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北京市農民蔬菜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體制創新的典型案例,產銷一體化社、合作社聯社、資金互助型合作社。這些典型的主要經驗和特點。合作社經營管理體制進一步改革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北京市;蔬菜專業合作社;典型案例;創新研究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9-0047-03
北京市農民蔬菜專業合作社只有自身做大做強才能提高產業競爭能力。加強自身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要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目前,有一些蔬菜合作社在創新管理體制方面有獨到的做法值得研究和分析。
一、北京市農民蔬菜專業合作社發展典型案例
(一)京東綠谷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建立了蔬菜生產聯合社,實行了產銷一體化的生產經營體制
京東綠谷產銷合作社位于北京平谷區東高村鎮,是“全國50佳優秀合作社”、“市級十佳先進合作社”和“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2006年成立以來,以種植蔬菜為主業,通過辦聯合社,實行一體化生產和銷售的經營體制,發展蔬菜產業,有獨特的經營之道。
2009年,經全體社員代表商議,成立了以京東綠谷合作社為首,其他鄉鎮5家合作社加盟的平谷區首家蔬菜行業聯合社,社員從160戶增加到700戶。這樣就擴大了生產規模,增強了合作社的市場談判地位。成立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實現了蔬菜規?;a和蔬菜品種多樣化生產,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蔬菜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一體化生產和銷售經營,包括以下幾點:
統一生產。合作社根據市場需求和自己的實際生產能力,安排種植計劃,包括定植品種、時間、面積,保證茬口銜接的連續性,變農戶的分散種植、盲目種植為科學種植、經濟種植。
統一技術。合作社聘請蔬菜專家舉辦各類蔬菜技術培訓班,培訓全部合作社蔬菜種植社員。通過即時“農信通”隨時調整和傳達技術信息。請蔬菜技術專家入戶進棚指導栽培技術,解答社員在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
統一銷售。合作社成立了物流公司,建立了包括兩座大型保鮮庫及加工車間、運輸車輛等蔬菜冷鏈運輸設施,達到了年加工、出口、銷售近4 000噸的生產能力。與大專院校建立了常年蔬菜水果配送業務,建立社區蔬菜連鎖店,與涉外蔬菜機構建立了業務聯系,接受“新、特、優”蔬菜品種的出口種植業務,加大了訂單蔬菜的出口量。通過蔬菜直銷和訂單生產手段,減少了流通環節和費用,增加了收益。
實行了一體化的生產、加工、運輸、銷售一條龍服務,既實現“種苗有優惠、技術管免費、運輸靠物流、銷售全訂單”的綜合服務,解除了蔬菜種植農戶的后顧之憂。
京東綠谷產銷合作社還著意發展生產安全優質地域性品牌蔬菜產品。建成了有機肥加工廠,將生產的廢棄物進行循環利用,使種植菜園自給自足,生產出的特菜是純綠色食品,按照北京市農業局提出的“三品一標”要求去做,即生產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以標準化生產為載體,在推進蔬菜生產規?;⒒鼗捅U腺|量安全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引領、示范作用。合作社種植的甜豆、荷蘭豆的田間生產技術有科技含量,獲得市科協舉辦的科技周活動優秀獎,有機西藍花還被評為“北京市金橋工程優秀項目三等獎”。合作社相繼取得了西藍花、韭黃等產品的有機認證,注冊了平谷區首個集體商標“京綠谷源”。
(二)騰隆農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以蔬菜為先導,建立產業融合的專業合作社聯合社
2011年2月,北京市延慶縣成立了騰隆農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由北京綠富隆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等2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法人代表共同發起,吸收了北京綠富隆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北省兩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入,注冊資金333.86萬元、入社社員4 598人。
聯合社成立的過程。以蔬菜產業為基礎和先導,聯合全縣及周邊地區規模大、運做規范、帶動能力強、經濟效益好的基層社以成員代表形式和企業法人為成員加入聯合社。聯合社不斷擴大基層合作社的范圍和區域,逐步建立起涵蓋種養殖業、民俗旅游、信息服務、經營銷售、資金互助等多領域跨行業,跨區域的大型聯合社。
合作社實行成員代表大會制,成員代表大會由每個基層合作社的法人代表組成,代表各自的社員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所有業務活動只針對成員代表,不與成員代表以外的社員發生直接的業務關系。
合作社的主要職責和經營業務。開展合作社內部資金互助,為基層社提供信息、銷售技術服務,組織包括直銷、觀光采摘等各種方式銷售蔬菜等農產品。面向城鄉中高端和團購市場,整合并打造“名、優、特”農產品系列品牌與包裝,培育客戶群。
