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政務報道的改革和創新一直以來就是各級黨報改革和創新的主要著力點,黨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出臺的“八項規定”,為政務報道的改革創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寬松環境,各級黨報工作者改進政務報道文風更加具有緊迫性。作為深圳市委機關報,深圳特區報地處改革開放前沿地區,在政務報道改革創新方面積極探索,從精簡政務報道著手,強調政務報道要“刪繁就簡”,突出重點、突出一個“新”字,最終回歸新聞本源,更好地發揮其作為黨和人民之間“橋梁”和“紐帶”的作用。
【關鍵詞】政務報道 改革創新 深圳特區報
政務報道一般來說是指圍繞著各級黨政機關的施政活動所形成的新聞報道,主要包括會議報道、領導干部調研活動報道以及黨政機關有關人事變動、重要文件刊發、重要信息發布等方面的報道。政務報道是各級黨報的核心內容、優勢所在,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各級黨報政務報道程式化、機械化等問題依然較為突出,為此,政務報道的改革和創新就是各級黨報改革和創新的主要著力點。
黨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出臺了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要求,其中就包括要進一步壓縮報道的數量、字數和時長。中央領導率先垂范,各級黨政機關也隨后出臺了相關文件,對改進政務報道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這樣的情況下,黨報新聞工作者如何改革創新,如何改進文風做好政務報道呢?
一、改進文風,從精簡稿件篇幅開始
新聞事業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以傳播信息作為其主要功能。美國“可讀性新聞”專家魯道夫·弗萊克曾經說過,最可讀的新聞,每篇不超過500字,每句不超過19個字。時下,隨著新媒體的發展,人們生活、工作節奏的加快,閱讀習慣的改變以及對信息量的需求,越來越多的讀者更樂于接收“140字”一條的微博,而沒有時間和興趣去看長而空的新聞報道。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錯誤地認為稿件的分量由稿件的長度決定,那么,傳播效果和社會效果必然大打折扣。為此,落實中央“八項規定”要求,改進文風,黨報記者首先應該努力寫短稿、學會寫短稿。
作為深圳市委機關報,深圳特區報被譽為“改革開放的窗口”,多年來為提高辦報質量不斷探索。在“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中,在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后,深圳特區報嚴格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有關要求,進一步加大了政務報道改革創新的力度,政務報道又發生了一系列新變化,這樣的變化首先就體現在稿件的篇幅上。
目前,深圳特區報對于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市主要領導等幾套班子的日常會議、調研等活動的報道,消息普遍控制在1000字以下。而在往常情況下,對于重要會議、重要活動的宣傳報道往往不受規模的限制。
2013年深圳市兩會期間,改進文風、精簡報道規模在深圳特區報上有了更為集中、更為突出的體現。其中,今年1月15日,深圳市五屆人大五次會議開幕,深圳特區報次日頭版刊發會議消息,全文沒有超過800字。和2012年1月9日刊發的深圳市五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近2000字的消息相比較,該篇消息篇幅壓縮了一半以上。
在考核制度的保證和鼓勵下(特區報目前的考核制度以條數而非字數統計記者的發稿量),深圳特區報的記者們不斷強化寫短稿的意識,“百字消息”、“一句話新聞”頻頻見諸報端。2013年2月,深圳市長許勤回應深圳試點開征遺產稅的有關傳聞,深圳特區報刊發消息《許勤回應深圳試點開征遺產稅“這個傳聞完全沒有依據”》,全文一共105字。
二、精簡篇幅,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清代鄭板橋說:“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政務報道要精簡篇幅,其關鍵在于解放思想、“刪繁就簡”。
之所以說“刪繁就簡”首先要解放思想,是因為依然有很多長期從事政務報道的記者認為,會議的議程、參加領導等內容,在政務報道中都是必不可少的、是不能“刪繁就簡”的。在這樣思想觀念的主導下,政務報道的篇幅自然就減不下來。
那么,到底應該如何“刪繁就簡”呢?深圳特區報對于2013年深圳市市長許勤在市五屆人大五次會議后記者會報道的有關做法,為這一問題提供了可借鑒的思路。這篇稿件全文僅2000多字,從而可以全文在一版刊發,一氣呵成,不需轉文,產生了很好的報道效果。
正所謂“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此次報道之所以能夠大幅精簡規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突出了新觀點、新信息,沒有盲目求全,凡是曾經多次報道、讀者廣泛熟知的內容一律舍去,凡是與主題無關甚至偏離主題的內容一律舍去。
