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大學生微博參政的實例出發(fā),分析大學生微博參政的必要性和利弊得失,強調大學生微博參政要從參政素養(yǎng)、微博參政機制、大學生自身優(yōu)勢、引導社會焦點等四個方面加以建設。
【關鍵詞】大學生 微博參政 輿論引導
從2006年twitter的成立,到2009年我國最大的門戶網站新浪網推出微博,微博因其強大的交互性和及時性得到迅速發(fā)展。縱觀當前的微博傳播實例,這個強大的信息傳播網絡和輿論平臺已成為政治參與的新媒介。作為一個基于用戶關系的信息分享和交流平臺,微博的發(fā)展結合了快速崛起的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最為活躍和廣泛的信息來源,其所帶來的微博傳播和微博參政更是引人關注。尤其是大學生這一群體的微博參政,引起了相關專家學者的思考。
一、微博參政:民主政治的新表現
1、微博參政的定義和特質
微博使傳播由一點對多點變成多點對多點,實現了從傳播走向交流,從灌輸走向互動的模式轉變。微博具有信息傳播和社會交往的雙重功能,而政治參與是在這兩大功能基礎上的派生功能。所謂微博參政,也即微博政治參與,就是微博博主和受眾通過微博傳播,參與政治交流和溝通,直接或間接影響政府的決定與政府活動相關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為①。
微博參政源于其具備交互性、個體性、延展性這些獨有的本質,在這種開放的媒體內,民眾不再是被動的傳播受眾,而是成為交流主體和全程參與者。通過在微博中反映的各種合乎法制要求的事件,甚至制造一些群體性事件,讓各種思想在微博上碰撞交匯,形成強烈的輿論氛圍進而影響政府政治,由此成為參政議政的重要一級②。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微博成為公民參與政治最直接、最快速、最便捷的方式之一。
2、微博參政的內涵
在當前中國社會的轉型時期,微博參政也表現出了獨特的內涵。微博獨有的即時性、交互性、延展性的特征表現在傳播上的明顯優(yōu)勢和發(fā)展?jié)摿Γ淖兞巳藗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一旦微博參與某個事件的動員和報道,微博擴散式的傳播會對事件進程造成影響,受眾可以自由的傳受信息,從而方便弱勢群體制造公共事件,微博正在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為政治民主的進步搖旗吶喊③。
二、大學生微博參政的現狀
1、當前大學生微博參政的現狀
在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是微博參政的重要主體。作為微博參政的主體,大學生有著先天的政治敏感和優(yōu)勢:他們思維開闊,民主法治意識強,是現代政治理念的踐行者,他們對于言論自由的表達,對公民權利的捍衛(wèi),對民主自由的渴望和對幸福和尊嚴的追求,已經成為其生活的一部分④。大學生的微博參政,對于構建中國社會民眾由下而上影響政治參與范式有著重要作用,與此同時,政府部門也能盡快對微博上的相關言論給予重視,并提出解決路徑。
大學生具有微博參政的先天優(yōu)勢,微博視野下的大學生政治參與具有眾多的資源,使得微博成為大學生中比較流行的、有效的和快捷的政治參與模式;微博自媒體的即時性、便捷性、低成本成為大學生微博參政的新平臺,在微博政治表達和參與中,微博的平臺優(yōu)勢和載體功能也日益顯現出來。
目前國內大學生政治參與意識逐漸增強,尤其是在微博等新媒體的發(fā)展中,我國大學生參與社會管理的愿望也越來越強烈,在微博中表達政治愿望和民主意識也逐漸凸顯。總的說來,中國當代大學生有相對強烈的政治參與意識。但是,其政治參與活動一直在理性與非理性之間,呈現出種種矛盾性,往往憑借直覺進行微博參政,對國際國內形勢、領導活動等宏觀的、政治性的活動較多關注,而忽視了較為微觀的生活層面的事務。
2、大學生微博參政的社會效果
(1)大學生政治表達、政治參與廣泛化。基于內容交互的微博給大學生提供了信息交流、政治參與的平臺,同時,微博信息的迅速傳播,擴散式影響以及龐大的粉絲數量,使得一旦大學生成為意見領袖,其觀念以幾何式的效果擴散到普通公眾中,進而在全社會形成輿論效果和影響力,擴大政治民主參與。
(2)大學生政治表達更具特殊成效。大學生正處于學習和思想形成的黃金時期,在這個年齡階段,大學生更容易受政治信息的吸引;現今微博的主要群體也是青年群體,兩者的同質性使得大學生的信息表達更容易得到受眾的認可和接受。大學生對于政治的敏感和熱情,對于政治的積極參與,使得某個社會熱點、焦點問題等,一旦與公眾的政治利益與愿望相背離,在得到合理的引導和傳播后,可以迅速形成圍觀,集成集聚效應⑤。
