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偉
在黑龍江,坊間流傳著“學在工程”的說法。哈爾濱工程大學嚴格的教學管理、良好的校風學風,已成為人們心中的品牌。哈爾濱工程大學始建于1953年,前身是舉世聞名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即“哈軍工”,是我國“三海一核”(船舶工業、海軍裝備、海洋工程、核能應用)領域重要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近7年來,學校以95%以上的高就業率穩坐黑龍江省高校就業率第一的“寶座”;在教育部去年對25所中央部委所屬高校就業工作的抽查中,學校在畢業生滿意度、用人單位滿意度方面均排名第一;學校2001屆畢業生葉聰,作為“中國載人深潛第一人”榮膺“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果樹因為果實而得名,這些累累碩果,充分體現了人才與學校的互生關系。
哈爾濱工程大學(以下簡稱哈工程)以為國家培養“三海一核”領域的一流工程師、行業領軍人才和科學家為己任,以精英教育為目標,在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工作中取得了顯著成績。多年來,學校堅定精英教育理念,堅守教學中心地位,堅持創新能力培養,狠抓教育教學管理,著力構建精英教育體系,狠抓人才培養質量,用執著與汗水刻錄下自己夯實內功、穩健成長的堅實足跡,為無數學子飛得更高更遠創造了條件。
實施“基礎寬厚專業突出”的培養方案
學校實施“創新推動、打造品牌”的人才培養戰略,對推進精英教育從學校發展戰略層面進行謀劃,創新培養體系和教學方式,明確了教育、教學,特別是在特色領域必須以培養高質量創新人才為己任,在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等各方面探索改革,努力探索精英教育的大學教學。
不少畢業生在畢業后都有這樣的體會:社會需要的人才,要具備“T”型知識結構,既有寬廣的知識面,又在專業領域有較深研究。為滿足現實需要,增加學生的知識含量和基礎厚度,學校為學生們開設“既博又專”課程門類,以“基礎寬厚、專業突出”為原則,修訂并實施“2009版人才培養方案”,將現有本科專業分為理工、經管、社會科學和語言文學四類,打通基礎平臺課,突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更加強調基礎的厚重扎實、口徑拓寬。
學校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堅持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的原則,把珍惜每個學時落到實處,不斷優化和整合課程內容。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拓寬知識面,學校開設了150門公共通識課程,學生們可根據興趣愛好,主動完善、拓展知識結構,開闊眼界。
新版人才培養方案加大了學生轉專業的力度。學生完成一個半學期的基礎教育,學習成績在前半數的可根據志趣重新選擇專業,改變高考“一考定終身”的局面,學校把選擇的自由和權利重新交給學生。
同時,新版人才培養方案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不但要有寬闊的專業視野和思想,對學科的全面認識,還要有實際應用經驗,把課程講得深入淺出。“授人以漁”是學校新版人才培養方案的靈魂,老師們對此形成了共識。學校不斷加大力度,出臺切實政策引導支持教師改革教學方式方法,及時將科研成果引入教學內容。作為學校精英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科生大類培養專業調整,是一項系統工程,對本科教學工作和教學管理的各個環節都提出了新要求,學校要求各相關部門嚴謹規范地推進工作,切實保障各項工作公平、公正、公開進行。把選擇專業的“自由”與管理的“嚴格”結合起來,切實保障具備資格的學生享有這樣的權利。
打造“三位一體”的大教育格局
學校逐步完善和建構了課堂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學生科技創新“三位一體”的大教育格局,實驗教學和科技創新工作在三分天下中占據其二。只要學生有夢想,哈工程不僅給學生提供展示舞臺,還不惜巨資為學生搭建成就夢想的工程訓練中心、實驗基地等創新平臺,并有不辭辛苦的老師陪伴指導,幫助他們克服重重困難,實現夢想。
在哈工程有座著名的紅色建筑,即由校實習工廠演變而來的工程訓練中心。該中心擁有24個訓練室和實驗室及千余臺儀器設備,是學校規模最大的培養本科生、研究生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實踐教學基地;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國家精品課程及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來到這里就像進入一個工廠,機械、數控、編程,所有工科基本技能在這里都能得到鍛煉。學生們在中心鍛煉了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縮短了就業適應期,就業后能很快進入實踐操作狀態。這是哈工程學生開展科創活動的平臺,大部分學子的創新夢想從這里起飛。
每年學校都要舉辦一場聲勢浩大的“五四杯”科創大賽,屆時會有幾千名學子帶著夢想競技角逐。“以競賽激發學生創新夢想”是學校培養創新人才最具特色、最見實效的“招數”之一。據統計,學校“五四杯”科創大賽自1991年舉辦以來,累計參賽、參展作品5000余件,學生累計參與競賽總人數超6萬人次。120項創意獨特的設計已應用到實際中并申請了專利。學校為每個學生提供創新的條件,讓每個學生參與創新的活動,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創新中受益、成才。
學校現有6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7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20個校級實驗教學中心,全面向學生開放。在人、財、物多方面托舉之下,學生創新熱情高漲,學校創新氛圍濃郁,實驗室里燈火通明,同學們打破專業、年級界限,在實驗室里搞創新實踐。5年來,學生在各類國際競賽中獲得獎項近百項,在各類國家級競賽中獲獎800余項。創新競賽為學子搭建了豐富多彩的展示舞臺,點燃了學子的創新激情,創新蔚然成風。
在創新中狠抓人才培養質量
哈爾濱工程大學“嚴格、嚴謹、嚴密”的作風,與哈軍工一脈相承。“從嚴治教”和“從嚴治學”的教風和學風,更是寫進每位師生的心里。
學校倡導嚴格、到位的“以學習為中心,以學風建設為主線,以創新型人才培養為重點”的學生工作思路。談到對學生要求嚴格的程度,以考試為例,學校在反復推敲、認真論證后,出臺了“自主考試”制度。它破除了“一試定終身”,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自主、反復多次地參加考試。無論成績高低,只要學生不滿意,就可申請考試,最后統計最高成績,從而解開了作弊的癥結,學生也就沒有“一試定終身”的壓力。如今,全校近30門基礎課的考試都采取該制度。這種人性化的考試制度,受到教育部評估專家的高度贊賞。
陳賡大將作為學院的首任院長曾說:“學院就像大食堂,學生是來吃飯的,教師是大師傅,其他人都是端盤子的。”在以學生成長成才為目標的深入人心的理念指導下,學校為無數青年學子飛得更高更遠創造了條件。丹心鑄劍,何懼大洋深和遠;熱血熔金,固我海疆堅如磐。哈爾濱工程大學在自身的使命定位和為祖國忠誠服務的結合中,正向著撒滿陽光的遠方堅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