能力和知識產權管理戰略積極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把自身所擁有的知識產權進行了規模市場化并取得卓越的經濟效益,有效促進了知識產權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貢獻程度。
新聞鏈接:
開發區重獎企業“排頭兵”
“企業是開發區存在的基礎,是開發區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4月26日,北京亦莊特別召開促進企業發展大會,表彰為區域發展做出特殊貢獻的企業和個人。諾基亞、北京奔馳等10家企業被授予“十大功勛企業”榮譽稱號, SMC(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彤等十人被授予“十大杰出人物”榮譽稱號。與此同時,5726萬元的產業扶持資金送到了納稅50強企業和稅收增長50強企業的手中,進一步彰顯了北京亦莊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創新發展的一貫理念。
據最新統計數據表明,今年一季度,北京亦莊高端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向好,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638.5億元,同比增長20.7%,產值總量及累計增速達到六年來的最高水平。
這次獲授功勛榮譽稱號的企業正是推動北京亦莊科學發展的“排頭兵”。十家企業中九成連續多年上榜納稅50強名單,而且以他們為首的31家企業產值占到了新區工業總量近7成。同時,他們也是各產業的龍頭核心,以諾基亞為首的星網工業模式成為世界教材,帶動了開發區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京東方在開發區打造了數字電視產業鏈,中芯國際是微電子產業集群核心,拜耳通用是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的領軍企業,北京奔馳撐起了汽車交通設備產業主鏈條,其今年對新區工業總產值增長的貢獻率更是達69.3%。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這些企業也是開發區科技創新的主力軍,京東方去年專利申請量突破2000項,成為北京市首批年度千件企業,中冶京誠從2004年以來先后榮獲國家發明獎、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5項,獲得357項授權專利,主編或參編270項國家和行業標準。
會議透露,今后,北京亦莊將進一步加大對企業的服務力度,企業在發展中的主力軍作用和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也將更加突出。未來五年,北京亦莊將依托北京市《進一步加快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發展意見》的貫徹落實,培育10家以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年收入超百億元的國際知名本土企業,力爭產業領軍人才數量和競爭力居全國開發區之首,成為引領一體化、高端化、國際化發展的首都實體經濟主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