合作社的管理方式,實行合作社運行機制與企業化管理相結合的運做方式。合作社所有成員都是獨立的經營實體,具有自主經營權,獨立核算,自我管理、自負盈虧、民主控制。合作社只是一個組織平臺,整合成員的產品資源,為成員提供相應的售前售后服務,提供相應的銷售、信息、技術培訓、產品推介等服務,不承諾對成員的農產品統購統銷。
合作社可以獨資或與成員合資開辦生產經營實體;可以直接收購銷售成員產品,可以通過與成員合資開辦營銷實體方式銷售產品,也可以中介(產銷社收取中介費)形式與成員合作銷售產品。
合作社的治理結構。由基層社的負責人組成成員代表大會,是本社的權力機構。設立理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理事會成員和理事長、監事會成員和監事長由成員代表大會通過民主選舉產生,經理層負責人由理事會任命。
盈余分配。合作社年終可分配盈余實行按交易量返還、按股分紅、支付股息相結合的分配方式,分配順序為:彌補以前年度虧損;提取公積金10%,公益金5%;支付身份股股息;支付前四項后的盈余60%按與本聯合社的交易額比例返還,40%按發展股分紅。
成立聯合社從工商注冊角度上說,是一個創舉?!掇r民專業合作社法》對成立聯合社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工商登記程序對聯合社也沒有相應的規定。為了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北京市工商局注冊處經過專門調研,在工商注冊網絡中開辟綠色通道,在《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框架下,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條件注冊登記了“騰隆農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支持聯合社的發展。據統計,自合作社成立至10月,已經為北京海淀區和朝陽區的兩個社區提供25次周末菜市場蔬菜直銷活動,蔬菜涉及27個品種,共計12.45萬公斤,銷售額達37.29萬元。
(三)果村蔬菜專業合作社,開展資金互助合作
北京市通州區于家務鄉果村,于2006年建立了北京果村蔬菜經濟合作社。合作社建立后遇見的難題之一是缺少資金無力擴大再生產。2007年4月,果村蔬菜專業合作社資金互助會正式成立,合作社255名成員中有163名成員參加了資金互助會,占成員總數的64%。
《北京果村蔬菜專業合作社資金互助辦法》規定,(1)申請參加資金互助會的資格。必須是果村蔬菜專業合作社成員,遵守《北京果村蔬菜專業合作社資金互助辦法》規定;繳納100元以上的互助資金。(2)使用互助資金的條件。申請的互助資金只能用于成員生產中急需的流動資金并要有參加資金互助會的兩名成員為其提供擔保。(3)發放互助資金的程序。資金互助審批小組,在接到成員申請后,兩個工作日內由該小組進行審批、辦理。風險防范機制。一是互助資金實行范圍控制。僅吸收資金互助會成員資金和接受國家扶持資金,不吸收互助會以外資金;資金發放也僅限于有條件的互助會成員。二是互助資金實行借款額度控制。借款的最大數額是成員投入互助資金的15倍,最高不超過5 000元。三是實行個人信用控制。凡是有3次以上到期未還款記錄的成員,經研究后除名;長期不還款經警告無效的,起訴至人民法院解決。四是實行外部審計控制。委托于家務鄉經管站定期對資金互助會進行審計,定期公開互助資金使用情況。
管理機制與盈余分配?;ブY金專款專用,單獨核算,同時建立借款使用檔案。未使用的資金產生的存款利息和已使用的資金發生的使用費用作為互助金的盈余,年終根據資金互助會成員入資比例進行分配。
果村蔬菜合作社開展資金互助服務后的一年內,累計幫助40余戶社員拆借流動資金26.3萬元,保證了蔬菜生產的正常進行。近幾年來,據不完全統計,共借出互助資金120筆,60.3萬元,按時還款率100%,收取資金使用費7273元,資金互助本金分紅4 406元。
二、北京市農民蔬菜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體制創新研究
上述三個蔬菜專業合作社都是在經營管理體制上有所創新的典型案例。其發展的經驗都有幾條寶貴的經驗和特點。
第一,都是在合作社發展遇見了瓶頸問題和阻力時,尋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和路徑。一個重要的突破,是在生產領域的合作。比如,京東綠谷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生產要解決小生產和小規模面對大市場的問題,就要實行專業化的生產。統一生產包括了種植計劃,定植品種、時間、面積,保證茬口銜接的連續性。生產領域的合作使專業化生產成為了可能,這極大地激發了農戶的合作需求。正如朱啟臻、王念指出:“在專業化、標準化生產背景下的復雜技術提供和產品的銷售,往往超過了個人的能力范圍,從而刺激了農民的合作需求。通過合作可以實現行動者之間異質性資源的共享,達到增加收入的目標。建立在專業合作社基礎上的專業化生產比單家單戶的分散生產更容易實現標準化生產,以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p>
生產領域的合作,不僅是激發了農民的合作需求,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只有實行專業化的生產,才能把分散的小農生產聯合為規模化的生產,形成合作效益。這樣農民的生產合作才有了條件和基礎。
生產領域的合作是最基本的合作,決定了合作社的基礎和方向。沒有生產領域的合作,其他方面的合作就不會穩固,就會是無源之水。我們說實踐是基礎,理論是主導、生產力是基礎、生產關系是主導的話;在農業領域里,生產合作是基礎,信用和流通合作是主導。基礎是第一性的,主導是第二性的。我們只有把生產領域的合作搞好,才能激發農民有效的合作需求,才能實現農業的專業化、產業化和規?;陌l展。所以,生產合作最為關鍵。這一領域的合作有特殊的意義。
