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筆者結合自身的工作經歷,淺析地方廣播電臺如何創新成就報道,以提高報道的受眾認可度,更好地服務群眾。
【關鍵詞】地方臺 成就報道 創新
近年來,全國上下各級媒體精心策劃,推出各類成就報道,展現我國及各地的經濟發展成就。成就報道是新聞宣傳圍繞大局、服務人民的一項重要工作。做好成就報道,對于弘揚主旋律,凝聚力量,發揮正確的輿論導向,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地方臺的成就類新聞報道長期以來難以擺脫“數字加成就”的報道范式,未能得到地方受眾的認可。作為接近性最強的地方電視臺,如何有效做好相應的成就類新聞報道,成為當前必須正視且需解決的問題。
增強貼近性,走向平實化
“三貼近”是新時期做好新聞報道工作必須遵循的原則。創新成就報道也要在貼近性上下功夫。由于成就新聞包含一定的專業性,如果地方臺僅僅就事論事地報道成就,那樣不免會形成一種嚴肅的表象,較難被受眾所接受。
亳州廣播電視臺是亳州市當地的重要輿論陣地,報道宏觀形勢和中觀成就多。但我們在成就報道的選題策劃和形式創新上,始終注意從觀眾的角度切入,增強報道的貼近性。
在迎接黨的十八大的報道中,我們開設了《喜迎十八大》板塊,反映十六大以來的建設成就;在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報道中,我們推出《紅歌大家唱》專欄,讓觀眾用歌曲來表達普通人所感受的新中國成立60年來的變遷;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的報道中,我們推出了《身邊的感動》專欄,選擇普通人的感人故事,生動展現基層共產黨員的風采,還舉辦了“說說我身邊的共產黨員”征文。這些報道篇幅短小,貼近讀者,貼近生活,得到了讀者的廣泛贊譽。從基層的角度切入,增強報道的貼近性,也成為亳州電視臺組織策劃成就報道的一項“傳統”。
從“高”的角度做好宏觀報道的同時,從“低”的角度來貼近普通群眾也很重要。從新聞報道的角度來說,基層視角是貼近群眾的一個方面,只有從群眾熟悉的話題和生活入手,才容易實現成就宣傳的有效性。例如,記者可以嘗試從當地某一事件或者現象入手,用“以小見大”的方式層層深入,逐步抵達報道中心。這種類似于“華爾街日報體”的寫作方式,實際上是一種“故事化”的表述方式,利用一定的情節、懸念來剖析成就,這樣不僅會吸引受眾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深入到現象的深層次動因中,在日常生活中追根溯源,更加符合當地受眾的接受心理。
抓住時效性,突出動態化
盡管成就報道是一種有明確輿論導向的宣傳,但仍然是新聞報道。因此,在主題宣傳中要突出新聞事實,以新聞的方式來體現成就。在成就報道中,要正確把握報道機遇,選擇適當時機,在靜態視野里發掘動態新聞,使成就報道發揮最大的社會效應。
時效性是新聞報道的基本要求,剛剛發生的新聞總是對受眾充滿吸引力。主題報道是成就報道,很難做到像事件性報道那樣,及時報道剛剛發生的事實,或是以滾動新聞的方式展現事件進展。但時效性依然是評價主題宣傳報道作品的標準之一。2008年11月7日,省委、省政府下發《關于加快皖北和沿淮部分市縣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幾年來,省委、省政府進一步加大對亳州市的支持力度,省直各部門結合自身職能,在項目安排和資金分配上向該市傾斜,有力推動了我市的發展。為此,我臺在“科學發展觀”主題下的報道《皖北崛起看亳州》中,結合文件提出從10個方面加大對亳州的支持,策劃了《加快皖北發展 政策落實如何》的系列報道,結合鮮活的實例,逐一盤點這些措施在亳的落實情況,受到了社會各界的稱贊。
這組報道實例告訴我們,反映新成就、新舉措是增強成就報道時效性的重要舉措。成就報道可以選擇時效性強的事實,立足當前和一個時期的輿論熱點,才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取得好的宣傳報道效果。
提高策劃力,增強指導性
新聞策劃既是新聞報道的初始階段,也是決定新聞深度與廣度的決定性環節。作為地方性媒體,一定不能在新聞策劃環節掉以輕心。新聞策劃是改變地方臺經濟新聞“雞肋”局面的關鍵所在,是提升報道新聞價值的點睛之筆。
一般來說,需要精心策劃的報道都是希望其能夠在社會上產生較強烈的反響的報道。拿成就報道來說,報道內容應該是經濟建設和經濟生活中的亮點、熱點問題,主題比較重大,所反映的問題比較深刻。
因此,在搞策劃時首先要抓準問題要害,選準“切入口”。而這一切都需要編輯記者對實際情況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只有在掌握大量情況的基礎上,才能選準新聞題目,增強社會性與指導性,真正滿足受眾的實際需求。
我臺近年來相繼推出了 “支點——亳州五大產業掃描”、“再出發——養生亳州行動計劃解讀”、“亳酒振興,路在何方”等多個有影響的成就報道策劃,站在全局和宏觀角度,通過發展實例、專家視角、記者思考等內容,結合本市實際,分析發展走勢,剖析發展現狀,指明努力方向。報道切口小、立意高,從內容到形式都給觀眾耳目一新之感,感染力強,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此外,新聞策劃從方案的提出到計劃的實施,包括提出題目、設計方案、論證評估、篩選擇優、采寫到編輯排版等流程,不可能是某位記者或編輯的個體行為,而是新聞單位多個部門采編人員共同參與、共同協作的勞動產物,是全體采編人員共同智慧的結晶。新聞策劃的群體性,一方面有利于將編輯記者的知識、能力及智能聚合成一個整體,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大家相互激勵、互相啟發、博采眾長、齊心協力把新聞策劃好、報道好。
結語
近年的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加強成就報道的報道方式的變革,做好成就報道、提高報道質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迫切任務。通過創造性謀劃、設計和操作,能夠更好地配置新聞資源,使成就新聞由淺變深,由硬變軟,進一步增強對觀眾的吸引力,增強地方媒體的指導性,更好地為黨的中心工作服務。
(作者單位:亳州廣播電視臺)
實習編輯:羅海霞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