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曉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歌喉,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命運。 ”一座城市是選擇偉大,還是淪為平庸,取決于領導者的眼界與抱負。
北京新機場建設,一場關乎城市未來和區域走勢,乃至國家戰略的大型戰役,即將在中國的心臟地帶波瀾壯闊般展開。它不但是一個追趕者,還是一個探路者,期間千頭萬緒、千難萬險、千思萬慮,亟需進行思路梳理、戰略謀劃,從而做到眉清目秀,綱舉目張。
有鑒于此,本刊通過廣泛的訪談綜合了官、產、學、研各界的觀點和建議,尤其是吸收了投資北京發展研究院的研究成果,梳理出北京新機場未來面對的十大戰略問題,謂之“十大天問”,以供有關方面研討。
一問:
當“城市的機場”變成“機場的城市”,當全球航空城已經普遍進入2.0時代,正在邁入3.0時代,并且日益成為引領全球城市化的先鋒區域,北京的臨空經濟區卻還停留在1.0時代,深陷在工業園區“車間”思維的泥潭中拔不出腳,北京新航城將如何追趕世界水平?如何實現跨越式發展?如何引領全球航空經濟潮流?
二問:
全球化時代,當城市成為國家競爭的主體,浦東新區助力著上海,濱海新區成就了天津,兩江新區正托起重慶,西咸新區將復興西安……北京城市未來經濟發展的最大戰略增量在哪里?打造首都圈,引領環渤海的最有力戰略抓手在哪里?承載世界城市夢想,深度融入全球化的最新戰略引擎在哪里?未來,北京新航城將立足什么層面?扮演什么角色?實現什么目標?
三問:
當迪拜航空城托起了一個國家,成為歐亞大陸的中樞;當仁川航空城托起了韓國首都經濟圈,成為東北亞的樞紐;當大虹橋航空城托起一片區域,成為長三角的CBD;當鄭州航空城托起首個國家戰略,成為中原經濟區的戰略抓手。那么,北京新航城將如何整合全球資源,帶動北京“連升三級”(產業升級-高端服務、城市升值-世界城市、文化升華-古今互動)?
四問:
北京將如何唱好“雙城記”,處理好兩大國際機場的關系,真是做到兩大航空城產業互補、功能互聯、機制互動?進而,聯合周邊區域形成東部和南部的兩個“金三角”(通州-順義-大望京;亦莊-大興-新航城),成為北京城市的兩大副都心,承擔起產業疏解和人口疏導的重任,實現北京人口和產業的“孔雀東南飛”。
五問:
北京將如何處理好“三群羊”的關系?伴隨區域交通一體化的進程,在北京新機場1-2小時的車程之內分布著有近十個超過50萬人口的中小城市群;擁有11座機場組成的機場群;分布著由5大國家級港口組成的渤海灣港口群。如何處理好這些城市群、機場群和港口群與新機場這個大型航空港之間在產業選擇、城市功能和區域分工上的關系至關重要。
六問:
面對北京產業布局“北高南低、頭重腳輕”的現狀,新機場臨空經濟區的產業將如何選擇?當北京原有重化工業的逐漸衰退,新興的以汽車、航空制造、電子信息及生物制藥為代表的現代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又與天津爭鋒相對,很難形成對區域的輻射和帶動時,也就是說北京不可能像上海那樣通過構筑第二產業集群的“增長極”而形成輻射力,那么北京借助新的臨空區將如何另辟蹊徑來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七問:
北京臨空經濟區發展水平與全球的差距也是巨大的,而且這種差距正在日趨拉大,臨空經濟區的土地和政策紅利正在日益耗盡,邊際效益正在遞減,新機場的臨空經濟區將如何避免陷入城市邊緣化、產業低端化、資源散亂化和發展封閉化的“四化”危機?
八問:
北京新機場的建設將如何實現開發理念的創新?趟過30年高速發展的工業化激流,中國經濟開始轉大彎,進入“調結構、轉方式、促民生”的戰略機遇期,實現三大轉變成為時代的主旋律——其一,由黑變綠,以低碳生態,綠色環保為主題的新興產業,已成為引領全球經濟發展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國作為世界頭號碳排放國,必須實現低碳發展。其二,由重變輕,大力發展頭腦產業,占據產業的高端和擁有高端的產業,實現科技優先,創新引領的發展模式,變“世界工廠”為“世界辦公室”和“世界實驗室”。其三,由硬變軟,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硬實力空前強大,但如何把經濟硬實力變成文化軟實力和外交巧實力,是今后中國發展方式的重點內容。新機場將以什么樣的開發理念引領中國率先實現以創新發展,包容發展,和諧發展,綠色發展和開放發展為內涵的科學發展?
九問:
北京新機場作為世界級的航空樞紐,該如何應對全球的三大挑戰,代表世界城市打造全球競爭的核心競爭力?當今,全球正處于一個巨大變革的時代。“信息革命”、“低碳風暴”、“人才戰爭”正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三大主旋律,中國發展的挑戰在于如何將科技創新的力量和節能環保的精神以及人才培育戰略相結合,打造自己的全球核心競爭力,實現高新技術帶動人類社會的真正變革。在全球經濟大變革,中國經濟轉大彎的歷史背景下,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的發展戰略、發展模式和發展策略將如何著眼全球戰略,勇于承擔國家使命,打造代表國家的全球競爭力,率先實現以“綠色增長”、“藍色增長”和“橙色增長”為核心的包容性增長?
十問:
作為坐落在集皇都龍脈、中華文脈、產業血脈和交通動脈于一身的南中軸上的世界級航空港,北京新航城將如何更好地發揮文化復興與文化外交的功能,使城南成為文化的綠洲,成為世界人民體驗中國、解讀中國和對話中國的文化核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