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常誠
某國企一女性部長A,親和力極強,奉行民主管理風格,跟下屬們像兄弟一樣,其樂融融。可當公司為其配置多名85后和90后新下屬后,形勢逆轉:新下屬很快與A打成一片,認為A很軟弱,不像領導,對其無尊重之心;經常與A爭執,拒不執行A的指令。久而久之,工作能拖則拖,能不干就不干,更為嚴重的是,這些下屬經常代替A決策,卻不對結果負責;喜歡撂挑子,使得部門工作總是被投訴、被拖延。
A為此很苦惱,同樣的管理方式,為何在85后新下屬面前一籌莫展?
經認真考慮,A意識到:自己面對新人未能及時調整心態;未研究新下屬的特點,以及時更新管理風格;在管理過程中,沒有注意苗頭,及時采取對策。雖然找到原因,但重塑管理風格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管理變革是需要不斷磨合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維穩是前提,即保證公司和部門工作不受影響。
那如何維穩呢?可以借力。如,讓部門內原同事承擔關鍵任務;在任務量大、緊急的時候,請求調出部門的老同事臨時幫忙;根據新人對工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個性特點,把工作分類安排;必要時,可短暫犧牲自己的部分利益換取時間和空間。
設立底線,重樹權威
管理者的終極目標是讓下屬明白,工作之外,我可以做你的朋友,但在工作中,我依然是需要你尊重和服從的上司。案例中,A的85后下屬到其他部門協助工作時,對協助部門的領導卻很順從,這說明:A部長應設置底線,親和有度,與下屬保持適當的心理距離。
同時還要明確下屬的角色和職責。85后員工比較有主見、有個性,因此應該讓下屬明確自己是工作任務執行者,執行過程中有責任將新情況、新問題及時匯報,執行完畢須及時反饋,可以提建議,但必須按照部門主管拍板的決定執行。
實際上,就是避免下屬代替上司作決策。具體來說,可以采取競賽的方式,把同一件事交給不同的下屬,讓他們分別拿出決策方案,然后集中討論,誰優誰劣自然顯現。而最后只能以部門主管最終確定的方案為主,這樣既能在內部形成競爭氛圍,同時體現了主管的領導地位。
此外,對不同新人的角色定位要界定清晰,是完全執行者、部分決策者,還是半決策半執行者;哪些新人的責任心不強、能力差應給予明確任務措施、嚴格過程控制、事后檢查總結;哪些新人的責任心強、能力強,給予多少授權……都需要做到心中有數。
另外,在與下屬的磨合博弈中還需分清主次。在情形處于劣勢時,采取立竿見影的“一招鮮”。譬如,發現因自己的親和力被下屬誤解,底線被觸碰時,可果斷舍棄,將他放置在不重要的部門;同時在分配工作時,服從領導的,給多點兒、好點兒;不維護領導的給少點兒、難點兒。當情勢不緊急、時間充足時,可采取“組合拳”。譬如,與下屬坦誠講解事理,溝通到位,達成共識。
修煉自我,重得人心
案例中A部長除了采取措施重樹權威外,也需自我檢討。認真將自己與新人間的歷次分歧、沖突進行辯證分析,敢于正視不足,然后通過不斷提升人格魅力和管理藝術重獲人心。
首先,可依靠人性化制度布局,提升管理者的魅力。譬如,建立部門匯報反饋機制、議事規則等,讓制度的效力發揮出來,使下屬在制度內發揮才能。
其次,從不利因素化為有利因素的方式提升。理清哪些工作必須按照你的指令和風格去做;哪些工作須以專業的解決方案來顯示你的深度;哪些工作只給下屬設定原則讓其自主發揮。
再次,從管事到管人的著力點提升。作為部門經理要管理的對象主要是人而不是事,通過管人來實現對事的管控。因此,把關注點落在了解和整合運用下屬不同的心理類型、能力和技能,發揮各自獨特優勢,完成部門工作。
最后,還要實現從小我到大我的蛻變。一個好的管理者需要:勇于替員工擔當,設身處地為下屬著想,幫員工排憂解難,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人,做對公司和下屬都有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