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陜西廣播電視臺《都市快報》為例,從固守核心競爭力、借力新媒體等方面探討了在新媒體時代,電視民生新聞如何保持自身的競爭優勢這一問題,并提出了應對策略。
【關鍵詞】民生新聞 《都市快報》 競爭優勢
陜西廣播電視臺《都市快報》欄目開播于2002年1月1日,是我國最早的電視民生新聞欄目之一。長期以來,為了保持生命力和競爭優勢,欄目對現在及未來的發展不斷地思考總結,并堅持創新。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現代傳播的方式和格局正在發生著深刻的改變,在新的發展階段,電視民生新聞如何在保持自身優勢的同時更好地借力新媒體來增強競爭力?針對這一命題,欄目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嘗試。
一、固守核心競爭力,利用優勢實現新聞創新
民生新聞的快速成長始于互聯網的興起,然而新媒體的迅猛發展,也使新聞的傳播方式和傳播途徑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從而更加契合了受眾的需求。面對越來越具有傳播能力的公眾以及越來越多樣化的傳播渠道和載體,電視民生新聞要在新媒體時代贏得競爭優勢,就必須首先發揮好自身優勢。
1、保持公信力和權威性
電視媒體作為主流媒體,長期積累的公信力和權威性,一直被我們視為其核心競爭力。先舉一個例子:今年3月底,“天然氣即將漲價”的消息在網絡瘋傳,引發天然氣搶購浪潮,《都市快報》在第一時間播發消息辟謠,通過采訪權威部門,給百姓吃下了定心丸,搶購風也隨之平息。盡管新媒體傳播具有熱點多、速度快、互動性強的優勢,但同時存在著泥沙俱下,真假難辨,網絡炒作層出不窮,有害信息混雜其中等情況,致使新媒體的公信力不足。在這種形勢下,電視媒體作為黨的喉舌,新聞報道理應引導觀眾做出正確的判斷,傳遞社會主流價值觀,彰顯出媒體的社會責任感。
2、選題觀照社會現實
新華社原總編輯南振中認為,在當下中國,客觀存在兩個輿論場:一個是主流媒體的“官方輿論場”,一個是依托于口頭傳播和新媒體的“民間輿論場”。“兩個輿論場重疊的部分越大,輿論引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越強;兩個輿論場重疊的部分越小,輿論引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就越弱。如果兩個輿論場根本不能重疊,主流媒體就有喪失輿論影響力的危險。”①
讓兩個輿論場重疊的部分更大,作為主流媒體的電視,在倡導主旋律的同時,就必須更多、更深入地關注國計民生,在反腐倡廉、教育、醫療、環境保護、公共衛生安全等領域展開輿論監督。《都市快報》歷經多次改版,始終堅持把目光聚焦在與百姓利益攸關的領域。例如,2012年7月改版后,推出了《快報特攻》版塊,派出首席記者和主力記者,形成強大的制作團隊,制作精品式民生新聞,提升節目深度、廣度和寬度,主要做各種社會不良現象的調查監督,各行各業的違法違規現象的曝光、侵害群眾利益事件的曝光,揭示不為人知的秘密,專注于民生息息相關的重大事件。例如,《米旗冷飲生產線黑幕》、《掛“羊頭”賣狗肉》、《旬邑保障房工地驚現假冒鋼筋》、《雷所長的別墅》等等,每一個選題都取得了巨大的社會反響,逐步成為了關乎百姓生活,關乎政府部門政策和作為的不可缺失的輿論監督重地,也逐步培養起觀眾的社會意識。
同時還推出了《不測不知道》版塊,定位為“快報”調查的延伸產品,重視揭秘和維權。選題以大多數人關心的內容為依據,將目標事件中的元素進行定性或定量測定,得出結論,在理性的視野中發掘新聞價值。同時作為輿論監督的補充部分,重點涉足曝光類選題。改版后的重磅選題有《周末醫院天價掛號費》《等不來的送水工》《小區沙霸》《4S店的空頭承諾》《哪個加油站不足量》等,借用測試和實驗,以科學公正的數據,揭示新聞的真相。用事實說話,由點至面,關乎百姓生活,是一種全新形式的輿論監督。
《不測不知道》版塊一經推出,迅速以形式的新鮮感和數據對比的直觀感在西安市場上打出了知名度,經常有當天沒有看到測試結果的觀眾打來熱線電話,詢問前一天節目中《不測不知道》的最終排名是什么,例如在《哪個加油站不足量》播出第一天之后,觀眾熱切盼望結果,甚至記者街頭采訪時碰到心急的觀眾主動要求說,他第二天要出差,到底結果是什么,希望記者能提前告知。《不測不知道》已經成為影響受眾生活的最為客觀有力的生活服務類節目版塊。
3、內容重視深度,傳播追求速度
