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帥斌
“和諧是斗爭出來的。”格力總裁董明珠的這句話,深刻地道出了企業政治斗爭的必然性。
空降兵想要發揮團隊力量,常規的思路是前半段組團隊,后半段做成績,因為我們習慣性地認為,沒有和諧的團隊就很難實現理想的業績。可這個思路夭折的多、成功的少。
因為企業的斗爭無處不在,斗爭充滿了整個空降的全程,先掃清所有障礙再做成績是理想狀態,但通常企業不會給你那么多機會,老板也不會給你足夠的耐心。空降兵們面臨的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本需要6個月才出的成績,老板通常只愿等3個月。
因此在戰爭中打造團隊,在斗爭中實現業績,這才是最值得篤行的策略。
第一招:請君入甕,借刀殺人
通常,東家的“舊部改造”風險最小,也最被老板們樂意接受。不過這并不容易,中小企業多以家族式存在,或多或少存在著一群皇親國戚、開國元老及老油條型的銷售人員,他們通常是企業危機的制造者,也是排擠新人最為積極的群體,改造過程充滿危機。
請君入甕、借刀殺人的破局戰術,在舊部改造中使用最多,目的是為了梳理團隊內不和諧的聲音,清除團隊內影響團隊建設、空降生存和新政執行的不利因素。其前提是了解對手,尤其是掌握其攻擊套路,并針對其攻擊招數的致命弱點突然反擊,讓對方自動繳械,以此達到殺一儆百,卻又不至于樹敵過多、激起眾怒。
下面用案例講述這一經典招數。
D公司是一家女婿任總經理、岳父任董事長的家族式企業,銷售總監羅天受邀空降不足2個月,帶著6個月須改變銷售局面的重任。
總經理陳生及董事長幾次濃墨重彩地講述了銷售部的痛心局面,如工作動力熄火、問題懸而不決等。最后董事長語重心長地再三囑咐:羅老師一定要幫我把困局打開啊,現在產品利潤越來越低,做工廠很難,折騰不起咯!
羅天進駐后發現,銷售部的最大頑疾,其實就在國內銷售部幾屆老臣老劉身上。
老劉,被人尊稱“劉哥”,40歲出頭,是銷售部資格最老的一名銷售,管理人員換了幾輪,他仍心安理得地做他的業務員角色。在銷售部管理人員空缺時期,銷售員的日常工作基本上都是聽他的想法,而他對公司的客戶情況及操作規則也最為熟悉。
管理人員走馬觀花地換了幾批后,團隊人員的配置極不合理,除了老劉,其他人都是不滿一年的新手。少了老劉,銷售部還真的很難順利運轉。所以,總經理陳生對老劉有點無可奈何,盡管他很清楚老劉是個老油條,而且前幾任銷售經理的離開與老劉都有直接關系。
羅天對老劉在銷售部的作用及罪狀也深有體會:原本主動工作的沒幾個人,偶爾有兩個新員工相對積極些,老劉就來一句嘲諷“那么積極干嗎,還想搶經理的位子啊”,馬上潑滅了新人的熱情。哪怕是羅天發現銷售上出現了新問題,老劉也總是一句“這是小問題,不用理”擋回去,想把羅天隔離在解決問題之外。
羅天清楚,老劉是一個讓銷售停滯不前、影響改革、左右軍心的深水炸彈。而且,如果直接清除,風險極大,哪怕是挑刺降職、降薪,也很容易產生沖突,老劉可以把銷售部搞得更亂,甚至引發高層對羅天質疑。
攻心為上,減輕戒備
作為最熟悉公司規則及銷售情況的老劉,羅天如果表現出居高臨下的強壓態勢,只會起到相反的效果,所以低調、攻心才是上道。
羅天以詳細的整改文案說服總經理通過,提前給總經理打預防針,增強被老劉背后抹黑的免疫力。然后,羅天在工作、內部會議等場合給老劉戴高帽,贊他經驗豐富,方法多,并告之以他為主處理退貨、催舊款等棘手卻重要的工作。
著力出招,且留三分
之所以讓老劉處理客戶退貨問題,是因為羅天觀察到老劉在處理客戶退貨時有其“獨特”方式:每次與客戶電話交涉時都會離開辦公室,而他所謂的方法就是以給客戶處理退貨的多少誘使客戶下單。
對此,總經理其實也早就知道,但苦于找不到更好的方法讓客戶下單,又遇大環境不好,所以只好睜一眼閉一眼。
羅天也難得糊涂,偶爾因退貨處理不當或退貨量過大遭到理貨部反映,甚至總經理過問時,羅天還盡量幫老劉找理由開脫。
總經理再三叮囑老劉,下次一定要找羅總簽字!但越是這樣,老劉越是有恃無恐,愈是想借此向羅天宣戰。
多行不義必自斃,老劉的行為終于在隱瞞處理了一樁大宗退貨后得到終結。當時一客戶退回了近6萬元的貨,正常的退貨必須是由退貨員檢查確認后才可估數并告之客戶確認,老劉卻用他的方法跳過這個程序,直接承諾客戶退貨金額,并完成手續。
后因當次退貨量過大,有許多產品還是幾年前的,還有些完全不屬于退貨規定,按公司要求的可退金額最多不過1萬元。檢貨員發現后,快速上報到總經理案頭。
