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璇
摘要: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選擇兩組典型變量,分別代表商業銀行的社會責任和經營績效。通過對我國14家上市銀行年報及社會責任報告的相應數據進行整理和計算,借助SPSS18.0統計軟件對兩組變量進行典型相關分析,結果表明上市商業銀行承擔的社會責任與其經營績效之間總體上存在明顯正相關關系。
關鍵詞:商業銀行;企業社會責任;經營績效;典型相關分析
一、引言
當今社會,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已成為世界潮流。在我國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商業銀行作為特殊的金融企業,其獨特的社會地位決定了它必須承擔比一般企業更加重要的社會責任。一方面,商業銀行特殊的經營內容決定了其與生俱來的公共性及社會性特質。這種公共性與社會性決定了整個社會對于商業銀行社會責任的承擔有著更迫切的期待;另一方面,商業銀行的企業社會責任價值觀和實際表現對其所服務的客戶或其他行業的企業也具有一種較強的“輻射”效應,如商業銀行的“綠色信貸”、“低碳信貸”發放政策對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同時,將社會責任納入銀行經營戰略也是我國商業銀行積極參與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與國際銀行業實現戰略接軌,進而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環節。
從實踐來看,我國金融監管當局和銀行對社會責任進行了積極地探索。上海銀監局于2007年4月發布了《上海銀行業金融機構企業社會責任指引》,第一次將銀行的社會責任納入監管范圍內。銀行方面,自上海浦東發展銀行2006年發布國內銀行業首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后,各大銀行紛紛定期發布其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興業銀行作為我國首家采納“赤道原則①”的商業銀行,更是在2010年3月4日發布國內銀行業首份可持續發展報告,該社會責任報告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指標,標志著我國上市銀行對社會責任理念的理解和實踐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從實證分析角度探討商業銀行承擔企業社會責任與其經營績效之間的關系,對于商業銀行正確認識和處理自身經營發展和承擔社會責任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二、評價指標的選擇
商業銀行的高負債經營特性及其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導致其具有廣泛而密切的利益相關者,并形成了對實體經濟的全面滲透乃至控制,其經營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一國乃至他國的經濟金融安全與社會穩定,因此商業銀行在為股東創造價值的同時,應主動把對經濟、社會、環境的和諧統一納入自身發展目標與實踐中。另一方面,商業銀行的經營與發展既依賴于股東資本投入,也得益于客戶、員工和其他利益相關者付出的努力,因而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要對各利益相關者負責。
三、實證方法:典型相關分析
四、實證分析
(一)樣本容量和數據來源
本文分析采用的樣本為中國目前上市的14家商業銀行。相關數據來源渠道是: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企業社會責任中國網、各家上市銀行網站發布的上市銀行2007—2011年年報及社會責任報告。
(二)實證分析結果
根據各評價指標數據及典型相關分析法的操作原理,利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指標數據進行典型相關分析,得到典型相關系數(見表3)。
從表3可以看出,第一、第二對典型變量之間的典型相關系數分別為0.991、0.717,因此,第一、第二對典型變量解釋能力較強。兩個典型相關系數值都比較高,表明相應典型變量之間密切相關,但要確定典型變量相關性的顯著程度,尚需要進行典型相關系數的顯著性檢驗,結果見表4。
表4表明,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下,4對典型變量只有第一對典型相關是顯著的(0.004<0.05),其余三組相關性均不顯著。由于本文中的數據單位不統一,所以主要通過標準化的典型變量的系數來分析兩組變量的相關關系,具體分析結果見表5。
由于只有第一對典型相關顯著,因而這里只提取第一對典型變量進行分析,由此可以建立上市銀行社會責任指標和經營績效指標的第一典型變量相關模型。
(三)實證分析結論
通過實證分析結果可以看出,我國上市商業銀行最近三年的社會責任與經營業績之間總體上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第一典型相關系數高達0.991),這一結論與國外學者Simpson的研究結論相符。采用典型相關分析可以揭示上市銀行社會責任和經營業績之間各因素變動的作用程度,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銀行業正確認識企業社會責任,正確處理承擔社會責任與增進經營績效之間的關系,進而實現二者協調發展提供了一個客觀尺度。從長期來看,為商業銀行更加主動地履行社會責任提供了理論依據,從而能促進制度化的社會責任運動深入開展。
參考文獻:
[1]Griffin J. And Mathon J. The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debate: Twenty-five years of incomparable research[J]. Business and society,March 1997.
[2]Simpson G W. and Kohers T.The link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and financal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the banking industry[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Jan 2002,35(2):97~110.
[3]喬海曙,譚明.金融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9(11):17-21.
[4]蕭松華,譚超穎.中國商業銀行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探討[J].金融論壇,2009(8):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