面對浩如煙海的新聞信息,我們主張轉變記者編輯的主要職能,從新聞采集變成知識的生產,通過篩選和重新組合,使紛繁復雜的信息轉化為知識。“如果我們將對熱點新聞尤其是負面新聞的報道從拓寬視野、挖掘深度進一步提升到對事件的社會意義的解析,進而引導公眾在面對問題時不只滿足于獵奇、泄憤、調侃和諷刺,而是站在建設性的角度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進而發起行動,形成一股推進社會進步的能量,那么,媒體就會真正贏得社會的尊重,公眾的素質也會因媒體境界的提升而得到提升。”②
在新媒體時代,信息傳遞速度以分秒計,電視媒體要想贏得新聞競爭的主動,就必須以速度和現場為追求目標。在第一時間、第一現場發出第一聲。對于電視民生新聞,爭奪輿論制高點至關重要。在節目中大量使用直播連線,由記者在現場播報正在發生的新聞,以現在進行時的姿態與生活同步,不僅滿足了觀眾對于信息速度的要求,還能彌補電視新聞在參與和互動方面的不足。
《都市快報》在重大選題面前,搶占第一時效,爭奪新聞權威解讀,以全面、深度、個性為呈現方式。例如,在6月3日,“快報”接到直升機墜毀的線索之后,迅速組織人員趕往現場,同時對這起事件,展開大量的信息搜索與補充,在記者沒有到達現場之前,就在核實信息之后,獨家在微博上首發了此條新聞及其詳細背景資料,迅速成為當天一大熱點新聞,成為所有媒體的轉發源,拓展了“快報”的品牌影響力,彰顯了“快報”迅速出擊的行動力和有力度、有深度的媒體形象。
二、借力新媒體,在融合中實現跨越
面對新媒體的迅速崛起與步步緊逼,我們一直主動尋求與新媒體的交融與互動,利用其在受眾、傳播渠道和技術上的優勢,結合自身專業化的新聞隊伍、豐富的經驗、廣泛的品牌影響力,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1、利用新媒體平臺,加強新聞資源的整合利用能力
利用好新媒體,為電視新聞報道創造出更好的傳播效果,首先要從內容入手,對新媒體中的新聞事件予以快速反應,善于從新媒體挖掘內容進行創新,將新媒體聚合信息源的優勢發揮到極致。兩年前,陜西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開通了“@陜西都市快報”等一批民生新聞欄目的官方微博,它們不僅是信息發布和公共交流的平臺,還是新聞生產鏈上的重要一環。在微博中挖掘信息資源,由專人進行甄別、篩選,整合成為有價值的新聞。通過與本土熱門微博及政府部門的互動,將網絡爆料引入公眾的視野,并通過對事件進展及媒體介入狀況的及時發布,促進新聞的進一步發酵,為電視播出提供恰到火候的新聞產品。目前快報官微以其強大的資源和獨特的品格,已經成為多方關注的強勢新媒體。在黃陵塌方事件及西安暴雨當天,快報微博以時效和獨特的發現力走在所有本地微博之前,被多家多地微博轉載,在新媒體輿論場中有效提升了《都市快報》的品牌影響力。在2013年5月份的新浪陜西媒體影響力排行榜里,快報微博有19天是本地媒體第一名,成功搶占了新媒體市場。
2、借助新媒體維護和開發忠實受眾,提升品牌影響力
新媒體的受眾群體龐大,受眾的層面也與傳統電視媒體有很大不同,電視新聞借助新媒體的傳播平臺,拓展了受眾層面,增加了受眾數量,使得采訪的成果進一步延伸,從而擴大了自身的影響力。當前,電視新聞的觀眾呈現年齡偏大、知識層次較低的趨勢;相反,新媒體特別是微博用戶以年輕人為主體,且已建構起較為固定的人際網絡。《都市快報》非常注重與微博粉絲的互動,專門成立微博維護小組,及時回復評論、與粉絲交流溝通,完善了“快報微博發布金標準”,并定期組織粉絲參與各種線下活動。目前,欄目官方微博粉絲數量已超過60萬,位居陜西媒體微博影響力排行第一位。
3、拓展傳播渠道,加強多媒體、多終端的信息整合傳播
由傳統媒體提供內容,新媒體提供技術支持,綜合利用網絡、手機、電視等多種傳播渠道進行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的信息傳遞,已成為跨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從之前的電視新聞手機報、網絡電視臺到如今的電視APP手機客戶端,隨著網絡環境的成熟和終端設備的完善,電視新聞報道毫無疑問將凝聚越來越多的注意力。
總之,新聞傳播的方式和格局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而改變,在新媒體的沖擊下,電視民生新聞依然能夠通過發揮自身優勢,成為引領主流聲音、倡導核心價值的關鍵因素;同時,借助于新媒體的技術支持,它將進一步提升競爭力,實現自身的發展和跨越。
參考文獻
①南振中,《把密切聯系群眾作為改進新聞報道的著力點》[J].《中國記者》,2003(3)
②蔡雯,《重視深度新聞報道的策劃——新媒體時代大眾傳媒的新聞創新》[J].《新聞愛好者》,2011(17)
(作者單位:陜西廣播電視臺都市青春頻道大編輯部)
實習編輯:孟丹
責編:姚少寶