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平
摘 要:對農村小學體育課質量差的原因進行分析得出,農村小學體育課的開展,師資缺少、師生認識不足、教研活動不夠、場地器材設備短缺、教學方法單調等制約教學質量。闡述了農村小學體育課質量差會影響小學生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
關鍵詞:農村;體育課;教學活動;小學生身體健康
一、小學體育教學對小學生身心健康的意義
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身體健康需求是必然的,對學生上好體育課有了更高的要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形成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四部分。”小學體育教學是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的重要方面,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課教學不僅向學生進行傳授體育與健康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還使學生通過體育課的學習使身心健康發展,增強學生體質,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奠定基礎。在農村學校,體育教學由于學校條件有限、師資缺少、師生認識不足、教研活動不夠、場地器材設備短缺、教學方法單調等原因,達不到真正的教學目的,所以農村小學體育教學質量有明顯差異。
二、農村小學體育課教學的現狀
1.體育師資力量不足,教師的專業理念不強
一方面,農村小學師資比例嚴重失調,體育教師得不到專職專任,人力資源嚴重浪費,阻礙了學校體育教學正常有序地進行;另一方面,受商品經濟的沖擊和邊遠山區財政緊張的影響,農村小學教師待遇相對較低,目前農村小學教師日趨老齡化,導致教師的專業思想不能更新。從教師的知識結構來看,農村學校體育教師的業務進修活動相對較少,學習范圍窄,也給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發展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2.師生對體育課的認識不足
農村小學體育課,往往被教師、學生、家長、社會看作可有可無的副課。在學校,一味追求主科(語文、數學)成績,使體育課被任意挪用,覺得體育成績好壞沒關系。而學生,總覺得體育課不重要,利用體育時間來學習別的科目,對自己將來升學有好處之想。有這樣的現象是扼殺了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違背了教育規律和教育方針,也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3.教學方法單調、陳舊,教師專業培訓的機會少
教師之間缺乏競爭,部分教師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業務上不加強進修,專業上吃老本,導致教學方法陳舊,教學內容死板,教學思維缺乏深度,更談不上校本研究與校本教材的開發了。另外,農村體育教師接受培訓的機會少,對課改的精神領悟不透,對上面有關文件精神吃不準,從而對教材不夠了解,把握不準教材的重難點,對課標的理解還存在明顯的差異。不少大學畢業不久的年輕教師,綜合素質較差,短時間內難以適應基礎教育教學的需要,有待進一步接受教育,以適應課堂教學的需要。
三、注重體育教學的策略,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
1.加強師資力量,更新專業理念
體育教師要在課程標準的要求范圍內自由地、隨機地選擇適合小學生學習的授課內容,用簡單、富有樂趣的內容吸引學生。注重簡單的技巧練習,培養小學生的協調性、靈活性。民族的振興在于體育,教育的振興在于教師,所以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我們每一位體育教師要讓小學生樹立“健康第一”“生命在于運動”的思想和理念,不能因為各種原因不上體育課。
2.提高認識,樹立正確的思想理念
要提高農村小學體育教學效果,教師必須要對體育課有一個正確的思想認識。要經常給學生講授體育課的重要性,同時學校領導和教師要鼎力支持。學校體育教學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一個方面,要增大體育教學的投入,適當調整體育課時量,認真上好每堂體育課。
3.場地、器材等教學資源要合理開發和利用
在場地、器材方面,農村小學也有自身的優勢,要充分利用起學校附近的空間。例如,我校毗鄰河堤,我曾經上過這樣一節課,教學內容是提高學生的奔跑能力,但是學校場地小,怎樣才能上好這節課呢?經過與學校領導的商量,在做好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之后,我把學生拉到河堤上進行上下追逐賽跑的游戲,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情緒,又讓學生體驗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色,同時,身心得到鍛煉,整堂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農村小學學校也有自身優勢資源,要充分利用現有場地與器材,或就地取材,自制簡易的器材來豐富體育教學內容,利用廢、舊物品改善教學條件。
四、農村小學體育教學內容的設計
農村學校的教學條件比較缺乏,這就要求體育教師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想方設法上好體育課。要保證體育課教學的有效開展,必須精選有效、合適的教學內容。對于教學內容的選擇我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入。
1.選擇的教學內容要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具有實效性
例如,設計游戲活動。游戲活動可以調動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活躍學生身心。在選擇游戲內容時,游戲內容應該是以鍛煉學生的身心健康為目的,與教學中心緊密相連,這樣的游戲才會具有教學實效性。為了提高學生的奔跑速度,我采用點將賽跑、跑壘等速度奔跑游戲為教學內容。
2.選擇的教學內容要適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
農村學生由于家庭差異、個體差異等原因,學生在身體條件、心理個性、興趣愛好等方面也存在著個性差異,要結合農村自身的特點,把體育教學和勞動結合起來。
3.選擇的教學內容要因材施教
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前,還要深入到學生中去考察和分析,了解學生體育興趣、愛好、態度、個性心理特征、實踐能力,針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標,將教學內容分解、分級,讓學生選擇練習,做到因材施教。農村學校很多體育項目在缺少器材的情況下照樣可以進行,很多教學內容,只要教師把教學內容稍加改進或變通一下,就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參與的興趣,達到體育課的教學目的。
總之,學校要增加體育經費的投入,同時也要加強對體育器材的管理,多渠道、多方位地改善體育設施和體育教學條件,給體育教師與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和學習環境。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認真地扎實地開展好體育教研組的活動。體育教師要主動承擔學校體育發展的重擔,不等不靠。面對社會、家庭、學校升學率等方面的壓力,要在促進學校體育良性發展的基礎上,處理好與這三方面的關系是走向成功的關鍵。在“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的21世紀的今天,為了祖國的未來,每位從事農村小學體育教育的同仁要重視農村小學體育課,并且上好每一堂體育課,讓我們每一位農村的小學生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美好的心靈。
(作者單位 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縣閆家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