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云


近些年來,中國輿論場上出現了一群身份比較特殊的人,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現役軍人,而且級別都不低,有的甚至可以說是擔綱要職。應該說,目前在國內,這群人的數量不大,其中長期活躍的更是屈指可數,但隨著他們在媒體上出現和發言次數越來越多,加之他們的軍人身份和旗幟鮮明的觀點,越來越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輿論力量。由于這批人在公開場合和公共媒體上針對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關系常有豪言壯語,屢屢向外界展現強硬姿態,他們漸漸有了一個共同的稱號——“中國鷹派”。
鷹派言論的出現
其實,鷹派言論在中國媒體的出現,說起來應該算得上一種新現象。如果把時鐘撥回本世紀初,彼時,即便以兜售商業民族主義為主色調的《環球時報》上也鮮見軍方人士發表言論,自然也就少見什么鷹派言論了。直到2009年,《環球時報》刊發文緒的《中國需要更多鷹派人物》一文,關于“中國鷹派”的討論才正式見諸媒體。也正是在該文推出后,知名評論人楊恒均寫就了一篇探討中國為何沒有鷹派人物的文章,他在文中指出,中國軍政界不但沒有鷹派,而且沒有鴿派,有的只是政府派,“只有一個聲音,就是和政府發言人一模一樣的聲音”。
但是,進入2011年后,受中國周邊國際環境惡化影響,媒體上關于各種國際爭端的評論日漸增多,那種被外界普遍視為鷹派言論的觀點和文章也隨之多了起來。其中,幾位長期活躍在媒體上的軍方學者,更是作為鷹派人物的代表而屢屢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凡有國際事務特別是涉及中國同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爭端時,他們的觀點總是被主流媒體引用和推薦,進而得到廣泛的傳播;正因如此,外媒將他們稱作“明星媒介表演者”。在這群表演者中,論“出鏡率”和受歡迎程度,陸軍少將羅援、海軍少將張召忠以及空軍大校戴旭無疑是明星中的明星,同時也是在媒體上形成常規發言的級別最高的軍方人士。
代表人物相繼卷入輿論漩渦
可就是在最近一段時間,前邊提到的幾位鷹派代表卻相繼陷入輿論漩渦。先是羅援試水微博,號稱要搶占輿論陣地,“外御強敵,內懲國賊”,但卻因對新潮事物在技術上的不熟悉,自己上演了一場自述自夸的“馬甲烏龍”秀,好不尷尬。
正當網絡上對羅將軍的譏諷挖苦之聲差不多要消停的時候,不安寂寞的戴旭因點評禽流感而迅速轉移輿論焦點,他用一條微博成功將最近發生的禽流感轉嫁到美帝頭上,并且發明了“生物戰”這一新說法,如果戴大校的言論止于夸張的陰謀論的話,雖會備受質疑,但還不至于為輿論所不容,真正觸怒公眾情緒是那句“(禽流感)死不了幾個,連中國車禍千分之一都不到”,短短的一句話暴露了他對生命的無視,無怪有人批評他骨子接近法西斯。
應該說,作為軍事評論員,就國際事務提出各種假說無可厚非,盡管這些假說大多存有爭議。但另一方面,一再強調發表觀點只為“國家利益”的他們,在面對和處理一些具體事務時,卻并沒有顯得那么大公無私。盡管直到現在為止,羅援一直強調在自己微博發生的烏龍事件是被人盜號所致,但真假與否,知情的公眾心中應有判斷。
說實在的,筆者本人并不是很在意羅將軍自說自夸,誰還能沒有點虛榮心呢,而且羅將軍從一開始就說入駐微博是要打“輿論戰”,扮演馬甲自己夸自己應該也是一種戰術吧,只是使用微博還不夠熟練,被抓了現行;但我總感覺羅將軍入駐微博的目的不夠單純,他的第一條微博即高調宣稱要“外捍國權、內懲國賊”,“國權”還好理解,“國賊”指的是誰,同他羅將軍觀點不一樣或者反對他羅將軍說的就是“國賊”,筆者百思不得其解。而戴旭在點評禽流感遭致輿論反彈后,就遠不及張召忠豁達了,他認為那些批評當然也有謾罵他的人,大多是“美帝”在中國安插的“特務”,言辭之間甚至顯露出要將這批人統統消滅的意思。
允許存在,但亦須警惕
大致了解所謂的“中國鷹派”的言論,不難發現,他們大致有以下幾條共同特征。首先,支撐他們言論出現的邏輯是國家主義思維,受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它們在國內非常有市場,說是一呼百應都不顯夸張,前邊所舉事例,只不過是在表達技巧上過于稚嫩,才為輿論場所不容。
其次,不管這些鷹派承不承認,在對很多事物的認識上,他們現有的知識儲備極其有限,觀點總是顯得偏頗乃至無知;再有就是,他們之所以會出現在中國的輿論場上,或者說為官方所接受,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掌握了中國公共言論最大的“政治正確”——寧左勿右,同黨軍體制下一貫的輿論宣傳保持了一定的一致,正因如此,他們才敢肆無忌憚地通過各種途徑“大放厥詞”,打輿論戰,而且筆者始終以為,很大一部分體制內人士尤其是軍方人士,雖在具體觀點上可能同他們會有差異,但思維卻是極具同質性的,骨子里仇恨“美帝”,對“陰謀論”深信不疑,對個體生命缺乏必要的敬畏。
作為輿論場上的一類聲音,所謂的“中國鷹派”言論,雖不能說有存在的必要,但在多元社會的包容體系中,它們占有一席之地也無可厚非。只是,執政當局和民間均要對其保有清醒的認識,說到底它們終究是國家主義下的蛋,其中的極端言論雖不乏血性,但因其鼓吹陰謀論、忽視個體,極易成為變種的法西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