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文化作為一種柔性的“軟力量”,是推動長江河道管理事業發展的強大內動力,是對河道管理工作思路的拓展與創新,是對精神生活的提煉與升華,更是建設精神家園的實踐過程。筆者結合日常工作實際,淺談如何運用思想政治工作優勢,培育水利文化,推動和諧發展。
一、著眼于職工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打造學習型機關
堅持把思想理論建設放在首位,堅持用理論武裝干部職工,引導干部職工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以學習型單位建設為抓手,實施文化型管理,培養學習型職工。從廣大職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出發,給職工提供充分發揮自身水平、展現自我的舞臺,充分挖掘職工潛力,把職工個人成長與單位發展結合起來,制訂提升職工素質的規劃,提高職工對單位的歸屬感,促進職工思想政治文化和專業技術素質的全面提高。
一是通過定期分析職工的思想,掌握職工思想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一系列的理論學習、方針政策教育、形勢任務教育等,幫助職工提高素質。通過凝聚力工程和送溫暖工程的實施,將解決職工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困難結合起來,達到教育目的,全面提高職工素質。二是通過開展技術培訓和有效的技術競賽,提高隊伍業務技術素質。三是用發展的環境凝聚人心。單位只有通過加速發展,才能破解各種難題,縮小職工渴望成才與現實條件下的差異,滿足職工展示自我價值、追求更高層次的需要,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單位和職工的同步發展中發揮最大效應。四是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宣傳教育活動,營造出一個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濃厚輿論氛圍。
二、著眼于“三型”政黨建設,發揮黨組織和黨員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
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學習型政黨、服務型政黨、創新型政黨。這個概念是對黨的建設工作內涵的進一步深化,是對新形勢下黨建經驗的總結,也是對政治思想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建設 “三型”黨組織,說到底是為做好長江河道管理事業提供根本保證。要始終把這一條落實于黨組織自身建設和加強長江河道管理事業發展的實踐之中。抓學習,堅持不忘聯系實際,做到學以致用、學用相長,在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中提高思想認識水平、增強實際工作能力,防止和克服只學不用、生搬硬套等現象和問題;抓服務,堅持把服務人民與服務職工有機結合起來,從人民群眾最期盼的事做起,從廣大職工最需要的事抓起,從人民群眾和廣大職工最反感的事改起;抓創新,堅持在大膽實踐、反復實踐中,緊跟新時期治水治江新要求、新理論,不斷更新思想觀念,緊盯事業發展的難點弱項創新工作思路,緊貼長江河道管理事業實際拿出創新舉措。
作為我們基層水利管理單位,就是要圍繞發展搞創建,搞好創建促發展,使黨組織學習氛圍更濃,服務水平更高,創新意識更強,從而達到建設一個團結、廉潔、高效、開拓的好班子,培養一支充滿活力、富有戰斗力的好隊伍,走出一條好路子,完善一種符合黨建工作新特點的好機制的目標,樹立能力領先、興業爭先、開拓率先、奉獻在先的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隊伍新形象,進一步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三、著眼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培育行業精神
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導向作用,定位行業文化的價值取向。思想政治工作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充分發揮傳統的導向優勢,全體職工的價值觀服從于黨和國家的意志,服從于水利事業發展的需要,服從于長江河道管理事業長遠發展。水利行業精神“獻身、負責、求實”雖然只有六個字,但內涵豐富,寓意深刻。獻身,就是忠誠于水利事業,把畢生精力和聰明才智獻給水利事業的奉獻精神。負責,就是要視水利工作為己任,一絲不茍,敢挑重擔,敢于開拓的創新精神;就是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敢于排難奪險的攻關精神。求實,就是要講求實際,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事必求真的踏實作風;就是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科學決策、講求實效的精神;就是不斷探求水利事業客觀規律,為水利事業多做貢獻的精神。
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宣傳作用,加強職工核心價值觀建設,培育行業精神。通過有形的載體建設,規范職工行為,凝聚力量;通過有形的載體建設,培育團隊精神,塑造形象;通過有形的載體建設,發揮黨群組織的思想輻射作用,提煉核心價值觀。水利行業精神是在艱苦創業中凝結而成,并在長期的水利實踐中發揚光大,與時俱進。做政治思想工作,就是讓職工樹立這種精神,激勵職工積極向上,規范、約束職工的行為;讓這一行為成為職工的精神支柱,又是職工創造性工作的不竭動力。因此,我們要把加強政治思想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行業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突出理想信念教育這個重點,結合行業實際開展價值觀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轉化為黨員干部的精神信仰和基本價值取向,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奉獻。
四、著眼于以人為本理論,加強和諧單位建設
政治思想建設要成為水利文化建設的重要手段。水利文化是水利行業或水利單位在長期水利實踐中形成的職業理想、敬業精神和道德規范,是先進思想、進取精神的概括,是群體意識、精神風貌的展現,是自強不息的民族文化的延續和發展,是集體主義精神的繼承和發展。新時期,十八大提出了生態水利的新要求,水利文化要結合新時代,要賦予新的文化內涵:一是要堅持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的的水利事業;二是堅持弘揚“獻身、負責、求實”的水利精神;三是要堅持艱苦創業、創新實干的優良傳統。
政治思想建設要成為精神文明創建的重要載體。一是要把政治思想建設與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緊密結合。不斷推進公民道德建設,緊緊圍繞“立足基層、著眼實踐、注重養成”的要求,以“評、選、樹、學”道德模范為載體,深入開展“講文明、學禮儀”和“講文明、樹新風”公民道德建設教育實踐活動。二是政治思想建設與愛國主義教育緊密結合。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主題活動,利用五一、國慶節等重大紀念日和傳統節日,充分發揮圖書館、文化館等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的作用,增強干部群眾愛國主義認同感,通過開展科技論壇、歌詠比賽、大型書法攝影展、參觀文化廉政公園等積極健康向上的集體活動,大力學習弘揚以“獻身、負責、求實”為內涵的水利行業精神。三是政治思想建設與深化文明創建活動緊密結合。堅持把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作為深化文明創建工作的重要內容,大力營造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創建氛圍。深入開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宣傳普及活動,促進單位文明程度的提高。充分發揮群眾文藝團體作用,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組織一些健康向上、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讓追求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風。
政治思想建設要成為和諧單位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優勢,精心營造開放的、包容的文化氛圍。在事業感召的同時,更要求我們在思想工作方法上用好柔性管理手段。“尊重人、理解人、啟發人、關心人、激勵人”,以情促管,做到“員工思想及時關注,發現問題及時交流,員工努力及時肯定,干出成績及時獎勵”,營造出一個開放的、包容的文化氛圍,創建一個和諧的管理單位。
21世紀的河道管理已經進入“文化管理”時代。作為具有獨特政治優勢的河道管理單位,理應在培育文化、創新文化、發展文化上走出個性的風采,與時俱進地推動長江河道管理各項事業的進步。
(作者單位:安徽省樅陽長江河道管理局)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