第二,蔬菜生產合作社進一步發展為合作社聯合社,并有向產業融合的方向發展趨勢。合作社的合作范圍初期是在蔬菜生產領域。隨著發展,擴展到蔬菜銷售、民俗旅游行業合作深度逐步加大。在進一步發展中,與開發農業新功能、發育主導產業和特色產品緊密結合。
《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沒有涉及到合作社聯合社的發展問題。但是,現實是合作社有向聯合社發展的趨勢。比如,騰隆農產品產銷合作社。這說明合作社的未來的地位會更加突出,發揮的作用會更加重要。
合作社聯合社的發展具有多種作用。一是解決了單獨一個合作社自身無法逾越的障礙。擴大了經營規模、提高了市場競爭力。二是降低了單個合作社的經營成本。三是擴大了合作社的經營范圍,加速了產業融合,延長了產業鏈條,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價值。四是建立了新型的合作經濟體制,這一體制,為合作社的持續發展,增強了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第三,資金互助合作,創新了合作領域和服務機制。比如,果村蔬菜合作社的資金互助合作,解決了農戶小額度、高頻度的信貸需求問題。這一創新的服務機制,不但解決了合作社生產上資金匱乏的難題,規避了民間借貸的風險,而且增加了合作社的合作新功能,提高了農戶的合作意識,增強了合作社的凝聚力。
《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指出:“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在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生產經營者或同類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經濟組織?!边@表明,合作社是以家庭生產為基礎的。我們要尊重農民的意愿,就是要尊重農民的自主家庭經營。而合作社的本質是勞動者的聯合,是弱者的聯合,是對資本的節制。但是,合作社也需要資本,也需要有效地利用資本,而且不受資本的控制。在勞動和資本之間的平衡,就是合作社資金互助功能的發揮。資金互助合作的機制,為以家庭經營為基礎的合作社發展開辟了更加廣闊的前景和道路。
三、深化蔬菜合作社經營管理體制改革的思考
北京市先進的蔬菜合作社,走在了合作社隊伍的前列。但是,目前大部分的合作社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在經營管理體制上還存在著兩個突出問題。一是規?!靶 ?、“散”、“低”的問題。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對小農戶來說,自身缺乏自然資源、資本資源、人力資源和社會資源,面對的一定是“高合作成本和低合作收益”的結局。二是不規范問題。表現在諸多方面:(1)在合作社內部沒有規章制度,形成了隨意性操作社內事物。(2)在能人帶動型和龍頭企業帶動型合作社內,主要由大股東說了算的問題十分突出。(3)《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試行)》對合作社的會計核算和會計信息披露提出要求,但是,許多合作社并沒有按照要求去做。
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采取諸多措施。一是辦好農民專業合作社服務中心,加強合作社制度建設,切實保護和發展好農民利益。二是加強對市級示范社的動態管理,以市級社帶動區級社、村級社的發展。三是進一步延長合作社產業鏈條,加快促進產業融合。四是加強人才培養,提高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五是我們還應加強政策研究,推進政策創新,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力度。鼓勵銀行開展產品創新,加大對合作社的資金支持。
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我們的一項長期發展戰略。因為它是帶動農戶進入市場的基本主體,是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新型實體,是創新農村社會管理的有效載體。發展農民合作社,就要研究農民合作社的經營管理體制,使其持續發展,更有活力,更有動力。這是我們的一項重要研究課題。
參考文獻:
[1] “四化”模式讓農民穩穩當當掙錢——記北京京東綠谷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 [EB/OL].http://cct.kaiping.gov.cn/shownews.aspx?
guid=16974.
[2] 農業部新聞辦公室.北京市加快“三品一標”農產品發展[J].農業工程技術(農產品加工業),2011,(10):44-45.
[3] 計慧.一個制度先行的合作社聯合體[J].中國合作經濟,2011,(8):58-60.
[4] 竇紅梅.延慶成立首個農戶“聯合社”[N].北京日報,2011-11-02.
[5] 北京市通州區經管站.北京果村蔬菜專業合作社資金互助實踐[J].中國農民合作社,2010,(2):46.
[6] 張春生,劉瑞芳.通州區:攜手合作謀發展資金互助促增收[EB/OL].http://www.bjnw.gov.cn/zfxxgk/ywdt/zwdt/200907/t20090721_
230716.html.
[7] 朱啟臻,王念.論農民專業合作社產生的基礎和條件[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16-19.
[8]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S].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3.
[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