比如說,以往各媒體對于記者會的報道往往采用的都是“一問一答”的方式,即市長怎么答記者怎么寫。但是今年深圳特區報在報道市長記者招待會時,跳出了傳統的模式,精心圍繞 “深圳將推廣使用國V汽油”等新聞點、信息點選材,從而突出了重點、精簡了篇幅。
比如說,深圳市市長許勤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闡述和強調了“深圳質量”的理念。“深圳質量”理念相關觀點已經為社會公眾所熟悉。為此,記者在寫稿時舍棄了大量關于“深圳質量”理念的一般性表述,轉而強調“去年深圳節水量相當于一座梅林水庫”這樣一個“新數據”,從而讓讀者對深圳貫徹“深圳質量”理念的成果有了非常直觀和形象的理解。
三、轉變文風,回歸新聞本源是落腳點
新聞傳播的規律要求政務報道“刪繁就簡”,新聞傳播的實踐證明政務報道可以“刪繁就簡”。然而,“短”和“簡”絕不是政務報道改革創新的“終點”。在任何時候,回歸新聞本源、尊重新聞規律,都應該是包括政務報道在內的各類新聞報道改革創新不能偏離的方向。
1、在中央出臺“八項規定”的背景下,政務報道回歸新聞本源,應該關注各級黨政機關在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過程中的新變化、新氣象。深圳特區報“政務清風”欄目中刊發的《授牌儀式用了25分鐘》就是這樣一篇稿件。這篇特寫以“時間秒表”為軸,記者認真觀察捕捉了活動會場內會前、會中、會后的多個動態細節,看似信手拈來,實則用心擇選。
授牌儀式用了25分鐘
“為什么還沒到,大家都已經等著了。”
昨天下午2點28分,首批市級廉政教育基地授牌儀式會場,一位干部在電話中壓低聲音提醒另一位快遲到的參會人員。
此時,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丘海和多位參會的市直部門“一把手”已經就坐近10分鐘了,會場里一片安靜。
2點30分,會議準時開始。
2點31分,幾位遲到人員彎著腰進了會場,沒有按照座位名牌的指引落坐,而是就近找了個空位趕緊坐下。
2點45分,宣讀文件、授牌儀式等程序完畢。丘海開始講話。
2點53分,講話完畢,僅用8分鐘。
2點55分,散會。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停車難,所以晚了一點。”此前遲到的參會人員趕緊解釋。
市紀委有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紀委大院與市政協大院僅一街之隔,兩會期間,兩個大院中間的公共停車場基本用于政協大會,車位確實比較緊,考慮到這一點,他們在會議通知上已經提醒參會者要提前15分鐘入場。“大家都提前到了,個別遲到說不過去。”
一位區紀檢干部會后向記者感慨:“80多個人的會,25分鐘開完,改作風抓會風,見了實效。”
2、政務報道回歸新聞本源,應該高舉輿論監督的武器,對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不力的現象進行監督和批評。深圳特區報在2013年市兩會期間刊發的《市兩會上有些會風需要糾一糾》就是這樣一篇稿件。這篇報道從“140分鐘的會議被8通‘清脆’的手機鈴聲不斷打斷”說起,對深圳市兩會期間的不良會風進行了曝光。短短400字的稿件在社會各界尤其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引起了強烈反響。
手機鈴聲不斷 有人提前離場
市兩會上有些會風需要糾一糾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肖意 甘霖)140分鐘的會議被8通“清脆”的手機鈴聲不斷打斷!手機鈴聲來自代表,也有會場其他人員,有的還是同一人的手機在會場內反復地響起來。這是記者昨天參加市五屆人大五次會議鹽田代表團聯組會議時見到的另一種會風。
鹽田代表團聯組會議昨天上午9時開始,持續了約140分鐘。會議進行中,代表們就《政府工作報告》發表意見建議時,首先是一位坐在前排出席會議的代表手機兩次響起來,持續數聲,代表才掏出手機接聽。工作人員走過去小聲提醒后,直到會議結束,這位代表的手機沒有再響。隨后,又有參會的其他三四人的手機先后響起來,整個會議先后被8次手機鈴聲干擾。當天的會議還有幾人遲到,會議進行不到一個小時,有數人起身暫時外出。
記者在福田區代表團第一組參加分組審議時注意到,有的代表在搶到發言機會后,大談對報告的認識和體會,以及本部門工作的重要性。這位代表的發言很快被主持人打斷:“請直接說觀點。”市長許勤參加了這一組的分組審議。許勤離開后,討論繼續,但代表們討論的熱情有所降溫。在討論還沒有結束的時候,會議桌邊出現了空座位,有的代表提前離場了。
3、只要有發現新聞的眼睛,只要勇于突破和創新,政務報道就能夠回歸新聞本源。深圳特區報刊發的《加州州長乘比亞迪E6訪深》就是這樣一篇稿件。這篇稿件是對市領導會見外賓的一次報道,其抓住了會見中透露的一些特別信息,讀來別有滋味,“新風”撲面。
加州州長乘比亞迪E6訪深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肖意)昨日上午,廣深高速路上一字排開行駛的9輛深紅色比亞迪純電動車E6吸引了過往車主目光。美國加州州長杰瑞·布朗乘坐其中一輛E6,從廣州來到深圳,與市委書記王榮會面,并訪問比亞迪,商討在美推廣電動車事宜。比亞迪純電動大巴今年將在美國建廠,預計明年該廠電動巴士產量達50到100輛。
比亞迪純電動車E6是加州州政府指定的代表團此次訪深交通用車。從廣州到深圳市委,再到比亞迪坪山總部參觀,全程200公里,杰瑞·布朗一行乘坐比亞迪E6,零排放出行,全程順利,中途沒有補充電。
“電動車很安靜,動力強,續航里程長,乘坐舒服。”在深全程純電動車出行的杰瑞·布朗由衷稱贊。……
(作者單位:深圳特區報社政聞部)
實習編輯:孟丹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