陳總經理直接讓老劉拿出客戶的退貨單和訂貨單,大發脾氣,責問老劉為什么不向羅總申請!“公司最多認可1萬元的退貨,其他的由你老劉自己解決。”
看來這一次老板是來真的了,而自己補上幾萬元也是不可能的事。老劉沮喪地找到羅天,求他幫忙說情。
羅天與老板溝通的結果可想而知,老劉也從羅天“失落的神情”中知道這事是沒有退路了。
最終,在羅天的幫助之下,老劉順利被批準辭職,并額外獲得了半個月的辭職補助,這已遠超老劉的預期。其后,羅天對其他業務人員的清理、晉升及部門的整合工作也順利完成。
第二招:硬球對撞,業績祭旗
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有戰爭必有勝負,雙贏的論調是勝者對負者的安慰或是負者的自嘲。因為,你的職責可能會逼迫著你不能裝風度,如果你不把對手擊敗出局,你就是對自己、對團隊的不負責任。
所以,空降兵面對斗爭,更需要智慧的兇狠、血性,有理有據,敢于打硬球,軟綿綿、纖纖君子的姿態達成營銷目標的勝率很小,最終出局的還是自己,受傷仍是企業。
比如后面這個案例。
王安是從飲料行業空降到食品原料的銷售總監,團隊建設中就遇到了征服老臣、肅清團隊的難題,且讓他頗費思量——人稱趙叔的老臣,是公司元老級人物,與總經理還有親戚關系,沒經任命卻堂而皇之地管理著幾十個業務,自己也跑業務,是一個運動員兼裁判的“大人物”。
趙叔對王安十分不滿:一是在總經理跟前,當面質問王安何德何能,業務沒做多少,待遇卻比他還高;二是外部設奸,在原有的業務中設眼線,關注王安的動向并隨時掌握;三是內部滲透,收買銷售文員,第一時間了解王安的政策及整改類的文件,并提前向經銷商散布負面信息;四是側面騷擾,背后向總經理傳遞王安的負面內容,捏造、放大經銷商及員工對王安的看法。
可以說,王安所處的環境有點內憂外患,最讓王安擔心的是趙叔的騷擾之術,遲早會動搖總經理的用人之心,如果短時間內不能拿出讓人信服的成績,恐怕團隊建設的全盤方案連實施的機會也沒有了。
王安最終選擇的是見招拆招、以退為進的策略:
一是人員方面:側面攻擊,親招幾名新銷售,置入原銷售隊伍中,并利用手中的資源大力支持,與其他銷售一樣開發終端;
二是渠道方面:主動出擊,親自向經銷商解讀政策,甄選合作對象,尤其重點洽談總經理心中顧慮多多、在趙叔看來不好對付的重要經銷商;
三是內部方面,按兵不動,原銷售文職人員不動,仍各司其職,但相關文件和政策內容均以簡版公示;
四是硬球對撞,一手適度給老臣面子,一手抓住機會毫不留情地給予回擊,打擊對方的囂張氣焰;
五是業績祭旗,一方面極力支持親選的兩名業務盡快出成績,另一方面親力解決經銷商的配送不力問題;
六是友情“招安”,對原有的業務,即使是趙叔的眼線,也大度對待,不帶成見地執行管理,但保持適度戒備。
王安清楚,在一個完全銷售型的企業,業績才是最好的武器,至于你曾經的豐功偉績,他們并不太關心。銷售人員關心的是你幫他解決了什么問題;經銷商關心的是你可以給他帶來什么利益;公司老總關心的是當初希望你解決的問題有多少得以實現。而前面兩個問題是后面一個問題的結果,實現前面的問題,后面老板的問題也就自然達成。
實戰中,王安在充分保證與總經理信息暢通的基礎上,全身心浸泡在市場上,把業務人員遇到的市場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上至申請支持,下至配合經銷商,從不殆慢。
王安的工作風格與趙叔拖拉放空炮的風格迥然相反,很快贏得業務人員的認可和贊譽。以前業務員常說“有事找趙叔”,現在最常說“有事找安哥”,希望被重新點燃,曾經讓總經理心憂的團隊頹廢狀態得到了改觀,各區域的出貨量也有提升。
面對紛至沓來的好事,王安寵辱不驚。他知道,這場戰爭的局面還沒有完全扭轉。因為老奸巨猾的趙叔看到業務員的人心轉向,于是把重心轉到了經銷商配送上,找到與他關系不錯的部分區域經銷商,對幾名異己的業務人員的客戶,設置障礙、拖延送貨等。
對此,王安一方面在部分重要的市場增設經銷商,緩解配送困難,另一方面通過獨特的經銷商政策,讓趙叔認為很難對付的幾家重要經銷商與公司重新簽約,并史無前例地交保證金重新合作。此舉不僅解決了短期的配送難題,還在公司內一戰成名,傳為美談。
經過近三個月高壓下浴血式的戰斗,在一次月度銷售大會上,總經理親自發言激揚肯定了王安的成績,并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交給他一把新車鎖匙。至此,一場不見血的戰爭完美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