(3)大學生微博參政的非理性。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微博實踐證明,微博的虛擬性、互動性、開放性極易出現或促成公民和大學生等的非常規(guī)政治參與,甚至非法政治參與⑥。同時,當前微博的運營并沒有成熟的運營機制,容易形成信息的失控,虛假錯誤和重復性信息摻雜其中,面對大量網絡信息的堆積,大學生由于不能充分辨認信息的真假而容易造成一種群體的盲目和沖動,甚至失去自我,這種非理性的思潮在微博這種特殊的媒介載體中特別容易泛濫⑦。
三、大學生微博參政的引導和管理
1、大學生參政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高
大學生是微博參政的特殊群體和主要力量,其在微博參政中的素質和能力將直接影響民主政治的效果。大學生在微博問政中體現出的非理性,也需要大學生公共理性的建立。羅爾斯認為,公共理性是一個國家的基礎,是公民的理性,是那些共享平等公民身份的人的理性。那些共享平等公民的理性目標是公共性,既是政治正義觀念對社會基本制度結構的要求所在,也是這些制度服務的目標和目的所在⑧。微博政治傳播中的非理性參與使得大學生需要善于利用理性去鑒別政治信息。
2、發(fā)揮大學生在微博傳播中的優(yōu)勢
在政治傳播中,大學生掌握著先進的思想和知識,善于學習和表達思想。在微博傳播中,大學生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促進微博傳播的實現。
作為信息的發(fā)布者,大學生要積極將自己的政治觀點,將人民群眾的心聲表達出來,大學生要首先成為公共利益的發(fā)聲體,讓執(zhí)政者了解公眾的觀點和愿望。在突發(fā)性事件發(fā)生時,大學生要學會利用微博的及時發(fā)布,第一時間反映群眾的觀點呼聲,以便政府因勢利導,應對危機事件。
作為信息的傳播者,大學生要學會成為意見領袖。公眾在信息的接受過程中會接受多數或者優(yōu)勢的觀點,大學生群體充分了解微博的特性和傳播特征,在事件的傳播中積極成為意見領袖,在信息的傳播中發(fā)揮引導者的作用。
3、善用多種途徑,增進大學生參政意識
提高大學生群體的參政意識、培養(yǎng)具有較高素養(yǎng)的大學生是客觀環(huán)境的要求。一是理論教育與實踐相結合,開展各種專題講座和報告會;二是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參與各種選舉活動;三是改變和創(chuàng)新大學生教育的方式,啟發(fā)大學生參政和民主意識;四是拓寬大學生政治參與的渠道。
政府信息公開是引導決策執(zhí)行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通過建立在微博上的信息公開機制,在已經成為各種思想文化的交流平臺、利益訴求的集散地和意識形態(tài)能量場的微博中尋求支持,尤其是在信息技術迅速發(fā)展的今天,政務信息的公開化,微博也將成為大學生未來重要的參政渠道。
結語
微博的出現為受眾提供了一個思想表達和政治參與的平臺,大學生作為未來經濟進步和社會發(fā)展的主要力量,通過微博參政議政也是必然選擇。
隨著現代民主進程的發(fā)展,微博參政尤其是大學生微博參政將是未來民主政治實現的重要途徑,為此,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參考文獻
①劉新榮,《論微博傳播與微博參政》,《當代傳播》,2011(5)
②毛懷芝:《新媒體的參政價值》,《大江周刊》,2010(2)
③耿相魁,《當代大學生的參政意識及引導路徑》,《福州黨校學報》,2011(2)
④王洪波,《當代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的實證研究》,《北京教育(高教)》,2012(10)
⑤申佳鑫、雷文芬、周紹賓,《大學生政治參與存在的問題及引導對策》[J].《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
⑥李止庸,《風險社會語境下的網絡輿論引導的新實踐——以人民微博為例》,學術會議,2011年7月31日
⑦李慶鈞,《公共政策過程中公民參與的作用及其限制性因素分析》[J].《公共行政》,2007(6)
⑧李智,《當代大學生政治參與的現狀及政治冷漠的原因及危害》[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5(4)
(作者: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yè)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